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谋天下_青叶7【完结】(389)

阅读记录

  说完话,李弘踢了踢懒洋洋的白起,自从那夜立了功之后,这货已经胖了一圈了。

  肥嘟嘟的身子,加上乌黑油亮,跟绸缎似的毛发,恐怕要是碰见猎户,肯定第一反应就是炖了它。

  权毅跟无法无天,包括裴行俭,如今镇压着吐蕃逻些城残余的兵力,开始慢慢的控制起来。

  这几日裴行俭、赤都松杰、马载三个吐蕃的军事将领跟大佬,已经快要把从山脚下前往布达拉宫的台阶数,数清楚了都。

  戴至徳倒是比他们清闲不少,达拉跟正殿那尊佛像,被文成公主以最为尊贵、隆重的仪式,请到小昭寺后,他就钻进了大昭寺跟耗子似的,很少露面了。

  而当天在请走释应佛像时,从大昭寺前往小昭寺这一路上,大街小巷的两侧,都是乌压压的人群,在佛像经过时,一个个都跪在了地上,每一个都是虔诚的对文成公主、达拉还有佛像行跪拜礼。

  这让站在红宫广场上,目视吐蕃浩大隆重礼仪,耳听悠长低沉的号角跟佛唱声的李弘,恨不得给大街上再埋几处炸药,把这些妨碍并吐蕃入大唐版图的庞大群体,都送到辛饶弥沃佛的跟前去,永远的在西天念经。

  逻些城城门口,吐蕃赞普、大相、副相、整事大相、内大相等等官员,穿着吐蕃隆重的朝服,一个个面容严肃,神情肃穆。

  但顾盼之间,依稀还是能够从他们的神情中,找到一丝轻松、愉悦的表情。

  文成公主并没有来送李弘,她心里也清楚,李弘离开吐蕃之日,她回长安之时也就不远了。

  被半梅跟寻兰擦拭了一宿的乌黑铠甲,李弘再一次的穿在了身上,左横刀右弓弩,闪烁着明亮寒光的马槊插在马鞍后方,立于李弘身后,散发着一股冷森的杀伐气息。

  李弘骑行一匹高大神骏,全身乌黑油亮的战马,雄赳赳气昂昂的缓缓往前走。

  端坐于马背的他,表情冷峻,目光深邃,头盔遮盖住了棱角分明的脸颊四周,只剩下一小部分露在外面,整个人看起来,给人一种威武霸气而又神秘莫测的感觉。

  身后则是他的两百人亲卫队,整个队伍威风凛凛、表情肃穆,马槊在阳光下散发着幽冷的寒光,给人一股气吞山河的强势气势。

  硕大的黑色旗帜在他身后迎风招展,猎猎作响,更加把李弘衬托的,仿佛是睥睨天下的盖世君王般,让人不由自主的膝盖发软,内心生出跪拜的冲动。

  第232章 秀

  除了芒松芒赞,分列在两侧的所有人都在李弘下马后,缓缓跪倒在地,向李弘行礼。

  于是,接下来的画面,就像是一场表演秀,看的众吐蕃臣子瞠目结舌,看的裴行俭、马载,特别是戴至徳,只想吐。

  芒松芒赞:“何不再留一些时日?本王跟圣救度佛母一直希望你再留些时日,裴大相的政务还需要你来指点一二。”

  “安西都护府尚有诸多政务等着我去处理,裴相与戴相本是安西都护府重臣,他们被您请过来后,一大堆政务,只能由我来亲自经手了。唉……说起来,我是真舍不得把他们留在吐蕃啊。”李弘与芒松芒赞手牵手,在两列送行的臣子目送下,惺惺相惜的不可自拔。

  “如此真是本王的不是了,不过您忍痛割爱重臣,助我吐蕃朝堂,此番大义跟恩重,我吐蕃百姓定将会铭记于心,而我吐蕃与大唐,也将永结兄弟之盟,造万世友好之业。”芒松芒赞背书般继续说道。

  “好!正当是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呼无兄弟也。”李弘飘飘然的同时,不知不觉的被芒松芒赞又把辈分扯平了。

  “殿下如今也是苦读圣贤书啊。”身后的裴行俭听着两人的说话,过了好久好久,才忍住一身鸡皮疙瘩,赞叹道。

  “苦读什么了他?哼,两人的说话,可是我昨夜给他们备好的,就差手里那张纸念了。”戴至徳很不满李弘这一套。

  明明知道人家不欢迎他,还不赶快走,就非得在圣城百姓跟吐蕃群臣之众目睽睽下,肉麻恶心的搞这一套。

  不知不觉,两人率领众臣,已经走到城门口一处新立的大石碑跟前,依稀可见石碑上刻有:“务令百姓安泰,所思如一”、“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戈”、“永崇舅甥之好,造福一方。”等等字迹。

  “这……唐蕃友好碑上的字,不会也是出自你之手吧。”裴行俭遥望墓碑,想起几天前,李弘命戴至徳找一块大石碑的事儿。

  戴至徳的脸黑的跟茄子似的,虽然不屑这些表面文章,但彰显大唐威仪,抚四方之地臣民之事,却是他的职责所在。

  听了裴行俭的问话后,戴至徳又是黑着老脸,无奈的点点头。

  如此彰显大唐威仪、表大唐陛下功绩的碑文,就因为最后一句话,完全给破坏的毫无庄严天威可言。

  最后一句“永崇舅甥之好,造福一方。”裴行俭却不知道,这是太子殿下私下命人刻上的,要不然,戴至徳的脸也不会黑的碳似的。

  丈高的青色石碑宽大威武,立在城门口像是镇城石碑一样,石碑上面的话,用吐蕃文唐文两种字迹刻写,进出城门,想不注意这座高大雄厚的石碑都难。

  而上面的字迹,自然是用如血般鲜艳的红字刻成,如此一来,想让人不注意上面的字迹都难,除非是瞎子进出城门。

52书库推荐浏览: 青叶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