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面对李峤的唇枪舌剑,也不恼火,依然是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挥了挥手说道:“此风自然不可涨,但殿下继承了陛下广开言路的制度,你总不能不让人提出自己的想法儿不是,此人乃是新任的大理寺少卿,以后少不了与你们御史台打交道,到时候还望李峤大人多多指教。”
“不会是走你狄麻子的后门,攀附到了如此高位吧。”李峤充满了戏虐的问道。
而大理寺少卿,听到李峤的这番话后,脸上却是露出了放松的表情,比起刚才李峤那一番话,这一句话倒让他觉得,不是那么刺耳了。
毕竟,自己能够走到大理寺少卿的位置,可是凭借的真才实学,并非是狄大人的单独提携,那可是有太子殿下的慧眼识珠在里面。
几人继续闲聊说话间,一些话自然是被坐在高台上的李弘听了个清清楚楚,不过李弘根本没有空理会他们在朝堂之上开小差。
母后的贴身太监汪楼,悄悄送来的一份奏章,此刻刚被他浏览完毕,而朝堂大殿之上,侯思止与王鸿义也已经到达。
“谁是侯思止,谁是王鸿义?”李弘抬头看了一眼下面的两人,分不清楚谁是谁,便淡淡的问道。
两人都是四十多岁,五十上下的年纪,同样还都是面白无须,看起来一副儒雅淡然的样子。
“臣侯思止、臣王鸿义见过殿下。”两人分别向李弘行礼道。
此时的两人,还不知道自己的仕途已经走到了头,甚至在来的路上,心里头还带着一丝兴奋跟激动,觉得是不是自己的提议得到了陛下的支持,今日太子殿下召他们二人上朝,是不是会奖赏、提拔他们呢?
两人自从一进朝堂,感觉着那轻松的氛围,与他们想象中那庄严肃穆,完全不同的朝堂情势,心中更是放大了今日自己将升迁仕途的美好希望。
“你俩前些日子是不是给陛下上过一份奏章?”李弘低头在案几上找了找,而后把一份奏章递给了花孟,让他递给二人查看。
侯思止与王鸿义闻言,立刻向低头的李弘露出会心的笑容,而后彼此又是互望了一眼,朗声说道:“回太子殿下,正是臣二人前几日为陛下上疏了一份奏章。”
“看看是不是这份奏章,看仔细了。”说完后,李弘手里的毛笔啪的一声,竟被他生生的捏断在了手心内。
朱红色的墨汁溅在了案几上其他几份凌乱的奏章上,就连他的手背上,也是沾染着点点朱红色的墨汁,像是鲜血一样妖艳。
而随着毛病发出折断的声音,整个原本还带着一些喧哗的宣政殿内,顿时之间变得鸦雀无声,气氛也瞬间变得凝重了起来。
“是,殿下,确实是臣二人呈给陛下的亲笔奏章,绝无差错。”侯思止与王鸿义齐声说道。
二人脸上呈现着坚定神色,以及那一丝丝掩饰不住的兴奋与邀功之意。
第723章 朝堂2
“这么说来,你二人对此奏章无意义,承认是你们二人亲笔所写了。”李弘松开掌心断成两截的毛笔,任由两截毛笔掉落在案几的奏章上,一旁的花孟也急忙递过来一条温热的湿巾。
“是,殿下。”侯思止与王鸿义脸上的兴奋还未消失,对于朝堂之上变化多端的氛围,更是一点儿都不曾察觉。
而此时朝堂之上的其他官员,这些经过了在人堆里的层层选拔,逐级晋升后,已经位极人臣的官员,一个个都已经敏锐的察觉到了朝堂上,正在形成的一股微妙的暗涌。
不得不说,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无论是忠臣良将,在政治斗争中,他们往往都会有着敏锐的触觉,特别是那些官职越做越大的官员,对于官场之中微妙形式的理解与把握,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所以,历史上,无论是哪一个朝代,新晋的官员想要融入一个集团,一个势力,或者是在进入所谓三品高官以后,想要有一番作为时,往往面临的压力,不是事情的压力,而是集团与势力之间的均衡阻力。
能不能进入三品集团,往往皇家的提携占据了一部分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看你自己懂不懂的做人,懂不懂的与其他三品官做同僚。
狄仁杰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能够从任大理寺卿以来走到现在,成为朝堂之上的大佬人物,除了他大理寺的政绩外,还有便是他懂得官场的变通与取舍。
圆滑之间,能够游走在各个势力之间,甚至哪怕是太子殿下与沛王的斗争之中,狄仁杰依然是能够游刃有余的施展自己的中庸之道,选择不站队,不得罪人。
哪怕是到了现在,谁都知道狄仁杰并非是太子殿下的亲信,谁也知道狄仁杰并未参与沛王李贤的谋逆,虽然曾经为皇后办过几件事情,但如今太子当政,狄仁杰大理寺卿的位置依然是巍然不动,甚至是任何人都无法撼动。
官场斗争之中,敏锐的触觉往往能够决定你是否适合成为真正的高官,成为朝堂之上真正的中流砥柱,而这也便是为官之道的根本所在。
懂得变通、懂得左右逢源、懂得顺应时势、懂得察言观色,官场之上,能力绝对不是决定一个人仕途升迁的最重要因素,它只是在你升迁的过程中,起一个辅助的作用罢了。
所以,当朝堂之上,能够有资格次次参加早朝的这些官员,已经敏锐的察觉到,朝堂之上的氛围由轻松开始变凝重,预示着有大变故,或者太子殿下要发怒时,宗正寺与太常寺的两个寺丞,依然还在做着他们升迁的梦想。
52书库推荐浏览: 青叶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