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明_半渡【完结】(81)

阅读记录

  看到谭啸等人留下的暗号,汪克凡传令停止前进,登上高处查看一番,选择了一块空旷的地方当做营地,命京良吹响了宿营号,两哨战兵列阵警戒,其他士兵和青壮开始修筑壁垒,当道扎营。

  近千人一起动手,用绳子在地上标出营地的边界,顺着边界挖掘壕沟,大家都是刨土的农民出身,“金不换”的精铁铲子也非常好使,这壕沟便挖得飞快,越来越深,挖出的泥土堆在壕沟内侧,渐渐垒起一道环形的土墙。

  “云台,这挖沟筑墙的,在做什么?”问话的是卜作文。

  他在章旷那里捞了个参赞军务的差事,被打发到汪克凡这里担任监军。这本来有监视掣肘的意思,但卜作文是个老油条,谁都不愿得罪,从崇阳出兵后从来不端架子,有什么不懂的就虚心求教,对汪克凡等人非常客气。

  “筑营,今晚就在这里休息。”汪克凡的回答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此时正当午时,打尖用饭后正好行军,为何早早筑营?”

  “行军不是赶路,今天已经走了三十里,该休息了。”

  该休息了?卜作文更加莫名其妙,恭义营的士兵和长夫们一个个干劲十足,正在热火朝天地挖沟筑墙,哪有半点疲惫的样子。

  “古人云‘兵贵神速’,卜某人以为,我军该直捣羊楼洞,打杜龙王一个措手不及,如此逡巡不前,恐怕会贻误战机……”

  “卜县君平日里爱看《三国演义》么?”汪克凡突然笑了。

  “哦,看过,颇为精彩。”卜作文的思路有点跟不上了。

  “所谓百里奔袭,锦囊妙计,都是演义评话里的故事,看看一笑而已,不能当真的。”汪克凡不多解释,传令军中斯养埋锅造饭,士兵们暂作休息。

  百里奔袭是取败之道,兵家大忌。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退避三舍的典故,古人以三十里为一舍,定为一天行军的距离,其中自有道理。古代的道路交通条件简陋,士兵们背负沉重的铠甲武器,长时间行军后疲惫不堪,休息的时候就会散漫松懈,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无法保证满格的战斗力,甚至可能不战自败。

  按照汪克凡制定的条例,恭义营一天行军以三十里为宜,绝不超过四十里,行军的速度不能过快,扎营休息的时候也不能懈怠。

  部队在黎明时用饭出发,加上中途打尖的时间,用五个小时行军三十里,完成一天的行程,吃饭之后,再用四个小时修筑营垒,天黑前正好休息。如此一来,士兵的精神体力都能得到保证,随时可以迎敌作战,晚间宿营也不怕敌人的夜袭。

  第五十章 结硬寨和打呆仗

  用过午饭之后,士兵和长夫接着筑营。

  营垒外挖出了两条壕沟,外壕宽六尺,深八尺,内壕宽三尺,深四尺。壕沟两丈内筑起土墙,高八尺,厚一丈,用的都是壕沟里挖出的泥土,有多余的运到远处倒掉。土墙上建有女墙,高四尺,厚六尺,可以当做士兵的掩体,营寨前后各有一道营门,壕沟上留有道路通行。

  用了大约两个多小时,到下午四点钟的时候,一座坚固的营寨已经初具雏形,剩下的只是内部细节和附属设施。

  长夫们休息了一会,接着干活,在营垒中搭建营棚。营棚按哨、队、什分组,每什一棚,棚内设伙房和厕所,棚外搭建帐篷,住一什十二人。医馆、亲兵队、以及汪克凡的帐篷设在营寨中央,旁边挖有地窖,存储粮食、药品和火药等等,还有两大箱铜钱和散碎银子,一律用堇菜覆盖防潮,留透气孔通风。

  做完这一切,太阳已经微微偏西,将近傍晚。

  外出的斥候纷纷回营,直到日头在山后变成桔红色,谭啸等人才回来。他们这一天化妆袭击,消灭了四五股水匪的哨探,前方十里之内都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汪克凡传下当晚的口令,关闭营门,禁止士卒随意出入,有违令者,立斩无赦。

  暮色之中,恭义营的营寨旗帜飘扬,壁垒森严,像是突然从地里冒出来的一座城池,又仿佛已经在这里伫立了经年累月。

  军号响起,斯养开始做晚饭,营寨中升起一道道炊烟。寨墙之上,汪克凡带着几名哨官沿着营地周围巡视,孟宝和卜作文跟在后面。

  今天是恭义营第一次野外扎营,对军官也是一次难得的实战锻炼,大家一路走来,互相交流,寻找可以改进的细节缺漏,都感到收获良多。

  汪晟手扶女墙,环顾肃穆的军营,心中升起一股豪迈之情。

  “笔下取功名,马上安社稷,大丈夫如此方不虚此生!”他感慨道:“我刚刚加入恭义营的时候,觉得带兵打仗非常神秘,总担心自己干不了,几个月下来才渐渐入门!”

  “噢?你也有这种感觉呀,快说来听听!”周国栋也是书生领兵,经历和汪晟有些类似,提起加入恭义营的体会,两人如遇知己。

  “以前看《武经七书》的时候,总觉有些玄虚,摸不到要领。直到恭义营成军之后,统兵作战的细微之处都有相关的细致条例,许多疑问才豁然开朗。”汪晟口中的《武经七书》,指的是《孙子兵法》等七部著名兵书。

  这番话立刻引起一片共鸣,连孟宝都连连点头,《武经七书》是朝廷规定的军事教科书,凡是武将都反复看过,但是自《孙子兵法》以下,这几本书都太过务虚,实践中总感觉用不上。

52书库推荐浏览: 半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