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中国科幻市场的现状与潜力
第三节:科幻迷市场与非科幻迷市场
第四节:青少年科幻市场与成人科幻市场
第五节:男性科幻市场与女性科幻市场
第六节:汉语科幻市场与少数民族语科幻市场
一节 概述 第十二章
在中国科幻界这个圈子里,如果你能够全面地和各类人士打交道,你就会有一个奇怪的发现:从事创作和编辑工作的人往往愁眉苦脸,认为搞科幻是个苦差事,甚至与"义务奉献"划等号。而作市场的人则喜笑颜开,坐收利益。九七年科幻大会上,笔者曾与河南来的一位编辑交谈。我告诉她,我卖过她们社出版的一套科幻丛书,销路很好。不过我取不到正版书,只能卖盗版。没想到她非常惊讶地问,科幻这种书也值得盗版?
作图书市场的人或者文化水平不高,或者有商业上的顾虑,或者与文化界接触甚少,所以极少把他们的所见所闻公开出来。反到是作者和编辑经常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发表意见,把他们的苦处讲出来。所以给社会上留下的印象就是,今天在中国搞科幻是个受累不讨好的事情。更有一些人给科幻艺术赋予改变国民素质的重任,使得人们把发展科幻当成了一种纯粹的公益事业。
其实,这完全不是事情的本来面目。科幻艺术在世界各地都是非主流的、体制外的艺术。它能够生存至今并且发展壮大,市场几乎是惟一的养育者。在我国也是如此。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科幻期刊的经营和科幻图书的发行基本上都是在自负盈亏的体制下运行,没有任何一个科幻刊物或任何一套科幻图书依靠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扶持。而且科幻艺术作为一种现代人的神话,本身就有极高的娱乐价值。
还可以举另外一些例子:八十年代初,通俗歌曲和武侠文学几乎和科幻艺术同时在大陆兴起,也没有得到行政上的什么特殊照顾。充斥各类媒体反而都是对它们的批评,其力度和广泛性绝对超过当时对科幻艺术的指责。比如邓丽君歌曲受到的批判肯定就是任何一个大陆科幻小说作者无法"媲美"的。然而,通俗歌曲和武侠小说不仅在大陆生存下来,而且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什么?走市场之路,寻求大众支持,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明重视科幻市场的必要性:国内文化行业日益市场化,许多原来靠国家扶持的文化领域,比如科幻界一向对之存在复杂感情的纯文学界就正在市场边缘徘徊。但这些领域的从业者长期在计划体制的摇篮中生活,对市场开发既不熟悉又有畏难心理。而科幻艺术早就先一步进入市场,实际上为它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文化市场中的主流形式奠定了基础。从这点来说,八十年代中期国家有关部门对科幻事业的断奶真可谓"塞翁失马,焉之祸福"。
可以说,只有扎扎实实地研究市场,挖掘市场潜力,才是中国科幻事业发展的正道。
二节 中国科幻市场的现状与潜力 第十二章
一,美国科幻市场的开发经验
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中,以美国的科幻市场最发达。这与美国是现代形式科幻艺术的诞生地息息相关。尽管如此,美国科幻市场的兴旺发达也是经过六十多年的积累才形成的。
美国科幻大市场的形成经历了期刊--图书--影视--多媒体等阶段。自二十年代末世界上第一家专业科幻刊物在美国诞生以后至五十年代初,美国的科幻市场主要以刊物为主。刊物起到了"开发两头"的作用,即一头开发读者群,一头开发有潜力的作者。这决定于科幻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科幻艺术都是舶来品,即使在美国,最初的科幻小说都是引进的凡尔纳、威尔斯等国外作家的作品。本国一无确定的读者群,二无专业作者。期刊投入小,出版周期短,与读者接触多,反馈方便。为宣传普及科幻艺术进行了启蒙工作。
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未,美国科幻市场进入了以长篇小说单行本为主的时代。这也体现了科幻艺术的内在发展规律:科幻是一种以超现实情节为主要魅力的艺术,越是长篇作品,越能更好地将读者带入"幻境"。这一点与武侠小说极少短篇是同一个道理。所以看长篇作品首先是读者的要求。其次,作者要进一步求得个人发展,奠定个人在创作领域的地位,也必须发表长篇作品。经二十年积累,美国已经产生了一批可以把握长篇创作规律的作者。这使美国科幻市场图书时代的形成水到渠成。在美国科幻图书市场发展到高峰的时候,大约有几分之一的文学读物是科幻小说。
七十年代末,美国科幻市场进入了以科幻影视为主的时代。科幻电影本是世界各国电影界自本世纪初就进行的尝试。但以往的科幻电影艺术性强,娱乐性差,一直被视为"票房毒药"。七十年代未,以卢卡斯、斯皮尔伯格、卡梅伦为代表的一代导演更好地把握了科幻片的娱乐因素,并结合最新科技成果,开创了科幻电影的高科技时代。科幻艺术以超现实为外在魅力,所以靠文字来表现的故事情节就不及直观的影视作品更吸引人。而且,以电脑合成特技为主的当代电影特技完全可以表达以往只能用文字表现的离奇场面。再加上电影本来就是高投入大产出的文化产业,好莱坞在电影市场运作机制方面又领先于全世界,这些都是科幻电影跃升为科幻市场主体的因素。前面几十年科幻创作在题材方面的积累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52书库推荐浏览: 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