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先锋_逆风摩云【完结】(80)

阅读记录

  孔子赶上前去,诚恳地问他说:“我还以为你是个鬼呢,仔细一看,你实实在在是个人啊!请问,游水有什么秘诀吗?”

  那汉子爽快地一笑说:“没有,我没有什么游水的秘诀,我只不过是开始时出于本性,成长过程中又按照天生的习性,最终能达到一种境地是因为一切都顺应自然。我能顺着漩涡一直潜到水底,又能随着漩涡的翻流而露出水面,完全顺着水流的规律而不以自己的生死得失来左右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我游水游得好的道理。”

  孔子又问道:“什么叫做开始出于本性,成长中按照天生的习性,而有所成就是顺应自然呢?”

  那汉子回答说:“如果我生在丘陵,我就去适应山地的生活环境,这叫做出自本来的天性,如果长在水边则去适应水边的生活环境,这就是成长顺着生来的习性;不是有意地去这样做却自然而然地这样做了,这就叫顺应自然。”

  孔子听了汉子的一番话,若有所悟地点头而去。

  我刚讲完故事,夫子忙说:“这个故事和我刚才说的道理是比较吻合的。这个汉子非常注重去寻找生活中的规律,他在游泳时能够一直遵循水流的规律,做到随波逐流,从而掌握了高超的游泳技术。”

  阿苏说:“人的适应性本身就是对人的一种考验。人类自所以能够从猿人逐步进化到现代人类,就是因为人类具有师法自然的能力,能够学会去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去更好的适应自然。包括人类的良好习惯,都与规律有着莫大的关系。在我认为,人类是按照自然界的规律来逐渐养成一些于生存有利的习惯的。”

  我说:“说得好,说到习惯,我认为人类的所以习惯都与自然界的规律密不可分,是规律对人类影响的产物。比如说:人们根据在清晨时人类的头脑大多非常清醒这一规律,大多数人养成了清晨背诵知识的习惯;再有,当人们发现把杂乱无章的书籍按照内容或是其他规律分类后,非常便于阅读,人们就养成了把书籍分类存放的习惯,这样就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所以说,我们也要多总结规律,并养成相应的良好习惯。”

  奇哥抬起了头,大声说:“好啊,说起来都头头是道,我也补充几句。我觉得习惯和规律是互为表里的,规律是其本质,而习惯是我们应用的外表。游牧民族根据牛羊的需要,一年四季更换不同的食料丰富的草场,这是他们必须掌握的规律,然后,他们养成了包括不时迁移的很多习惯。”

  夫子说:“我给大家讲一个胶柱鼓瑟的故事。”

  从前有个齐国人想学弹瑟,便拜了一位赵国的弹瑟能手做师傅,开始跟他学习。可是这个齐国人没学几天就厌烦了,不专心听讲,平时也不好好练习。

  学了一年多,这个齐国人仍弹不了成调的曲子,老师责备他,他自己也有点慌了,担心学得不好,回去没脸见人。可是他仍旧不认真去学,只是想着如何投机取巧。

  他注意到师傅每次弹瑟之前都要先调音,然后才能演奏出好听的曲子。于是他琢磨开了:看来只要调好了音就能弹好瑟了。如果我把调音用的瑟弦上的那些小柱子在调好音后都用胶粘牢,固定起来,可不就能一劳永逸了吗?想到这里,他不禁为自己的“聪明”而暗自得意。

  于是,他请师傅为他调好了音,然后真的用胶把那些调好的小柱子都粘了起来,带着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回家以后,他逢人就夸耀说:“我学成回来了,现在已经是弹瑟的高手了!”大家信以为真,纷纷请求他弹一首曲子来听听,这个齐国人欣然答应,可是他哪里知道,他的瑟再也无法调音,是弹不出完整的曲子来的。于是他在家乡父老面前出了个大洋相。

  这个齐国人奇怪极了:明明固定好了的音,怎么就是弹不好呢?他不知道,音即使能调好,也只是弹好瑟的条件之一。

  我说:“做每一件事情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这是符合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的。故事中的齐国人显然没有遵循这个规律,他抱着自以为是的心态,并不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奇哥说:“我认为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终南捷径,做事情更不能有投机取巧的心态,只有真正的把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养成相应的良好习惯,才是真正的成功秘诀。”

  奇哥话音刚落,阿苏站起身来,严肃地说:“在这个问题上,我和大家的观点是一致的,没有什么可说的,下面请我们的奇哥发言吧!”

  然后,她转过身去,问了句:“奇哥,准备好了吗?

  奇哥先是摇了一下头,然后,又点了一下头。

  阿苏忙问:“奇哥,这是什么意思?”

  奇哥说:“刚才没准备好,现在让你吓出来一个!”

  阿苏说:“那就讲啊!”

  奇哥清了清嗓子,大声说:“我讲的故事是庖丁解牛。”

  庖丁是著名的杀牛高手,一次,他被请到文惠君家里。他操起刀杀起牛来,动作娴熟、姿态优美,文惠君也不禁看呆了,他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年的宰牛经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什么地方不能。我可以娴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连的空隙之处,利用这些空隙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

52书库推荐浏览: 逆风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