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千岩指着这株槐树道:“陆兄,小弟曾读过一则关于这槐树的小故事。”
“哦?”陆长东笑道:“这美景之中,还有典故可听,小弟愿闻其详。”
“据传,这槐树历史久远,早已干枯。但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到前朝某年的农历三月廿一日,奉圣寺内集会,人来人往熙攘非凡。恰好,有一个老道士在枯槐下叫卖,出售膏药。口里喊着‘膏药灵应、能治百病,有福来买,无福不信。’叫卖半晌,没人买他的药。这位老道继续叫卖:‘如此仙药,来购无人,凡人无福,枯槐宜生。’说罢,他将膏药贴于枯槐身上,拂袖扬长而去。说来真巧,不到一个月,这株枯槐,死而复生。生枝展芽,甚为茂盛。人们见状,都惊呼这株枯槐叫复生槐。可是,俗话说得好:‘千年柏、万年松,老槐一睡几百春。’小弟认为这株枯槐得以复生,大约是因为多年长睡而碰巧苏醒的缘故罢。”
“复生槐,原来这槐树的名字叫做---复生槐。” 陆长东若有所思的在嘴里反复的念叨着。
二人抬头仰望这参天巨树,想象着生命的变化无常,径自嗟叹不已。
第二章 尘儿
青青的麦田,一望无边,清风徐来,麦穗摇着,泛起一层浪。田地里,间或插着几个稻草人,手里捏着一把破摇扇,装腔作势的驱赶着觅食的鸟儿。远处农家的炊烟袅袅升起,黄泥巴围起的院落里养着羊,鸡,有些屋子里还有狗,村里的孩童们玩着骑马打仗的游戏,农夫们则聚在一起抽着旱烟,四下一片安详平和的景色。这时正是花开的时节,村庄的西边有一座小山,山上有一片桃花林。林子不大,只是和一道弯曲的流水一起,护着一栋小小的木楼。站在林子外面,沿着流水漫步走着,抬头看时便是满目的粉色,往里面看,除了树枝上的花,就是飘在空中的花,而这栋小木楼就淹没在花海里,若不留心,便会错过了。村落里多情的少女,总是喜欢到林边走走,感受春天的气息,而那有心的男子,就会站在林子的一边,对着少女唱着情歌,往往这时,风就会适时的轻轻吹过,给多情的人们带来阵阵醉人的香。
这幽幽的一缕香,今夜可会入少女的梦?
这一片一片,在风中翩翩起舞,迟迟不愿落下的桃花瓣,可进了少年的心?
桃花倒映在水中,随水波起伏,只可看看,却不能采摘;而飘于风中的花香,虚虚渺渺,淡然逝去。站在这小木楼的二楼,靠着栏杆,往外看去,恰恰比这片林子稍稍高出一截,人便宛若在一叶扁舟上,荡漾于花海中。心中若有那愁闷的事儿,也会立刻抛诸于脑后,陶醉在这美景之中。假使有文人骚客,必会做诗一首,抑或焚香抚琴,来舒缓心中的畅快之情。
尘儿最喜欢在黄昏的时候依着栏杆看楼外景色。落日的余辉洒入林中,粉色中于是加了点金色,柔弱中多了点刚健。劳作一天的人们赶着牛羊,吹着没有腔调的短笛,纷纷回家歇息,这时尘儿就会在欣赏完景色后,独自到林间修剪枝叶,在溪水边嬉戏,有时也会坐在桃花树下,轻轻抚琴吟唱一曲。
由于十年前的一场灾难,尘儿幼时便失去了父母和众多亲朋,如今和姨母两人靠着当初家族里遗留下的一份不菲的资产,生活过的也是颇为宽松,不用为生计而发愁奔波。也许因着当年的那场风波,姨母和尘儿两人不喜人多,便寻了处僻静安宁的所在,定居了下来。平素如果不须购买生活必要的物品,姨侄二人也不大和乡邻们往来,但这漂亮的林子,却也不禁止人们在里面漫足,有时尘儿觉得,那些年轻人在里面走动着,反而增加了林子的生气。
村里的少年有在林间见过尘儿的,无不为其美丽和气质所倾倒。慢慢的,有些少年发觉到了一个规律,于是在傍晚,便有那热情的少年郎站在林子的外沿,不时的寻觅林中少女的芳踪。
因了最近天气的冷热变化无常,这天清晨,姨母早早的去了晋阳,想买些丝绸布料给自己和尘儿做几件衣服。姨母本是想让尘儿和自己一同去的,但尘儿晚上睡觉着了点风寒,身子有点乏力,便推却了。
尘儿披了件衣服,靠在床上看了会书,临近中午的时候方才起来。然后随便吃了些点心和水果,就算是吃过中饭了。也许身子有点不适,尘儿觉得有点气闷,决定还是下楼出去走走,呼吸一下外面新鲜的空气。
软软的鞋底踏在楼梯上,木板的接缝处发出轻微的吱吱声,尘儿有时很喜欢这种感觉,因为只有静,才能听到这种声音,而尘儿,是喜欢静的。木楼不大,修建的很是精致,黄松木架,风火双檐,用的是两扇糊着高丽纸的窗户,外边的一扇,可以用两根细铁棍儿支起来。夏天,里面的那扇窗户,换上冷布用以通风。到了冬天,外边的那一扇就不支了,挡风避寒。底楼有一间堂屋,一间厢房和一间正房。姨母住在正房里,厢房用来存放一些日用的杂物;尘儿住在二楼,楼梯开在最左边,往右走,第一间较大的厢房被用来做了书房,尘儿看书,下棋,弹琴都在这里,第二间正房是尘儿住着,再往里的一间厢房本是用来作客房的,但这十年间,很少有熟识的客人来访,基本空闲着不用。院子里放了几块山石,种了几根青竹,有一些漂亮的花草点缀在其中,一条弯弯曲曲的回廊通向院外。
52书库推荐浏览: chpala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