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谋天下_青叶7【完结】(743)

阅读记录

  特别是在李弘未到达辽东之前,格希元便若有若无的,谈起过李忠跟贺兰敏月的死,言语中一直都在影射,此事儿可能跟太子殿下有关。

  如此一来,李治对于格希元愿意跟随自己出征的事情,就显得更加不意外了,此事在他看来,显然就是有人,为了让格希元在自己跟前,说一些不利于太子殿下的言语,所以才突然间决定让格希元跟随自己出征。

  所以当李弘刚刚一出现在安市城下,格希元便开始了主动寻求与太子对抗的机会,只是令格希元还是李治都没有想到的是,李弘在军中的强硬跟果决,与在朝堂之上完全不一样。

  安市城攻城一役,李弘可是彻底的震慑住了,打算一直继续搅乱李弘作战计划的格希元,令其为了保住性命,变得不敢再在军事上有所言语。

  第447章 受教了

  令任何人包括李治自己,都没有想到,原本以为这一路上,格希元还会借机为难、设障给李弘,但不知为何,格希元却是老实了一路,到了最后,甚至变得倒像是李弘的臣子一般了。

  无论是身为当事人的李治、李弘还是格希元,他们都没有发觉,这种关系的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但有一个人却从皇帝陛下跟太子殿下之间的关系互动,以及皇帝陛下的神情举止中,猜中了一些前瞻性的事情。

  而恰巧不巧的,此人便是史藏诘,史藏诘与格希元同居一顶帐篷,臣子与臣子夜间躺在睡榻上,暗中聊一些皇家的事情,自然是再自然不过了。

  也就是史藏诘的一番话,让格希元茅塞顿开,一下子看清楚了前方自己的路,加上李弘的人格魅力,以及战场上的杀伐果决,特别是那句没有什么重要的过大唐的利益这句话,让他感到震惊的了。

  所以,不知不觉间,李弘、李治、格希元之间便若有若无的发生了一些变化,也让在辽东这段时日以来,所有的战事都能够顺林的进行,其中自然也囊括了格希元的变化。

  格希元之所以会在以前选择站在李弘的对立面,无怪乎是他很清楚当今太子李弘在长安的形象,自打四岁被立为太子后,就没有过一点儿太子的礼仪风范,皇家的礼制、典范等等,在太子身上一点儿也看不到影子。

  这对向来注重皇家礼制、典范的格希元来说,也是让他一直不看好李弘能够顺利继承大统,能够给大唐造福址的原因。

  而在朝堂之上的百官当中,持有这种见解的人并不止他格希元一个,大部分没有跟李弘有过交集的官员,基本上都持有这种想法儿。

  而之所以李弘在去洛阳时才感到这股压力,不再强出头,其原因便是他龙妈武媚帮他承担了大部分的压力,与其说是承担,不如说是,在李弘在安西那几年间,他龙妈武媚替李治处理朝政期间,若有若无的便在朝堂之上形成了一股皇后的朝堂势力。

  而这股势力里面,自然是也有不看好太子李弘的官员,但因为李弘与武媚的母子关系比其他几个皇子更加连心,而且当初以十岁之龄就保护过武媚,加上对贺兰敏之、贺兰敏月、武顺等人的处理上,也让武媚更加看好李弘。

  况且,就算是李弘当年没有挺身而出,危急时刻站在武媚的跟前保护武媚,没有与武媚联手对付武顺跟贺兰敏月,武媚在自己亲生的几个皇子当中,最为看好能够继承皇位的,依然还是李弘。

  所以一部分不看好李弘,属于武媚朝堂势力的官员,自然是被武媚亲自把这股,对李弘不满的怨言给压了下去。

  李弘从当上太子至今,却从来没有为哪一本史籍作注,更别提是与其他臣子一同著书了,所以这也一直让朝臣诟病。

  而人家沛王李贤,则忧国忧民的为《后汉书》作注,以此借史书惊醒自己、警示朝臣,加上这几年还与同其他臣子一同著了《修身要览》、《君臣相起发事》等几本书。

  在名声、名望上,向来也是一个爱民如子、尊敬朝臣的贤王,自然是吸收了一批臣子在其身边。

  格希元便是在如此背景下,被李贤吸收为自己人,而特别是给《后汉书》作注这种名传千古的事情,文人臣子自然是不甘落于人后,巴不得跟随沛王李贤一同作注、出书。

  而从太子李弘来到辽东后,李治在明确得知李忠与贺兰敏月已死的事情后,竟然在安市城下任命太子,统领全军与高句丽作战,这也让格希元、史藏诘等人,不得不去琢磨这里面的政治意味儿。

  随着战事的深入,李治的放权,李弘的全面统辖,加上好几次李治放弃朕的自称,以我自称,都是向朝臣释放出了信任当今太子殿下的信号,陛下这样无条件的对太子殿下的信任,而且还是在辽东战场上,不是在长安城,所以就更不得不让人去琢磨,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李治看着愣神了半天的李弘,踢了一脚提醒道:“跟朕说话竟然一直走神,想什么呢?”

  李弘从沉思中被踢醒,恍然道:“哦哦,没事儿,格希元的事情好说,能臣与佞臣有区别,何况格希元并不是佞臣,如今能力有、威望也有,对辽东又熟悉,而且还忠于朝廷,儿臣总不能因为他在儿臣刚一到辽东时,反对儿臣,就不用他吧?个人之间的恩怨,不能放在朝堂之上,如果这样的话,难道这朝堂之上的所有官员,您都看着顺眼?”

52书库推荐浏览: 青叶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