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从包里取出那支打火机,递到李婆婆面前:“阿婆,是这样的打火机吗?”
李婆婆一愣,迟疑地看了我们一阵,才从怀里掏出老花镜,接过打火机看起来:“阿弥托佛!这个打火机和那个老头拿的一样!”
小敏问:“阿婆,那照片是什么样的?”
李婆婆说:“那上面就是一家人的合影,两个大人,两个男孩。”
小敏翻开包包一阵猛找,取出一个小像册翻开一页,递给李婆婆:“阿婆,你看看是不是这两个男孩?”
我和老曾伸头过来一起看,李婆婆打开的那一页像册,有一张旧照片,是两个男孩合影的。
“啊!是啊,就是这两个男孩子。原来那东西,上师是交给你们的!”
被抢走的,显然是小敏他们一家四口的合影!
如果藏宝没有在这里,那张照片或者那个木盒就是唯一的线索。
那个老头是什么人?
他怎么会也有和小敏手中一样的打火机?
他又是怎么知道李婆婆手中有石塔中取出的木盒的?
才摆脱那三个文物贩子的威胁,新的问题突然阻挡在我们最后的路上。
失踪的上清寺(九十一)
小敏愣在那里,很久才轻轻地说:“我没有爷爷、奶奶的照片,从来没有看过他们的样子。李阿婆,可以说说他们长什么样吗?”
李婆婆把相册还给小敏:“原来那张照片上的大人是你的爷爷奶奶啊,那两个男孩就应该是你的爸爸和叔叔了?”
“是啊。”
“阿弥托佛!这叫啥子事嘛,那个老头肯定当成值钱的东西了,抢去他也没有用啊!照片上,你的爷爷奶奶都很年轻,一个帅气,一个漂亮。你爷爷穿的是西装,奶奶是旗袍,一看就是大家闺秀。”
说到这里,静观镇医院已经到了。李婆婆下车时,还是觉得很有些头晕。
静观镇医院条件很简陋,但病人却很多,挂号处排着长队。老曾拿着在杂志的工作证去了一下办公室,李婆婆就得到了提前的优待。外科老医生检查后,拍胸脯告诉我们,李婆婆的伤可以放心,静养一段时间就行,头骨没有问题。
李婆婆的头上重新敷药包扎后,我们把她送回塔坪寺。一路上,她都在自责没有看管好上师交待的东西,小敏连忙安慰她,老曾和我在旁边也劝她宽心。
车回塔坪寺,安顿李婆婆到她的宿舍里,两位居士婆婆也来问长问短,都觉得那个老头很奇怪,抢一个装照片的箱子有什么用。老曾突然问起三位老婆婆:“你们听说过塔坪寺有地下室没有?”
李婆婆说:“有啊。新庙那边的地下就有一个,好象是以前的防空洞。我八十年代来的时候还进去过呢,那里面堆着寺庙以前的一些旧东西。后来下面耗子太多,建新庙后,就把地下室封了。”
李婆婆的宿舍很小,光线也差,闲聊了一会,觉得气闷,我就走了出来。一位居士婆婆也跟了出来,说道:“唉,给你们下的面已经糊了,我重新给你们下一碗去。”也不管我的推辞,就走了。
潘天棒也从屋里出来说:“听到下面,我才发现我的肚子都饿痛了。”
“你不早点说,刚才送李婆婆回来的路上有几家饭馆,应该就在那里解决的。”老曾接上了口,他似乎一点也不饿。
我看着旧楼中的铁塔,对老曾说:“我在想小敏爷爷当年的情况。塔坪寺在陪都时期到重庆主城的距离非常远,他从那里把藏宝移过来,已经要费好大的周折,照理讲,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应该不会移走。他把藏宝带到塔坪寺,只可能是藏在地下室的,可为什么只在石塔上留下一个空箱子呢?”
“想不透。但李婆婆说八十年代地下室只有些杂物,那一定是没有了。”老曾摇头。
“有一个关键问题:小敏爷爷送东西来这里的时候,塔坪寺是什么样的呢?”
“那时候的塔坪寺可了不得。1938年,抗战开始的时候,有一个中国非常有名的佛学大师在这里设了一个避难林,高僧云集。这里以前很多房屋都是用于佛教徒躲避战乱的,可惜现在拆得差不多了。”
“有名的大师?是谁啊?”
“这个人叫太虚,他从38年到45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重庆。1944年,他上书蒋介石呼吁保护庙产,才让很多庙宇保留到现在,他主张政教分离,主张中国各派佛教统一,主张僧人自食其力,是佛教中的改革家呢。抗战时期,他利用自己的声望,从东南亚筹集到大量抗战的捐助。”
52书库推荐浏览: 罗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