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上传来咆哮如雷的声音,。一架微型单人直升机可以在楼群和福勒苍穹顶部之间作特技飞行,福勒苍穹呈红色的下侧面构成曼哈顿的天空,直升机正在侦察现场,以便向警察总署报告骚乱的范围。右边某处一个天窗上传来砰的一声枪响——那是一种旧式运动枪的声音。直升机摇晃着降落到街道中心,飞行员抢占高度的时候螺旋翼片发出刺耳的声音。有这么一个昏头昏脑的警察自动送上门来,人群乐得发狂,手持棍棒拥上前去迎接他。
唐纳德逃之天天。
到了下一个街角,他看见遏制骚乱的行动已经在进行了。两辆带水龙管的喷水车正在稳扎稳打地把人们从人行道上冲进门内。他在危急之中掉头就跑,不久遇到扫荡车,是用巡逻车改装的,两侧装着像扫雪车一样的大支臂,用作水龙管,但是威力比水龙管猛得多。让人群不停地跑动,目的是使他们没有机会组织起来进行团结一致的抵抗。此外,另一架直升机嗡嗡响着飞下来,开始把毒气枪榴弹投到街道里。
大约五十人挤作一团,他是其中一人,他们被驱赶到几辆官员乘坐的车辆前面,因为这些官员离开了自己的宅第,已经无路可走。唐纳德推搡着朝大楼的墙走去,因为他看见一些人躲进门厅就消失不见了。他走近第一个门,完全有机会进去,但是门口有两个手持棍棒的黑人说:“你不住这里,白人小子——滚开,免得挨揍。”
在一个交叉路口,两辆喷水车和他竭力逃避的扫荡车会合了。三辆车把三条街上的一大群人逼进第四条街道,人们又被赶回骚乱的中心。现在他们身体贴着身体,互相踩来踩去,一个个急得呼爹唤娘。
警备车仍然困在原地。司机按响喇叭向扫荡车上的同事表示欢迎。毒气大都飘散了,受害者还喘不过气来,一个劲地呕吐着,但是看不出骚乱被镇压下去的迹象。
游乐场水泥支架上,男男女女依旧像公牛一样扯高嗓门唱着姑娘甩电子手风琴为他们大声伴奏的那首歌:“找一把铁锤,砸烂它!” 实际上,每一个窗子都已经被砸破了,玻璃在脚下嘎扎嘎扎响。
人连同垃圾一起被推挤到一个巨大的垃圾堆里,不仅朝着唐纳德逃来的方向,而且从街道另一头也把人们驱赶过来。惯用的计划实施了:封锁该地区,让他们不停地跑动,叫他们挤作一团,把他们抓走。
当扫荡车开过猎奇游乐场的时候,爱冒险又头脑清醒的年轻人跳到扫荡车的支臂上,从那儿再跳到不规则的水泥岔道的安全处。唐纳德来不及仿效他们;他刚刚想起这个念头就被推着向前移动了。
他像别人一样没头没脑地推着,挤着,叫着,压根儿不管他推的是男人还是女人,是黑人还是白人。
扫荡车上的毒气枪射出的枪榴弹从他头顶上飞过,响声如雷的音乐中断了。
一股毒气灌入唐纳德的鼻孔,抹去了他的最后一丝理智。他的两条胳膊不停地挥舞着,只要他能反击,全然不顾谁打了他,他挣扎着向迎面拥来的人走去,这些人现在碰撞着他困在其中的人群。
警方的多架直升机降落在屋顶上,涡轮机咆哮如雷:直升机撒网把骚乱者抓走,活像蜘蛛和秃鹫之间进行着某种淫猥的杂交。
唐纳德哭泣着,喘息着,用拳打,用脚踢,没有感到别人的反击。一张黑面孔出现在他眼前,似乎挺眼熟,他所能想起的只是他曾经用黑玉手枪射击过的那个小伙子,他的妹妹为了报复攻击过他,结果他打伤了她的嘴巴,使她流了血。他吓了一跳,开始大打出手,不停地打他面前的人。
“唐纳德!住手,唐纳德——住手!”
爆裂的枪榴弹又洒下毒气。他没有力气挥动拳头,在他晕倒之前他恢复了一点点理智,他说:“诺曼。哦我的上帝。诺曼,我多么——”
道歉,接受道歉的人,说话的人,一起旋转起来,化为乌有。
(郑秀玉 译)
大抗议
新浪潮的特点之一是抗议。有时候抗议是对存在本身的一种主观反应,是对人生短暂、命运悲惨、宇宙不可知的感伤,是对人未能互相理解、损人害己痛苦不堪的怨恨,抑或是对过去两个世纪社会发展科技的倾向表示厌恶。
但是有时候抗议像狄更斯的小说一样干预社会,涉及法律制度和教育制度、负债人的遭遇和儿童教养所;有时候抗议像反映大萧条的马克思主义长篇小说那样干预政治。20世纪60年代是抗议运动的时代:南方的民权、越南战争、校园状况和经济上的困窘……60年代新浪潮的出现可能促进了各种抗议主题的大掺合,而抗议的现实可能促进了新浪潮的出现;然而二者很可能与反对以前几十年的乐观自负的一场革命更深刻地联系在一起。
大多数新浪潮小说倾向于以实验形式表现自己,这些形式在前几代人的主流中,例如在约翰·道斯·帕索斯和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之中是闻所未闻的,但是对社会和政治提出抗议的小说依靠的是当代语言和大众艺术,特别是电影、电视和摇滚乐队。这种抗议最值得注意的实践者之一便是诺曼·斯平拉德。
斯平拉德(1940- )来自布隆克斯,他就读于布隆克斯理科中学(比德雷尼早三两年)和城市大学(又与德雷尼相同)。他很早就开始写作,当过文学代理人和福利调查人(短期)之后,一直坚持不渝地从事写作。他的第一篇作品《最后的吉普赛人》1963年5月发表于《类似》。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人》发表于1966年,其后是《浑沌的动因》(1967)和《丛林里的人》(1967)。他也写过科技文章和电影批评,并担任过《洛杉矾自由评论》和《洛杉矶职员》的特约编辑。
52书库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