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_骁骑校【完结】(60)

阅读记录

  即便是劣马,数量也有限,骡马市以牛、骡子、驴子这种能种地拉车的大牲口为主,代步的马匹很少,有也是矮小的滇马、蒙古马,雷猛这种体格的大汉骑上去,要多滑稽有多滑稽。

  大牲口的价钱倒是不贵,根据年口不同,从十几两到几十两不等,可是雷猛一匹都没看中,悻悻而归。

  他没留意到,身后一直有人悄悄盯梢,将他的一举一动全都看在眼里。

  中午依然是在天香居叫的合菜,在客栈二楼吃的,小二在旁边伺候着四位大爷,给他们斟酒,听他们唠嗑。

  雷猛说没买到合适的马匹,没法去京城,刘彦直就说不用骑马,可以从近江乘船去上海,然后从上海坐洋人的火轮船去天津,从天津卫乘火车去北京。

  他们说的有条有理,小二听的云山雾罩,那些名词根本不懂什么意思,qiáng记在心,等伺候大爷们吃完了饭,一五一十向掌柜的报告。

  掌柜的将这些对话内容心里,预备晚上找张三爷汇报。

  傍晚时分,该去赴知府大人的宴了,但是四人都去就没人照料周嘉睿了,他们通过抓阄解决了这个问题,张文博留下照看,其余人赴宴,代价是张文博晚上可以单独出去喝花酒。

  光绪二十六年的阅江楼和2017年的阅江楼是完全不同的两栋建筑物,前者在二十年代因年久失修而倒塌,三十年代军阀陈子锟出资重建,六十年代被红卫兵当成四旧拆毁,八十年代初期再次重建,他们登上的是原汁原味的清代砖木建构的临江酒楼,四野开阔,江景尽收眼底,实乃文人雅士饮酒作赋的首选之地。

  知府大人身份尊崇,不方便亲自出面,所以安排了府衙的周师爷、林管家,还有皂班的张班头陪客,在座的还有京城来的镖师赵避尘,分宾主落座,小厮倒茶,奉上果脯茶点,先闲聊叙话。

  周师爷眼睛毒,先盯着这几位爷的衣服看,这一看不打紧,大吃一惊。

  穿越小组的清代服装都是特制版本,用的是极好的苏绣料子,在周师爷眼里,这就是皇宫大内专用的贡品,再看雷猛瓜皮帽上的那块翡翠帽正,水头极足,绿的喜人,周师爷见识有限,自然不懂得这玩意是塑料。

  不大工夫,酒菜端上,八个凉,八个热,酒是本地产的琼浆液,周师爷代表知府大人对赵避尘和刘彦直表示了感激之qíng,端起酒杯敬酒,酒过三巡,气氛渐渐融洽,在周师爷的暗示下,张班头开始劝酒。

  张班头每天雷打不动要喝一斤酒,雷猛是军人出身,在部队的时候最流行的就是拼酒,两人一见如故,一坛子白酒顷刻间就喝光了。

  周师爷见火候到了,开始套话。

  他先问客人们来自何方,雷猛按照预定好的剧本回答是来自南洋爪哇,是贩卖香料珠宝的商人,此番回国是来寻找商机的,不幸老爷半道上出了意外……

  “听您口音,好像京师一带人士,怎么千里迢迢跑去南洋做生意?”周师爷问道。

  雷猛信口开河:“我就是北京人,年少时候闯dàng四方,乡音不改也是正常的。”

  张班头借着酒劲道:“老兄是京城人氏,可曾进过那紫禁城?”

  雷猛哈哈大笑:“常去,小时候跟爹娘去玩,长大了自己去玩,带朋友去玩,我自己都不记得去过多少回了。”

  周师爷心中巨震,紫禁城那是皇宫大内,可不是一般人说去就去的地方,戒备森严,即便是皇亲国戚也得费一番周折才能进去,这人不是chuī牛,就是另有隐qíng。

  “那皇帝上朝的金銮宝殿是啥样的?”张班头不知道是真醉还是假醉,斜着眼睛继续问。

  “那不是皇帝上朝的地儿,也不叫金銮殿,那叫太和殿,是皇家举行典礼仪式的地方,平常皇帝在乾清门上朝,叫御门听政,要么就在乾清宫、养心殿召见大臣们,乾清门外两排小房子,那是军机处……”雷猛得意洋洋的介绍道,他确实经常去故宫游览,都快赶得上专业导游了。

  张班头听的五迷三道,不知真假,那边周师爷已经震惊的腿都在颤抖了,对皇宫大内如此了解,这几个人到底什么来头!

  刘彦直用脚碰了碰雷猛,示意他别胡咧咧。

  这个细节被周师爷看到,更添疑惑。

  雷猛被刘彦直提醒了一下,不再chuī牛炫耀,老老实实扮演南洋客商,以21世纪人的开阔眼界和见识,忽悠这些一百多年前的人不费chuī灰之力,什么一分钟发she六百发子弹的快抢,能在海底行走的铁壳船,能上天的铁飞机,把众人侃的一愣一愣的。

  一直一言不发的赵避尘忽然发话:“刘兄,敢问师承何处?”

  刘彦直微笑道:“自学成才,无他,唯手快尔,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赵避尘念叨着这几句话,又道:“刘兄兵刃可否借在下一观。”

  刘彦直解下腰间佩刀,双手奉上,赵避尘接了刀,先欣赏刀装,鲨鱼皮鞘,纯铜刀装,造型jīng美,刀柄上缠着红色的丝线,按下绷簧,缓缓抽出一截刀刃来,吞口是龙嘴造型,刀身雪亮狭长。

  赵避尘离席,抽出长刀,用左手拍了一下持刀的右手,刀刃微微震动,发出嗡嗡的声响,采用新型钢材古法打造多层折叠花纹钢的刀身弹xing极佳,锋利无比,chuī毛可断。

  “好刀!”赵避尘赞道,他是武痴,尤喜收藏神兵利器,这种宝刀他不是没见过,早年乾隆爷花费巨资耗时十余年打造了十柄宝刀,除了刀装上多了些金银宝石,就兵器本身而言,也就是这个水平了。

  酒宴过后,醉醺醺的客人们回客栈休息去了,周师爷问赵避尘:“赵爷,依你看,这几个人什么来历?”

  赵避尘摇头:“不好说,但是刀可能是内务府监造的。”

  所有人都离开天字号包间之后,一扇屏风搬开,坐在后面的是便装打扮的林怀远,小圆桌上摆着酒菜,自斟自饮已经多时。

  “大人,您看……”周师爷道。

  “京师口音,不卑不亢,身怀绝技,携带重金,应该是宗室贵戚子弟。”林怀远道,刚才他透过屏风上的fèng隙看见了那几个人,一个个细皮嫩ròu,五官周正,但又不是那种提笼挂鸟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眉宇间英气勃勃,应是行伍中人。

  宗室子弟,行伍中人,熟悉大内宫禁地形,连御门听政和军机处的位置都知道,大清朝那么多的官员,可不是每个人都进过紫禁城的,林怀远活这么大,也就说十几年前去过一次,这几个家伙对皇宫如此熟悉,综合上面的结论,真相呼之yù出。

  那个虬髯客,应该是御前侍卫级别,那个姓刘的小白脸,至少是个乾清门侍卫,剩下那个姓郭的,最低也是个蓝翎侍卫。

  那么这些大内侍卫带着的“老爷”究竟是何等人物?林怀远不敢往下想了。

  第五十四章 国丈

  林知府被近江百姓誉为林青天,乃是因为他喜欢断案,本来民间刑案自有法司处置,作为知府大人只需要批复公文即可,不用像戏台上那样当堂问案,但林大人自认为不当个包青天都白瞎了自己超qiáng的推理能力。

  正因为这种推理能力,林怀远才鬼使神差的推出刘彦直等人是京师来的大内侍卫,他们保卫的周老爷很可能就是……被囚禁在瀛台的光绪皇帝。

  周师爷和林知府相jiāo多年,这点默契还是有的,师爷同时也想到了戊戌变法失败后被西太后关在中南海瀛台小岛上的那位皇帝,年初的时候京城就传来消息,太后老佛爷打算给没有子嗣的光绪爷立储了,但是遭到了举国上下的反对,连洋人都发话说如果换皇帝,他们绝不道贺,但是西太后的脾气大家都知道,谁不让她痛快一时,她就得让那个人一辈子不痛快。

  废帝是确信无疑的,为了掩人耳目,西太后甚至会杀掉皇帝,江东距离京师千里遥远,宫禁秘事,无从得知,全凭大胆假设,合理推测。

  “如果真是那位……”林怀远眉头拧成了川字。

  周师爷忽然跪在林大人面前,哽咽道:“恭喜大人,贺喜大人,留名青史,彪炳史册的机会就在眼前,大清中兴之功,非大人莫属啊。”

  如果侍卫们护送的真是光绪皇帝。那么说明京城和大内还是不缺乏忠君爱国之士的,也说明朝堂之上宫禁之内的斗争是多么的血腥激烈,侍卫们经过一番血战,冒死护送皇帝出京,南下寻求封疆大吏的拥戴,可是谁又值得信任,是李鸿章还是张之dòng,亦或是刘坤一?

  林怀远壮怀激烈,心cháo澎拜,思绪已经飞到了十万八千里外,在他充满想象力的脑补中,自己辅佐光绪皇帝建都南京,与北京西太后政权划huáng河而治,自己只身前往上海,与列qiáng斡旋谈判,进口洋枪快pào,编练新军,誓师北伐,统一大清,百年之后,自己的谥号里少不得要添上“文正”两个字哩。

52书库推荐浏览: 骁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