十样锦_金波滟滟【完结】(67)

阅读记录

“你倒聪明,只听一回戏,便背下许多词,”汤玉瀚便笑道:“那我就教你识这些字吧,”说着将书打开,一个个地指与她认。
云娘读了几遍,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先吃饭,等饭后你再教我写。”
瞧着玉瀚放下筷子,果然立即就拉了他进西屋,在笔筒里挑了一支湖笔道:“这支如何?”原来她常帮三弟买纸笔,倒也认得这是一支极好的笔。
汤玉瀚向来宠她,闻言便笑道:“挑得好,”又告诉她,“想学写字,先要学会研墨。”说着将放在桌上的那块墨拿了起来,“用你送我的好墨吧,我一直没舍得用呢。”
“别,还是你写字时用吧,”云娘赶紧按住那墨,“我刚学写字,哪里用得到这样好的东西?”
“我的字好,用什么墨都一样,你这样的才要用好墨呢,”汤玉瀚说着,便握了她的手将那墨一点点研开,“就这样,浓淡适宜才好。”
拿了笔写时却没有写刚学的字,“还是先写‘永’字吧,你听过永字八法吗?”
云娘早就羡慕能读会写的人,更是羡慕那些能读会写的小姐们,现在玉瀚肯教自己,便十分地用心学,可是初一下笔,还是写得一点也不成样子,玉瀚写的那样漂亮的字,到她笔下简直就是一个黑团,觉得实在丢人。
拿了笔转过来看,又用手摸了一下,“这毛太软了,我平日用炭笔描花样子习惯了。”其实她用炭描花样时是很厉害的,又有很多人求她帮忙画呢。
只是不料那徽墨漆黑乌亮,又极易洇开,立即就粘到了云娘白皙的手指上,她便举了手指为难了,“炭笔却不会这样掉色。”拿了纸想擦又放下,免得白白费了一张纸,转身要去洗手。
汤玉瀚便冷不防地将那根手指按在她的脸上,然后便大笑起来,“这样才好看!”
云娘不知自己被弄成什么样子,顺手将那根手指按在汤玉瀚的脸上,“你也一样才好。”可手上沾上的墨原并不多,又在她的脸上按过,现在只有一个极浅的印迹,她哪里甘心,正好手里有笔,遂在他脸上一边一个画了两个圆圈,然后也拍手大笑起来,“你比我还黑呢!”
汤玉瀚也笑,又将她抱在怀里,将脸贴上脸一阵乱蹭,云娘哪里躲得开,便听他开心地大笑着,“哈哈哈!”
等两人分开了,云娘才发现方才没来得及将笔放在桌上,正压在两人中间,所以不只脸上,就是身上都沾了许多墨渍,急道:“衣服都污了!”
“这有什么?过去家里常用一种弹墨的绸做衣棠呢,你就当这两件衣服是弹墨的。”
云娘早领教足了他的无赖,便道:“那也要起来洗脸洗手。”
“写字的时候难免不弄到手脸上,索xing写完再洗。”
“偏你歪理多,”云娘说了,只得先拿了帕子将二人脸上的墨都擦净了,衣裳却没换,遂坐在他怀里拿了笔又慢慢写了个“永”“字”,自己端祥了半晌,“还是丑得很。”
“但是比刚刚那个好多了。”玉瀚扶了她的手,“我带你再写几个,注意点要如高峰坠石,横戈要如长空之新月……”
云娘聪慧,又天生对美的东西有一种出奇的领悟力,很快便写得有些模样,“横如千里之阵云,可是这个意思?”
“不错,你倒是明白了,只是这字却不同别的,就是再明白,也是要练,唯有勤练不啜,方能写出漂亮好看的字来。”
云娘却道:“其实织锦也是一样的。”
汤玉瀚便笑道:“倒底三句话不离本行,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又看她的笔锋,“明天去给你买王右军的《兰亭序》做字贴,你的字倒是走他的路子,飘逸俊秀,洒脱灵动。”
“王右军是谁?”
“他名叫王羲之,是东晋人,大家都称他为‘书圣’,他曾经被封为右军将军,所以大家都称他为王右军。“《兰亭序》是他最得意的作品,听说是酒醉时写的,醒了之后再也写不出来了。”
云娘最喜欢听玉瀚讲这些典故,又追问了半晌,复又提笔写,正是初学兴致最高之时,每写一笔必扭身来问:“如何?”
汤玉瀚被她在怀里扭了几回,便道:“明天买了字帖再练吧。”
“不,我要把这一页纸写完。”
“可是你这样扭来扭去的,不等写完这一页纸,我先受不了!”说着双手便移到了她的腰上。
云娘一心写字,原没有察觉,现在脸上一红,“人家习字呢,偏你却能升出这坏心思,现在不许!”
话虽这样说,可是被他在旁边捣乱,哪里还能写得下去,终还是放下笔道:“我们洗洗睡吧。”
“先睡后洗。”
“什么?在这里?不行,不行!”
“怎么不行?依我说很行!”
最后生生地毁了一本书,好多页纸、两套衣裳。
可是那人却满意得紧,到了睡前还在赞叹,“你读书识字还真好,我也能得些好处。”想想又问:“想学骑马吗?”
“不学!”
“等有了机会我还是教你吧,骑马很有趣的。你想想,chūn风chuī过,花香袭来,我们骑上马上,一路疾行,心里有多畅快?有一句诗,已经不知是谁作的了,但我一直喜欢得很——‘踏花归去马蹄香’,你听着怎么样?。”
云娘原本坚决不想的,但却在听了“踏花归去马蹄香”后,心里却动了几分,“那你不许像今天一样,我便学。”
“当然不了。”不了才怪呢,汤玉瀚已经想到了如果两人并坐马上,那又会是什么样的旖旎风光,便又意动了。
偏云娘竟信了,“那好,等有了机会我便向你学。”

☆、第78章 曹家

自从开始读书写字,云娘的时间越发少了,但于织锦上,她果真再不急了。闲了织上一些,忙时便不织,算着到了年底怎么也能得一匹纱,正是一百块帕子,如果能卖上五百两银子,也是不错了,正也够他们明年的开销。
不知于老板什么时候从京城来,也不知这荷花图他喜不喜欢。但是云娘却比先前有信心,觉得于老板一定会喜欢的,而且,万一他不喜欢,这荷花图也会有很多人喜欢,绝不会愁卖不出去。
这一日她正在家中做衣裳,听荼蘼说苏娘子上门拜访,急忙接了出来。
却见于老板跟在苏娘子身后也走了进来,拱手连道:“冒然来访,实在失礼了,只是我见了那帕子实在等不得,才来打扰夫人。”
云娘赶紧请进屋里坐了,又让荼蘼倒了茶,“我本来请苏娘子帮我请教于老板的,现在不想于老板亲自过来了,感谢还不及,哪里会觉得打扰?”
于老板便放心坐了,又令从人捧上几样京城的特产,“些须土物,还请夫人笑纳。”
云娘倒不好意思,只得收了,又问于老板京城的风俗,“那里与江南有什么不同?大家都喜欢什么礼品?”
于老板只当她好奇,便挑京城的风俗趣事向她讲了一些,说了半日闲话,于老板便从袖子里拿出云娘留下的那块帕子,“这样子的帕子,不论有多少我都收,价也都依夫人的,每块五两银子!也不知夫人现在织了多少?”
云娘听了,踌躇了一下方道:“我现在才织了几十块。”
苏娘子不由大惊道:“你这样好的手艺,怎么才能织几十块,我还以为你少说也有几百了呢?”
云娘胀红了脸,原因她哪里能说,只得推托道:“家里事实在多,过年的衣服要做,又要准备送回夫家的节礼,初二还要回娘家。”
“那也不至于吧?”苏娘子还是不解道:“谁家没有这些事qíng呢?”
云娘不好说太多,只得道:“年前我一定织好这一匹送到绣庄。”
苏娘子便道:“那才一百块呀!”
“汤夫人这般手艺,这般不是白白làng费了吗?”于老板顿足叹道,想想笑问:“汤夫人,你可曾听过江北的曹家?”
云娘摇头,“不知道。”
“我们江南养蚕织锦,而江北产棉,大家织的却是棉布。曹家便是江北人,有几百亩棉田,也是世代的官宦人家。他家的大夫人便是织布的好手,自从嫁过来后,亲自带领全家女眷仆女织布,日日不歇,勤织不缀,几十年便积累了百万家资,由普通的富足人家成了江北的首富。家里银钱充足,便又广开族学,这些年颇出了好些才俊,整个家族好不兴旺!”
“曹家阖族上上下下,个个对大夫人言听计从,竟要比祖宗还要敬上几分呢。就是外面的人,哪一个不佩服曹夫人的呢?”
于老板又笑道:“并不是我当面恭维夫人,汤夫人不仅手艺好,且天xing聪颖,若是肯努力织锦,每年织出些新式样,虽只一台妆花纱机,便不亚于曹家几十台织布机!”
云娘听了不由得动了心,自己果然是有那样的本事的。而且如果真能令家里家外的人都尊敬佩服,那么该有多好呀!便又细细问了曹夫人的事qíng,于老板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江北曹夫人夸得天下少有,地上无双的。
不只云娘,就连苏娘子都听住了,又推云娘,“我娘说我xing子急,绣工始终只能登堂,却不能入室,这辈子都如此了,我们家的绣庄只能靠我侄女光大。你却不同,手巧心思更巧,我瞧着一定会比曹夫人还能gān。”
“我虽比不了曹夫人,但也想向她学学呢,”云娘略一思忖,便道:“从今天起我便多织些,等到于老板腊月里回来时再来取吧!”
于老板等的就是这句话,见状便起身道:“那我便不多打扰夫人了,等到腊月里,我再来盛泽镇收夫人的妆花纱。”
云娘送于老板和苏娘子出去,却在门前拉住苏娘子道:“可方便留步多说几句?”
苏娘子便笑,“你不留我,我也不走的,这许多日子没见你,想得很呢。”又向于老板慡快地道:“人我已经领着你来见了,话也当面说了,如此你便先走,我与云娘再说会儿话。”
于老板便点头笑道:“我早该知趣,让你们说些悄悄话的。”说着拱拱手走了。
云娘便拉着苏娘子,“我们进屋子里说。”
苏娘子摆手,“绣庄里事qíng多,我们就在这里说吧。”然后便主动道:“我知道你要问什么——自然没有,要么哪里还是现在的qíng形?”
也是,苏娘子陪着于老板过来,完全与过去一样,只是生意上往来的伙伴,却没有一点的qíng谊。此时,云娘也不知先前自己劝的对不对,又想也许苏娘子就会如此孤老一生了,倒为她叹了一声。

52书库推荐浏览: 金波滟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