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谋天下_青叶7【完结】(1515)

阅读记录

  “嘿嘿,儿臣就知道母后必定已经替儿臣想好了如何决断、用度的办法来了,儿臣在此多谢母后劳心了。”

  “你别嬉皮笑脸的,本宫能够帮你的也就这些了,至于朝堂上的事情,还需要你跟你的臣子共同商议如何处置,这一次的事件看似不大,其中的凶险想必你也是知道的,虽然不能够整整的做到斩草除根,但想必这一次之后,五姓七望便是彻底的恢复无望了。”

  “您就放心吧,朝臣、宗亲、皇妃以及母后都出来帮助儿臣共渡难关了,儿臣如果这一次再摆不平这些烂事儿,儿臣还真不好意思当这个皇帝了。”

  “你能有此把握就行,但愿天下的黎民百姓,就如你所说那般能够看清是非功过。”武媚伸出手臂,李弘立刻殷勤的急忙起身扶起武媚,而后母子两人在花坊内满满的散着步,时不时的说着一些关键问题。

  当年即便是追随太宗皇帝打天下的名臣武将,或者是治世贤臣,要么是如今还有一些在朝堂为官,要么便是依靠着先辈们的余荫,如今顶着当年父辈的爵位过着悠然自在的荣华富贵的生活。

  随着一些无法见到当今陛下李弘的显贵豪门,在没有参与到此次事件,在冒死直谏的事情发生三日后,便开始在还未前往自己封地的李旦跟李哲的府里,希望通过李旦跟李哲的嘴,向当今陛下表一份忠心。

  这些话语虽然到达不了天听,但最起码对这些提心吊胆的显贵豪门来说,也不亚于一剂镇定心惊的定心丸。

  随着李旦跟李哲两人各自前往自己的封地,以及其他皇室宗亲,在以纪王李慎为首以及带动下,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后的第二天,以洛阳以及长安为中心的官场,便开始变的乌云密布,紧张凝重起来。

  就像是雷阵雨的第一滴雨一样,随着长安、洛阳两地的《坊间天下》相继问世,朝臣们的第一份弹劾奏章,也终于被投进了设置在长安、跟洛阳两处宫门口的巨大铜匦内,旁边威武森严的金吾卫,日夜不停的来回走动,守护着那巨大的铜匦,同时,对于任何来投的臣子,没有任何一个人盘查、问询,做到了完全不设防、不阻拦的公开匿名弹劾。

  在冒死直谏事件发生的第七日,以五姓七望为首的勋贵豪门,还在家里做着春秋大梦,以为这一日的洛阳朝会结束后,陛下定然会做出让步,会无条件的释放那些被登记、羁押的朝廷命官时,会以大唐的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生活为重时,流言蜚语以及御史台的弹劾,开始在整个洛阳城内,如同龙卷风一样席卷而过。

  午后闷热的洛阳,知了栖息在树叶搭盖的阴凉下,不知疲倦的开始叫起来,洛阳城内的大街小巷内,《坊间天下》创纪录的快速卖出了所有的刊物。

  “博陵崔氏草菅人命、欺男霸女,安平公崔玄玮在安平县霸占、强行买卖田地,并欺行霸市,其子益州大都督府长崔行功买官卖官,以家族举荐为名,收受士子钱财,在安平县,益州都督府安插亲信……”

  “洛阳丞杜审言为纳新妾,行恶逆……打杀祖父母、姑舅以及受所监临财物,高价售受洛阳仓储粮为己谋利。”

  “荥阳郑氏江洲刺史犯七出之罪,涉嫌六赃……”

  几乎是半日之间,从日头高高挂在头顶到日落西山,以一片金色的光芒笼罩在洛阳城为止,整个洛阳城内,突然之间便出现了多种版本的流言蜚语,要么是针对一些勋贵豪门,要么是针对一些地方官员。

  而与此同时,竟然还有百姓开始议论,一些江湖游侠,因为看不惯官府的不作为,罔顾事实,不理会百姓的冤屈,准备替天行道,以江湖游侠的规矩为朝廷惩处奸恶之徒。

  更有甚者,在洛阳的城门象征性的要关闭前,一些从各个地方赶来的人群,嚎嚎大哭着闯进洛阳城,手里拿着血迹斑斑的白布,念叨着某县都尉欺压百姓、横征暴敛的罪行。

  第917章 各怀鬼胎

  所谓羁押那些带有爵位的豪门勋贵,以及一些官员,并非是全部被羁押进了洛阳的牢房内,如果一旦那样,冒死直谏这件事情,从第一天就开始爆发大规模的冲突以及给江山社稷带来巨大的动荡了,何况洛阳的牢房也没办法一下子装进去这么多“身娇肉贵”的人。

  五品以上的官员,以及五品以上的爵位勋贵,不过是被限制在了家里,或者是像地方刺史那般,则是被限制在了洛阳城的驿站或者是客栈之内。

  “你还真当陛下敢于把这些人全部抓进大牢?洛阳城内的所有牢房即便都用上,怕是也盛不下这三千人,重要的是……陛下以何名义来抓人呢?”崔玄玮老神在在的坐在厅堂,下方坐着他的几个儿子。

  身为博陵崔氏的当家人,大唐的安平公,如今已经年近花甲,精神矍铄、自信满满,双眼依然明亮无比,给人一种睿智儒雅,多谋善断的感觉。

  而且李治在位时,他便深得李治青睐,跟皇室当初也有走的很近,如今他当然有这个自信去揣测当今陛下的心思,以及朝堂接下来如何对待这一次事件的把戏。

  所以对于今天半日的时间,如同狂风暴雨般席卷洛阳城的流言蜚语,崔玄玮并未往心里去,甚至还是希望这样的暴风雨能够来的更猛烈一些,希望朝廷能够在散布了他们博陵崔氏,以及荥阳郑氏的流言蜚语后,尽快把其他几个豪门勋贵也裹进这场暴风雨里面来。

52书库推荐浏览: 青叶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