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弗伯格(1936- )描述自己是“一个经历自己青少年幻想的汉子。我十六岁光景就渴望获得科幻作家的荣誉、梦想拥有足够的财富以便沉迷于我喜欢的各种娱乐,思慕漂亮女人的爱情,盼望到处旅行,向往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希望摆脱平凡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危险。”他很早就努力实现他的梦想。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戈艮行星》于1954年刊登在苏格兰杂志《星云》上,当时西尔弗伯格还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低年级学生(他获得英语专业的学位),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主星C上的叛乱》出版于1955年。
西尔弗伯格早期的一些常规小说以及跟兰德尔·加勒特一度的合作取得成功之后,他悟出个道理,与其浪费大量“激情和精力写作难以出售的较为独特的作品,不如高速度写出批量生产的公式化小说”更能获得成功。他的勤奋和他的作品数量即便在不得不奋笔疾书并卖出初稿以维持生计的文人当中也实属罕见。在一年出头的时间里,他写了大量为混饭吃而粗制滥造的小说,取得了成功,他一天写二十五页,一周工作五天,而且把作品兜售一空。
在几年时间里,他大胆尝试科普创作,同样多产,甚至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六十年代初他又被吸引到科幻小说。他的科学著作写得更透彻、更具说服力,他的科幻小说也更具独创性。最后,凭借一本题为《开天》(1967)的书,一部题为《荆棘》(1967)的长篇小说,一篇题为《玳瑁站》和另一篇题为《夜间飞行》的短篇小说,他出色地完成了从多产雇佣文人到具有文学技巧和敏感性的独创性作家这一转变的第一阶段。
这样一种转变实属罕见,也几乎从未如此富有戏剧性。连他的创作方法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现在一切都得改写,每个句子都在草稿上反复修改到朗朗上口、娓娓动听。
他的故事仍然大量付印,奖项也接踵而来;《夜间飞行》获得1968年雨果奖,《乘客》获得1969年星云奖,《多变的时期》获得1971年星云奖,《来自梵蒂冈的好消息》获得1971年星云奖,《与死者同生》获得1974年星云奖。其他长篇小说包括:《时间的面具》(1968)、《迷宫里的人》(1969)、《上前线》(1969)、《玻璃塔》(1970)、《内部世界》(1971)、《人之子》(1971)、《内部死亡》(1972)、《脑壳之书》(1972)、《随机之人》(1975)和《炉中的夏德拉克》(1976)。他还出过几本短篇小说集,是个多产的选集编者。1967-1968年他出任科幻作家协会主席,编辑了该协会最畅销的文集《著名科幻小说殿堂》。
自从西尔弗伯格从粗制滥造转向文学技巧以来,尽管他的作品十分出色,他却失去了许多读者,从星云奖和雨果奖的比例可以看出这一点。他较近期的多数作品似乎包含着科幻材料的再创作,回到旧科幻小说观念上按照人类的思想方法探问这些材料在现实生活中将会产生出什么结果。在这种详细的探究之下,科幻小说严酷的现实性变成了隐喻,变成了冒险,变成了灰心丧气。例如《内部死亡》是一部令人钦佩的小说,描述一个人物遇到的困难,他的心灵感应能力的唯一用处是有助于他替大学生撰写学期论文;作品成了公认的主流小说,主人翁渐渐缩小的能力成了人到中年的一种隐喻。不幸的是,该小说没有受到主流批评家的重视,科幻读者在书中也见不到通常认为有益的东西。
西尔弗伯格近期的作品显得如同宝石的刻面_般亮光闪闪,但是也显得生硬和疏远。最近他跟塞缪尔·R·德雷尼谈话的时候说到他在1975年停止笔耕是因为他觉得再也无话可说,他历来所写的东西越来越使他和他的读者感到不满意。好像是对这一结论的认可,他最近恢复笔耕,写了一部形象化的长篇史诗冒险小说,题为《瓦伦丁勋爵的城堡》,成书之前作者提供一份十五页的内容提要便将作品预售出去,稿酬127,500美元,这是付给科幻长篇小说最大的一笔预付款。(海因莱恩的新长篇小说《野兽的编号》最近拍卖出去,售价500,000美元。)
《太阳舞》最先发表在1969年6月号的《幻想小说和科幻小说杂志》上。
《太阳舞》[美] 罗伯特·西尔弗伯格 著
今天你消灭了A防区大约五万个饕餮,现在你正在度过一个不安的夜晚。你和赫恩顿在黎明时分向东飞去,借着日出的霞光工作,沿着叉河把毒杀神经的药丸洒到一千公顷土地上。你们继续飞到河对面的草原上,在那儿饕餮已经被杀灭,于是你们把午餐摆在地毯一般茂密柔软的草地上,这里即将建立起第一个殖民地。
赫恩顿采摘了一些绚丽的鲜花,你则沉浸在半小时淡淡的幻觉中。然后,当你朝直升机走去,准备在下午继续喷洒药丸的时候,他突然说:“汤姆,假如最终发现饕餮不是有害的动物,你对此作何感想?比如说吧,假如最终发现它们是人,有自己的语言、习俗和历史以及所有这一切呢?”
你想到了人类历来的生活方式。
“它们不是呀,”你说。
“假设它们是人。假设饕餮——”
52书库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