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山野怪谈/民间风水怪谈_潘海根【完结】(265)

阅读记录

  “竟有此事?”我一愣,心中大惊。同时,我也听明白了,一般yīn魂被困离不开,那就一定是被什么阵法或局给困住了,也就是说,有人在对他们动了手脚。

  当下,我就问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让他们讲清楚一些,我才好决定能不能帮上忙。

  接着,他们就将事qíng的来龙去脉讲了出来。原来,他们这些人死了很多年了,是被日本人给杀死的,然后抛尸在一个土坑里,因为是惨遭横祸,并不是寿终正寝,加上死后抛尸于土坑之中,所以又是无主之坟,于是死后没能下去yīn间地府,成了孤魂野鬼,常年一直徘徊于土坑四周。

  可是,就在两个月前,他们的尸骨被人从土坑中挖出,然后运到了这边的玉米地里埋着,而且不知道对方施了什么邪术,他们被抛到这里之后,就困在了这里,离不开百步距离。最后,在半个月前,他们就只好拦住一辆过往的客车,要那司机带他们离开此地,于是就有了我们上车那一幕,客车的座位上都放着一张写有名字的纸条,其实那些纸条就是当初那个司机弄的。

  听到这里,我就更加好奇了,问他们既然当初客车司机愿意帮你们,为何你们还没离开呢,一直还停留在此处?

  ☆、第三百四十一章 净yīn阵为读者“加Q1767525727了解”更

  既然司机都在愿意帮他们忙,把他们带出去,按理来说他们就应该可以离开了,难不成是邪术的原因,致使他们就算外力因素也带不出这个鬼地方?

  那老太太叹了口气,于是接着讲道:“可是谁知道困住我们的邪术竟然需要讨口彩,当我们问那司机能不能走了时,那司机却说了一句人满了就能走。唉!”

  听到这里我算是全明白过来了,有些邪术的确需要讨口彩。讨口彩,就是讨好话,老辈人说话是很讲究的,特别是别人结婚生子,造屋搬家等诸多大事好事的时候,一定会说一些吉利的话,送上自己的祝福,谓之“口彩”,当事人心qíng愉悦,彼此高兴。即便有时遇上如搬家时摔坏了东西也会解说为“打发”,一件物品的破损本不是好事,但有人认为是一变多会“发”的吉兆,自然主人就会转忧为喜了。

  有些人遇到了疑惑的事或兆头不好的事来征询你的意见抑或来向你诉说,依你的说法以定行止,这就是“讨口彩”,也叫“讨口风”。讲些讨喜的话做出吉祥的解说就很有必要了。

  老辈人说:有心讲好话,不一定灵,无心之言都是很灵验的,尤其是童稚之言。所以从小祖父就告诫我要学会讲话,不然,最好闭嘴。当年比gān剜心后就是讨错了口彩没的命,不过那是妲己专门害的他,也是没办法的事。比如鲁班术就是如此,拿着一个小玩意放在别人的房梁上就能害人,又能助人,就是鲁班术施放此物时口中说的话是好是坏。

  我记得关于鲁班术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在解放前,有一个地主为人小气,为他做房子的木匠就打算害一下这个地主,他把一些芝麻偷偷的放在房梁上,寓意是想让这地主家以后的产业就如这芝麻一样小,让其家道破败。

  可是,就在木匠把芝麻偷偷放到房梁上之时,却被地主给撞见了。地主就问木匠,你为何把芝麻放到房梁上?当时那木匠做贼心虚,心中一慌,于是忙对地主说:“这芝麻放房梁上,是寓示着东家的家财如那芝麻开花一样节节攀高,财源源不断。”

  地主听后满意的点点头,随后几年里,那地主家财果然是如那芝麻开花节节高一样,家财那真是涨得飞快。这就是讨口彩。

  既然这车里的鬼魂当初问司机能不能走了,那司机就应该说能走,这样就等于是讨到了口彩,于是就能离开这个地方。可是那个司机不该说人满了就走,因为坏就坏在这辆车的座位并没有满,还差三个座位没人坐呢。这样一来,这些鬼魂自然就走不了了,只得在此等车子满座,方才能离开,这也是为何之前他们会想害我们三个人的原因了。

  我说:“那后来你们就一直在这里等车里的人数满?”

  众鬼魂纷纷点头,吐着苦水说他们原本也不想害人的,但是为了能脱离这个地方,才会在刚才来害我们,同时求我大人不计小人过,原谅他们一次。

  虽说他们之前想要害我,但是听完他们的来龙去脉之后,倒也觉得他们十分可怜,这害人也的确是实属无奈,心里倒不怎么怪他们了。

  我接着就问他们,那个司机呢?

  他们带着几分忧怨的口气,叹道:“那司机后来跑了!”

  我点了点头,心道换作任何一个人遇上这种事都会吓跑,哪里不敢留在这儿呀。

  此时我也十分同qíng于他们的,也想帮助他们,毕竟我身为yīn阳先生,遇上这种事自然不可能不管,当初李神婆就叮嘱我,要我多帮一些可怜的鬼魂。

  不过,这些鬼魂都是死了近百年的孤魂野鬼,像他们这种鬼魂地府是不会多管闲事的,我记得第一次过yīn曹的时候,经过鬼门关时,就有一个孤魂野鬼想入地府,被鬼差给打了个半死。因为yīn间有yīn间的律法,有yīn间的“道”,游魂野鬼死时没有拿过路引,是进不了鬼门关的。虽然我与地府里的人有些熟了,但是就算是我去求阎王也没有用,因为他不会cha手因果之事。

  就好比对付柳一手,按理来说阎王管着凡人的生死,要谁生谁便生,要谁死谁便死,可是yīn阳之道在于定数,一切自有因果,所以对于世间因果之事,地府是不可能来cha手帮你的。

  眼下,这些鬼魂其实就是种下了因果,当初没有及时入地府,这才成了这般境地。想起之前鬼门关被鬼差打得惨叫连连的那个孤魂野鬼,我就越加的觉得这种鬼魂十足可怜,于是叹了口气对他们道:“我只能试着救你们脱离此处,归还你们自由,但是却救不了你们入轮回。”

  “谢谢大仙,谢谢大仙”那些鬼魂听说我愿意帮他们脱离困局,顿时纷纷感激了起来。

  既然答应帮他们了,接着我就叫他们带我去坟头处看看,因为在我看来,原因一定就是出现在掩埋他们的地方了。

  下了车,费三娘问我谈得怎么样了,能不能走了?

  我摇了摇头,于是把yīn魂们的事qíng告诉给他费三娘与李照堂。他们二人听后满脸惊讶,说怎么刚才明明是要害咱们,现在反而求起咱们来了?

  我笑了笑,于是替他们二人将天眼也打了开来,接着他们就看见身边站着一大群的yīn魂,费三娘倒还好,李照堂则吓得一下窜到了我的身后。

  费三娘说:“既然如你所说,这些yīn魂也的确可怜,那咱们就先帮一下他们吧!”

  就这样,我们在yīn魂的带领下,走进了玉米地里。大约在玉米地里前行了几十米左右吧,接着前方的玉米丛就砍光了一片,露出一片空地,空地上翻着huáng泥土,显然不久前动过土。

  yīn魂们走到空地处就停了下来,然后告诉我,他们就被埋在了这儿。同时不知道埋他们的人使了什么法术,致使他们竟然走不出此地的方圆百米,被困在了这儿。

  我看了看眼前这块动过土的空地,发现在空地的四周竟然打了九个深dòng,dòng并不大,就是一个碗口大,但是却有一米多深,九个碗口大的dòng把中间那块空地给围了起来。

  看到这里,我不由一愣:“净yīn阵?”

  “净yīn阵是什么意思?先生您是不是看出啥问题来了?”李照堂听我这么说,当即就好奇的问道。

  当然,一旁的费三娘也满是好奇的看向我。

  我说:“净yīn阵,就是释放亡魂怨气的阵法。以往有些冤死或带着怨气而死的人,就会在坟头周围打九个dòng,与此来释放亡魂怨气,防止诈尸。在yīn阳行当认为死者诈尸,是因为身体三魂七魄没走gān净,由于死者死的不甘心从而心存怨气所致,用这个阵法可以将体内残留的魂魄完全冲出身体,专门用来释放亡魂怨气的。”

  费三娘他们一听,于是问道:“那这个净yīn阵是不是也能困住yīn魂?”

  “不能!”我摇了摇头,然后说:“这个阵法只能用来释放亡魂怨气的,根本不能困住yīn魂。看来这事不简单啊!”

  是的,既然这九个dòng并不是困住亡魂的原因,那就代表着是其它原因了,接着,我就四周看了看,不巧在空地旁的玉米地里发现了两张当时扔弃的锄头,于是就分给李照堂一把,二人就开始挖起了眼前这个坟坑,看看是不是坟里头布下了什么困锁亡魂的邪术!

  九个dòng形成的净yīn阵,围住的坟坑并不大,我和李照堂拿着锄头挖了大约半米深,接着就挖出东西来了,只见里头埋的竟然不是尸骨,而是一大堆的小棺材!

  是的,一大堆的小棺材,这些小棺材和学生的文具盒一般大小,外形如真棺材一模一样,小小的棺材,一头写着“福”字,一头写着“寿字”,显然就是大棺材的缩小版嘛。这些棺材堆于一处,足足有四五十个!

  看到这一幕,我们都愣住了,心想亡魂们不是说他们的尸骨被抛埋于此处么,怎么竟是一些小棺材呀?

  这时,李照堂就惊讶的问我了:“先生,这……这小棺材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第三百四十二章 借骸还魂封鬼局为读者ronnie2014打赏皇冠加更

  说实话,我也十分的惊讶,亡魂们带着我们来到他们的坟坑,结果挖下去却不见他们尸骨,反而挖出一堆的小棺材来了,这能不让人感到震惊么?

  见到土坑里头埋着的竟是些小棺材,当下我就蹲下身捡起一个,然后将棺材给打了开来,接着就见到里头放着的是一个小小的糙扎的小人。

  糙人扎的很小,也就十公分长,有手有脚,顶着一个小脑袋,一眼看去就能让人觉得是一个人的样子。

  看到这里,我立即就反应过来了,不由惊道:“这竟是借骸还魂封鬼局!”

  “借骸还魂封鬼局!”费三娘与李照堂皆是一惊,随后问道:“借骸还魂封鬼局是什么局?”

  我说:“借骸还魂封鬼局,就是将亡魂骗到糙人身上,然后封于一处的法术。”

  借骸还魂封鬼局,顾名思义就是假借糙人等物代替亡魂的尸骸,蒙骗亡魂误将糙人当成是自己的尸骸。而之所以此术又称之为封鬼局,是因为糙人毕竟是糙人,不是亡魂真正的尸骸,此术等于是qiáng行将亡魂与尸骸分离了,成了无根之魂。孤魂野鬼之所以能在阳间行走,是因为坟头里的尸骸源源不断传送yīn气,所以他们在人间徘徊不会被阳气冲体。但是如今亡魂的尸骸成了糙人,亡魂走远了就会得不到yīn气,于是只能一直徘徊于糙人的周围打转了,这就等于是把亡魂困在了这里。

52书库推荐浏览: 潘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