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和直接宣扬唯科学主义的科幻小说不同,这些作品对唯科学主义乾是持批判态度的。至少是客观化的描写。
第六卷:科幻与科学 第八章:科学技术史与科幻文学
第一节:什么是科学技术史
第二节:科技发展在科幻文学中的反映
第三节:失败的记录
科幻文艺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便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几乎密不可分。科技史上的每次进步,都为科幻文艺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杨潇:《科幻与跨文化交流》引自《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论文集》115页。
第一节:什么是科学技术史
科学是一个历史进程。反映这个历史进程的学科就是科学史。它也可以看作是科学界对自身的研究和反思。不过,与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经济等等具体的科学门类相比,科学史还相当年轻。最初,是一些具体专业的科学家在整理本专业的历史。公元四世纪,欧德摩斯就撰写过天文学史和数学史。普罗克拉斯研究过欧几里德几何学的历史。近代科学诞生后,为了扩大科学的影响力,许多学者都参与到撰写各学科历史的行列中来,出现了《电学史》、《光学史》、《数学史》等一批专业著作。
19世纪末,迪昂(Pierre Duhem,1861——1916)把正统历史学的方法引入科学史研究中,开创了专业科学史的先河。1892年,世界上第一位科学史教授在法国被任命。1900年,第一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巴黎召开。1912年,迄今最有影响的科学史刊物《爱西斯》创办。1929年,国际科学史学会成立。在这股热潮激励下,一些著名科学家,如海克尔(EHPAHaeckel)等人,甚至主张以科学发展的脉络改革传统历史学,取代帝王将相为主轴的历史,从而把科学进展当成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当然,这个过激的主张到如今也没有成为现实。
与感觉上高深莫测的科学相比,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力更大。对科幻文学的创作亦复如此。科学发现的取向是单一的,只要有所发现,可以不惜任何代价,不妨用任何手段。单纯的科学发现很少直接对社会产生影响,而必须通过形成技术成果这一关。技术发展与社会的联系更紧密,并且更需要考虑社会需求,甚至要考虑人们的风俗习惯。并不是先进技术就一定有好的前景。许多很有影响的技术,如超音速客机等等,最终因为经济、环保等原因退出历史舞台。
台湾科幻同仁就分析道,所谓科幻小说,更应该正名为“技术幻想小说”,因为大部分科幻小说实际上是在描写技术发明,而不是科学发同。当然,约定俗成的名字并非真的需要改动,但这个判断可以说明,技术史也是科幻界同仁需要关注的焦点。
人类拥有技术,远远早于拥有科学。在成千上万年间,技术是在工匠的手中单独发展进来的。但是到了科学产生以后,科学成为技术发展的基础,所以,“科学技术”才经常连缀在一起被人们使用。在专业领域,技术史也是和科学史一并研究的。
第二节:科学技术史在科幻文学中的反映
一定时期的文学是那个时代历史变化的反映。近二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则只体现在科幻小说里。换句话说,我们阅读以往的科幻小说,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科学技术领域关注的热点。
需要明确的是,科幻界里有一个不好的作法,就是拿来以往的科幻作品,来证明科幻作家的先见之明。这种作法在宣传科幻文学价值时经常被使用,也确实有一定影响。但它有违于科学技术史的真实面貌。想证明某个科学发现或者某个科学发明确系某位科幻作家的原创,必须要有严格的程序。科学发现的原创性有科学共同体的严格审查,而技术发明的原创性则有专利制度的审查。笔者手头的资料中,证明科幻作家们独立进行了某项发现或发明的微不足道。另一方面,如果一位科学家同时也创作科幻小说,那么他的研究成果也不能被视为科幻小说方面的贡献。
科幻作家的贡献,在于他们把一定时期的科学研究热点写在自己的作品里。“这些所谓的预言从总体上说乃作家们依照科学运动的潮流,仅仅是通过推论而得出的结果。《科幻小说》115页,法,加泰尼奥,商务印书馆1998年出版”。那些热点很专业,只受专业领域同仁的重视。而科幻小说却是大众读物。科幻作家通过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描写,把高深的专业研究介绍给大众,可以在公众里形成预期心理,为新发现新技术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提供帮助。只不过,时过境迁后,小说往往容易保留下来,而同时代的专业学术著作则被尘封。
因此,我们只能把科幻小说当成一个时代科学技术研究热点的写照,而不能当成这种研究本身。
科幻文学为我们纪录了许多这样的热点。克隆技术就是其中之一。远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作家阿尔杜斯赫胥黎(AldousHuxley,1894——1963)创作了科幻文学史上的不朽佳作《美丽的新世界》。构成书中“福特纪元七百年”之未来社会基础的,便是通过复制技术在工厂里制造出来的工人。1976年,科幻作家伊拉莱文出版了一本极受欢迎的小说《巴西男孩》,这部作品虚构了纳粹医生门格尔潜入巴西,利用希特勒的体细胞制造克隆后代的故事。并批评了在这个问题上的遗传决定论倾向。台湾科幻文学元老之一的黄海先生,曾经在其代表作《银河迷航记》里,塑造了克隆人罗伦凯的形象,他过着和正常人一般无二的生活。这种视克隆人为普通人,只不过利用了生育技术孕育的写法,是那个时代同题材科幻小说的普遍倾向,反映了当时人们并没有对可能出现的克隆人抱有偏见。
52书库推荐浏览: 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