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谋天下_青叶7【完结】(1530)

阅读记录

  崔行功缓缓的在廊亭内踱步,只是眉头越皱越深,像是分析也像是说给崔玄玮听一般,喃喃自语道:“陛下这一招,很有可能是要分裂我们五姓七望的团结、要分而化之,是有目的性的伪让步。告示看似偏向我们,但全篇下来,这份告示除了陛下那句不相信洛阳城昨日里刮起的流言蜚语外,其他的……完全是什么也没有说!父亲,不信您再仔细看看,除了刚才我说的那个,这全篇下来,陛下可曾有哪句话或者是哪个字,是直接肯定的说出不再追究、五姓七望跟冒死直谏的官员的罪责了?至于您说的放所有官员回任地,而且还是即日起。但我身为益州长吏,为何到现在还没有人通知我该回任上了?难道益州不产粮食吗?这里面肯定有诈,父亲,我们还是要从长计议啊。”

  崔玄玮神色先是一愣,脑海里立刻快速的回忆着告示的内容,不确定的时候,还一把抓起那告示与心里默记的比对着。

  但不管他如何看,都感觉这幅告示通篇下来,完全是陛下为了面子而措辞严谨的隐隐向他们等人,作出让步、赦免不追究冒死直谏官员的告示,毕竟上面明明写了:因秋收来临,下令请柬的官员即日起回任上啊。

  “你多心了,为父这又看了好几遍,并没有发现你说的那些不是?这些日子或许是你的压力太重了吧,毕竟身为朝廷重臣,被我拉回来对抗陛下,怕是让你反应过度了。这黄纸黑字的,难道为父还能老眼昏花的看错乱了不成?”崔玄玮脸上挤出一抹微笑,但此刻的笑容,比起刚才的意气风发以及得意洋洋的样子,显得多少有些心虚跟僵硬。

  而崔行功显然也并没有被他父亲崔玄玮的劝慰的话语解开心结,依然是神色凝重的望向远方,要么就是视线落在那告示上,嘴里喃喃念叨着:“不对,绝对不是这样的,陛下登基五年多来,身为朝廷臣子的我,对陛下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陛下绝不是如此轻易放弃、让步的人,要不然他也就不是当今陛下了。当年凭借三千人跑向大食,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把原本看似铁板一块的大食分化的四分五裂,而他自己竟然还能在那危局中,从容不迫的率领中央军安然无恙的回到我安西……”

  “那你倒是说说,陛下这份告示意欲为何,到底是何目的?难道说就只是为了秋收,为了骗我们不成?但这黄纸黑字的如何骗……”崔玄玮被有些神经紧张的崔行功,闹的也有些心烦意乱,原本一早好好的畅快心情,被他的谨小慎微破坏殆尽,真是煞风景。

  但他想不到的是,接下来他儿子的话语,一下子便让他陷入到了深深的沉思当中。

  只见崔行功突然间转身,神色变得紧张无比,指着那告示急急说道:“不错,就是秋收!”

  “什么意思?”崔玄玮感觉自己差点儿被这逆子的一惊一乍,吓得从椅子上跳起来。

  “我大唐如今问斩都是秋后,所以刑部、大理寺跟御史台三司会审后,都会附以秋后问斩四个字。”

  “那又如何?”崔玄玮感觉脑袋像是被重锤砸了一下,开始嗡嗡的作响。

  “因为除了秋后问斩四字外,还有……秋后算账这四个字!”说到最后,崔行功已经是一字一句了,只不过是声音略微有些发抖。

  第926章 求情

  “秋后问斩”最早来自《礼记·月令》:“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

  汉儒董仲舒则在《春秋繁露》中,将这个含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于是从此便被人们认为:庆、赏、罚、刑应为帝王的四种执政行为,更应与四季变化相适应。所以礼制上便规定:春夏行赏,秋冬行刑,即后来所说的“秋后问斩”。

  在刺杀的那晚,在温女侠的陪同下回到宫里时已是深夜,留下了温女侠侍寝的大唐皇帝,在开垦了温柔那一身的荒地后,突然间变得有些后悔。

  毫不知疲倦的温女侠浑身上下都挂着风情后的妩媚,以及这一夜搭救李弘时的英姿飒爽,骑在李弘腰间的温女侠,叽叽喳喳的向李弘诉说着她这几日与江湖游侠之间的事情。

  但在说道为何会有这么多游侠,跑到洛阳河堤刺杀狄仁杰等人时,温女侠便显得疑惑起来了,按理说不应该出现这种事情才对,即便是出现了,也不该有这么多人,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一些莽夫已经把这些计划透露给她了啊。

  已经困的睁不开眼的李弘,闭着双眼把还骑在自己身上的温女侠一把拽进了怀里,双手不自觉的抚摸着那如绸缎般细嫩紧致的肌肤,喃喃道:“明日跟婉儿说说这些事儿,狄仁杰等人在洛阳河密谈,以及我出现在洛阳河后,为何就恰巧碰到了刺客,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跟婉儿细说一下游侠的规矩跟行为方式,婉儿会明白的。”

  温女侠蜷缩在宽厚的胸膛内,整个娇躯紧紧的贴在李弘的身上,明亮的眼睛在夜里如同宝石一样,眨巴了几下后问道:“她能做什么?有什么用意吗?”

  “你不懂,不代表她也不懂我的心思,明日你告诉她就好了,相信她会懂的。”忽然张嘴,轻轻咬了下温柔那一直拨弄他胡须的手指,而后一个翻身,便把温女侠压在了身下。

52书库推荐浏览: 青叶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