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明_知白【完结】(1370)

阅读记录

  他不知道阿史那朵朵有没有听懂,这是他前世小时候的糗事。

  前世的小时候跟着他父母去姥姥家,他一直纠结到十来岁才想明白这个问题。原来……中间还隔着好几个村子的。

  “好,我等着你。”

  阿史那朵朵笑了笑,没有表现出一丝不舍。

  黑色的马车和三百多名骑兵在城门口停了下来,李闲拉着叶怀玺的手从马车上下来。阿史那朵朵没有跟着下车,也没有道别,只是嘱咐了李闲和叶怀玺每人一句相同的话。

  “别忘了你对我的承诺。”

  李闲和叶怀玺同时点了点头,一个无声垂泪,一个脸色不舍。

  阿史那朵朵放下马车的帘子,坐好。

  然后擦去一颗本不应该流下的眼泪,只是这眼泪却一点也不苦涩。

  李闲的视线一直盯着马车离去,没有注意到在进城的人群中有一双惊愕的眼睛看着他随机快速的移开。在城门口,排着队等候进城的人群中,高碑坊的里正高来才回头有些骄傲得意的说道:“外乡人,你运气太好了!知道那边那个穿黑色锦衣的人是谁吗?他就是燕王殿下!”

  周来才兴奋的说道:“那日大雨滂沱,燕王亲自到了高碑坊视察民情。虽然只见过燕王殿下一面,但一辈子我都忘不了!”

  他只顾着兴奋说话,却没有注意到。自己身后的那个外乡人深深的低下头,似乎是在逃避着什么。

  第722章 女人

  已经九月份,所以出兵之事既然已经定了下来,那么就必须尽快起行,等大军赶到襄阳的时候已经入了冬,若是再拖下去,仅仅是严寒中行军对于士兵们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送走了阿史那朵朵,回到天策上将军府之后李闲就开始准备亲征之事。如今他麾下猛将大部分都分派了出去,在身边可用的将领只剩下程知节,雄阔海,程名振等人,且还必须留下一人坐镇长安,在调兵遣将上留给李闲选择的余地已经不多。

  杜如晦以丞相之职居文官之首,朝政上的事李闲并没有太多的担心。至于如今被幽禁在寝宫里的李承德,就更不必担心什么。没了李渊为依靠,李承德就如同被困于干旱河床上的鱼。

  但长安初定,只以文官留守显然不够稳妥,必须留下一个强有力的武将站在杜如晦身边,两人合作方能震慑诸臣。而这一文一武,又不能有所冲突。

  雄阔海,程知节,程名振,裴行俨,还有侯君集,这几个人皆是燕云军嫡系出身,从其中选一人协助杜如晦留守长安,这选择其实并不是一件太轻易就能决定的事。罗士信已经率军南下,雄阔海,程知节,裴行俨为当世之猛将,自然还是随军出征为好。程名振和侯君集两个人心思灵动,倒是适合留下。

  可程名振在军中威望不够,而侯君集……

  想到以往的种种,李闲就忍不住摇了摇头。

  一时之间难以取舍,李闲便令人将杜如晦,房玄龄,魏征,和已经降职但爵位没有降低的几个李唐旧臣都召集了来。不多时,虞世南,刘政会,张公谨,唐俭等人也先后赶到。天策上将军府不大的书房,顿时显得有些拥挤起来。

  “孤率军南征之际,朝中诸事,杜如晦可与诸位朝臣商议着定夺,若有大事不决,可让胜屠小花用军稽处的方式迅速送往军中。”

  李闲看了众人一眼道:“这次进兵,不同以往……朝廷大军皆在河北之地,孤若调兵,无异于给懋功肩膀上的胆子又增加了不少分量。窦建德若平,河北数十郡之地尽归大唐,而且张亮的人马才到东平郡,若是再调往襄阳,莫说打仗,行军也能将人马之锐气尽数挫掉……所以,只以长安城中诸军出征之事不变。”

  “现在只看懋功和谢映登两个人能不能解决了李道宗那边的事……虽然当初李道宗有心思靠过来,但那是基于孤打算诱李世民回长安然后斩之,李世民若死,李道宗再无别的选择。现在李世民不回长安,李道宗和李孝恭这两个人都是变数。”

  “孤已经给懋功和谢映登写了信,若是李道宗肯降,那立即将那十万唐军重新整顿,并入北征大军中,分在各营统调。然后自宇文士及军中抽调三五万人马,走水路即刻赶回长安坐镇。陈雀儿的水师已经开拔,再用不了多久就能与宇文士及汇合。”

  “不过这事不是一两日,甚至不是一两个月内能解决的。李道宗还指望着他手下那十万唐军做筹码,若是轻易就降了,他怕无法在朝中立足,这一点孤也能理解,所以才会让谢映登赶过去与他商讨。”

  “至于李孝恭那边倒是无需理会,辅机本已经快到了武当山,却被孤让军稽处的人追上拦了下来,令他在原地等候罗士信的先锋军。李孝恭不是喜欢观望么,那孤亲提大军南下之际,便看他是否还有心思观望!”

  李闲将大势说了一遍,顿了一下后继续说道:“本来长安城中,有诸位坐镇便已经极稳妥,但为保万无一失,孤打算自军中选一大将留守,你们看……谁最合适?”

  李闲伸出几根手指点名道:“程知节,雄阔海,裴行俨,程名振……此四人,谁可留守长安?”

  文官以杜如晦为首,他不说话,下面的人也不好先开口。杜如晦沉吟了片刻说道:“臣以为……小程将军可担当此重任。”

  军中有大程将军和小程将军,大程者,程知节。小程者,程名振。

52书库推荐浏览: 知白 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