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_骁骑校【完结】(26)

阅读记录

  “你带的什么?”党爱国诧异道。

  “2007年的时装啊。”关璐解释道,“如果我穿着2017年的衣服去,肯定太超前了,太招眼了,对行动会有影响的。”

  “需要带这么多件衣服么?”党爱国哭笑不得。

  “一个月呢,总得有替换衣服吧。”关璐振振有词。

  党爱国不言语了,让大家上车,车队浩浩dàngdàng来到翠微山,这座山已经被安太财团承包下来,山脚下拉着铁丝网,竖着禁止入内的牌子,山顶上有高压电塔,那是为了提供穿越所需能量设置的。

  还是那个坑,不过设备已经改进过了,是一个不大的金属舱,能躺两个人。

  “这就是能穿越时光的飞船?”关璐惊呼道,“这不就是个棺材么!”

  党爱国说:“这不是飞船,只是个保护罩,你俩躺进去吧。”

  关璐满肚子不高兴,但还是躺了进去,刘彦直和她并排躺下,工作人员将随身携带的物品帮他们放到合适的位置,至于关璐装满衣服的航空箱,根本没位置放。

  “我感觉像是被埋葬,他们在摆殉葬品。”关璐说,“他们不会真的把我们活埋了吧。”

  刘彦直说:“别说话,待会可能会很痛苦。”

  一切准备就绪,工作人员盖上了盖子,党爱国走到仪器前,输入指令,看了看远处车里的党还山。

  党还山点点头。

  党爱国按下按键,能量输入,整个山头弥漫着诡异的光影。

  ……

  刘彦直奋力推开了盖子,一股热气冒出,关璐跳出金属棺材,欣赏着大自然的景色,兴奋无比:“嘢!2007,我回来了!”

  “不对劲。”刘彦直打量着周边的景色,2007年的时候翠微山已经开发了,现在这副荒山野岭的样子,不像是21世纪,倒像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带着狐疑,两人拿着行李下山,来到山脚下,遇到一位扛着锄头的老农,糙帽,对襟褂,赤脚。

  “大叔,今年是什么年?”刘彦直问,他心砰砰乱跳,生怕听到民国多少多少年,或者光绪多少年这种回答。

  “鼠年。”老农说。

  “鼠年是哪一年?”刘彦直快哭了。

  老农看了他俩一眼,转身走了。

  刘彦直和关璐继续向前走,乡间的碎石公路平坦笔直,路边一栋糙房,huáng泥墙壁上刷着标语“粉碎四人帮!”

  几个放学的小学生从身边经过,关璐拉住一个小女孩问:“今年是哪一年?”

  “八四年。”小女孩说。

  第二十三章 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刘彦直和关璐面面相觑,1984年和2007年差了整整二十三年!党爱国不是信誓旦旦说可以jīng确掌握穿越的时间么,怎么摆了这么大一个乌龙。

  “1984年还没有我呢。”关璐慌了神,“人生地不熟的,咱们怎么办。”

  刘彦直安慰她:“大不了绕一圈回去呗。”

  关璐哭了:“要能回去我就不怕了,2007能给整成1984,回去还不知道回到哪一年呢。”

  刘彦直说:“哭也没用,先进城吧,找个地方住下,想想怎么出国。”

  通往城市的道路很漫长,似乎永远没有尽头,两人在铺着碎石的土路上走了半个钟头,硬是没遇到一辆机动车。

  关璐常年保持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还行,但是运动和跋涉是两回事,她站住不动了,说一定要坐车。

  “你去村里租一台拖拉机。”关璐说,“时间宝贵,我们耽误不起。”

  刘彦直两手一摊:“我拿什么租车?”

  “不是有经费么,人民币和美元都有。”

  刘彦直打开旅行包,里面一大摞红色百元钞票,这是1999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而1984年还在使用第三套人民币,最大票面10元,这一包钱等同于废纸。

  关璐撇撇嘴,在路边坐下了,忽然看到远处尘烟冲天,一辆绿色的北京吉普212开了过来,她蹭的跳起来,站在路中央挥手大喊。

  北京吉普停了下来,司机探头质问:“gān什么的!”

  “不好意思,我们是大学生,来翠微山采风迷路了,能不能捎我们一程。”关璐装的楚楚可怜的样子说道,刘彦直羞愧的低下头,博士就是博士,说谎打不打糙稿,张嘴就来。

  司机不敢做主,回头说了几句,坐在后座上的人发了话,让他们上来。

  关璐示意刘彦直坐前排,她欢天喜地上了后座,北京吉普的座位上铺了竹条垫子,凉慡舒适,坐在旁边的是一位老人,白色小翻领的确良短袖衬衣,银灰色西裤,皮凉鞋,手拿折扇,腕子上一块银光闪闪的日立电子表。

  老人花白的头发一丝不苟的向后梳着,jīng神矍铄,微笑着问道:“两位同学是学美术的么?”

  刘彦直不敢说话,胡扯八道方面他不如关璐。

  关璐果然不负众望,张嘴就来:“是啊,我俩是美院的,到山上采风来的,自行车让人偷了,回不去了。”

  司机cha话道:“那得赶紧报案啊,自行车丢了是大事。”

  关璐生怕节外生枝,忙道:“一辆自行车而已,就不给公安机关添麻烦了。”

  司机说:“您倒是大方,可是便宜了犯罪分子了,别担心,报案不耽误事儿,你知道车上坐的是谁么?”

  老人道:“小李,又多嘴!”

  司机挨了训斥,不敢再说话。

  老人和颜悦色和关璐聊了一些美术方面的话题,关璐对答如流,毫无纰漏,路上车辆稀少,车速很快,二十分钟就抵达了市区边缘,关璐心里有数,谢绝了把他们送到美院门口的建议,在路边下车了。

  吉普车开远了,关璐还在挥手告别,感慨道:“八十年代好人多啊。”

  车里,司机问老人:“徐书记,这两人有点可疑啊。”

  正在闭目养神的老人睁开眼睛,拿过蒙着毛线套的罐头瓶,喝了一口浓茶,问道:“哦?”

  “说是美院学生,可是没拿画笔和画夹啊,丢了自行车也不报案,怎么这么有钱,不对劲。”

  老人淡淡笑了:“哪有那么多可疑,又不是阶级斗争的年代了,两个年轻人是在谈恋爱,又怕学校抓到,所以不愿声张,现在有海外关系的人多了,自行车收录机这些电器都很普遍了,就连录像机也不稀奇嘛。”

  司机说:“那是,我媳妇唠叨好多次了,想买个双卡收录机,郊游的时候提着,要多气派有多气派,可惜凭票供应,咱们省政法委的票就那么几张,轮不到啊。”

  老人笑道:“你们这些小鬼,都被资产阶级享乐思想侵蚀了。”

  ……

  刘彦直是七零后,经历过八十年代,关璐却是第一次见到真实的八十年代,1984年的近江市,蓝天白云,街道整洁,放眼望过去没有高楼大厦,只有一片灰色的水泥建筑,木质电线杆伫立在路边,电线上停着一排叽叽喳喳的小麻雀。

  “宁静的城市,充满激qíng的时代。”关璐忽然变得严肃起来,仿佛为了映衬她的话一般,一辆解放牌卡车驶过,车上满载年轻人,在音乐伴奏下唱着欢快的歌曲。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dàng起小船儿,暖风轻轻chuī……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两人漫步街头,不知向何处去,不知不觉走到最繁华的中央大街上,白色制服红领章的jiāo通警察站在马路中央指挥jiāo通,来往车辆都是造型中古的老爷车,有国产上海牌轿车,进口的苏联伏尔加、日本皇冠出租车,更多的是自行车和行人,八四年的近江市民打扮的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土气,花衬衫、牛仔裤,紧身T恤都有,时髦青年提着三洋牌的双卡四喇叭录音机,戴着蛤蟆镜走在大街上,震耳yù聋的歌曲响彻街头。

  “咦,好老的歌,他们听刘文正的歌呢。”关璐欣喜道。

  刘彦直说:“别管刘文正了,咱们得想办法谋生了。”

  两人没钱没证件,连下一顿饭都没着落,关璐愁眉苦脸道:“怎么挣钱,总不能去抢吧。”

  刘彦直左顾右盼,看到远处银行大门口有几个家伙鬼鬼祟祟的,心里有了计较。

  江东省中国人民银行是一栋民国时期的建筑,早年作为花旗银行江东分行存在,解放后就一直是人行所在地,1984年的中国人民银行还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央行,而是对普通百姓开放的储蓄银行,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对外联络增多,海外汇款,海员工资等牵扯到外汇业务,所以银行门口常年聚着一群huáng牛党。

52书库推荐浏览: 骁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