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诡纪事_荆棘之歌【完结】(242)

阅读记录

  天可怜见,她这回可真不算是自作多qíng吧,冯叔叔的意思是那么明显!

  ——可是,可是怎么会呢?!

  何青很有自知之明。

  她相貌平平,脾气秉xing也绝对说不上讨喜。两人认识这么多年,彼此之间绝没有任何一点跨越朋友距离的动作或表qíng。而在她时隔三年重新踏上这片土地后,冯叔叔却突然说出这样的话……两人之间可足足差着十二岁呢!

  何青摇摇头,这实在是她从来都没有想过的场景。

  冯承手指头一空,接着就看到何青脸色通红,迅速向后退了一步。

  他神色怔愣了片刻,这才反应过来。于是迅速将此时仍在微微颤动着的食指收了回来。停顿半响后,这才若无其事的说道:“抱歉,阿青,是我一时失态了。”

  而此时,他虽然神qíng淡然,藏在毯子下头的手指,却仍旧抑制不住的颤动着。

  倘若何青此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冯承的眼神深处,正跃动着灼灼的火光。

  “啊?哦。”

  愣了半响,何青发出含糊不清的音节。两人面面相觑,气氛又一次陷入了奇怪的僵滞中。

  就在此时,村长慢慢的走到两人身边,将一旁的桌子收拾好。一边招呼着:“阿承,等下吃中饭了。”

  一边瞟了一眼何青,然而嘴唇嚅动两下,到底一句话也没说出来。

  何青也不以为意,这里一直都是这样,她都习惯了。

  不过看到村长正准备端菜,她忙不迭借口跑去厨房帮忙,逃之夭夭了。

  留下冯承一个人在院子里,神色莫名。

  中午饭十分简单。

  三个人,一大锅萝卜炖ròu,一盘素炒白菜,就没了。

  村长一边没好气地摆着菜,一边对何青说道:“何青啊,你可别嫌这些简陋,几年前一场大雾,这山里头的路莫名其妙就不好走了。外人轻易进不来,咱们也出不去,平常柴米油盐都买的不容易。这个时节,家家户户也都只有这些地里的菜了。”

  这话说的是真的,但并不全是。山里人平时就爱囤货,尤其是有了准备之后,日常吃的用的一定十分齐全,此时只有这两个菜,不过是村长看她不怎么顺眼,懒得多费心思罢了。

  不过,她留下来,也不是为了这顿饭的。

  “这还是好的,不像头一次大雾没有准备,到最后,连盐都要省着吃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儿嘀咕道:“就是你走之后没几个月才出的大雾,莫不是你考了大学,把咱们这村里的好风水都全部吸gān净了吧……”

  说是这么说,实际上这雾是何青走了几个月之后才慢慢起来的,村长也只是嘀咕一下罢了,并没有当真的意思。反而是一直静静听着的冯承闻言抬起头来,目光难言地看了何青一眼。

  何青因为刚才的事对他的视线十分敏感,不由自主的看了回去,恰巧看到冯承脸上若有所思的神qíng,不由有些忐忑——他该不会是……猜出什么了吧?

  但随后,冯承便收回了视线。

  村长的手艺不算十分好,但原材料都是土生土长的,因此滋味比起帝都还是好上不少的。

  何青跟两人一起坐在那里,她一路奔波,火车上又没吃什么,此时端着饭碗,扎扎实实吃了一大碗饭,排骨汤都被喝下两碗。

  而在座的两个男人,村长年迈体弱,早已消化不多了,只吃了平平一碗便作罢。但偏偏冯承一个正当盛年的男人,居然只是就着白菜浅浅吃了几口就做罢——那饭量,别说是跟同龄人比,就连余丹丹减肥的时候,吃的都要比他多。

  就算身有残疾不良于行,日常所需的能量并不算多,可是这加起来一共没吃过十口的白菜叶子,真的是他正常的饭量吗?

  而村长放下碗筷,看着冯承吃的这样少,不由多嘴问了一句:“怎么了?是不是不合胃口?”

  冯承一怔,随即摇摇头:“没事,我就是中午没什么胃口罢了,不用管我。”

  “那怎么能行呢?”

  村长连连摇头:“是不是这东西味道不对?你别急,等一会儿我就把粥给你热了端上来,你多吃一点。”

  码字码字,大过年的,还有人比我更勤快不?今天会有加更哦!

  第七章 当年

  村长的话才刚刚说完,冯承却立刻开口拒绝:“不必了!”

  语调严肃,跟他平时和风细雨一般的语气完全不同。让一旁坐着的何青都忍不住心头一跳。但随后他就反应过来,立刻对何青微微一笑,以示歉意。

  何青不由有些愧疚。

  冯承的身体这个样子,平时也没办法活动,为了避免脂肪堆积或者其他毛病出现,日常吃的东西肯定也十分讲究。如今肯定是她突然过来,为了迁就自己这个客人,他才勉为其难的跟着一起吃。

  因为不常吃这些东西,一时半会儿难免胃口不能接受,因此才吃的十分少。如果不是胃口不好的话,村长也不会这么紧张。

  何青连忙劝道:“没关系的,冯叔叔,要不你就再吃一点吧!”

  一边对村长说道:“何大爷,那粥在什么地方?要不我去热热吧。”

  说着,就要动身去厨房。

  谁知她话刚说完,却见村长的反应比刚刚冯承还要更剧烈:“不行!”

  村长猛地站直了身子,因为动作太过迅速又突然,差点将面前的桌子都带倒了。

  直到桌上碗盘叮当,他才反应过来,接着犹豫的看着冯承,又不甘不愿地坐下去:“算了算了,没胃口就不吃了,晚上再多吃一点吧!”

  主人家都这么说了,何青自然不好再多说什么。再加上因为上午冯承说的那些话,她也不好意思在院子里久呆,吃过饭以后借口看看村里的变化,便匆匆忙跑了出去。

  几年不见,村子里几乎还是以前的样子。

  一栋栋huáng泥土胚房,间或夹杂着几栋红砖瓦房。整个小小的村落走过来,也不过只有三栋二层小楼罢了,还包括村长家的那栋。

  这个村庄当然穷,他们所有的钱,基本上都用来娶媳妇了。

  从这一点来说,他们还算有点良心,村里的男人们娶的媳妇,从来没有那些被拐卖的可怜女子。都是由村长牵头,偷偷摸摸从其他更偏远的地方,买来那些心甘qíng愿做人媳妇的适龄女人。不管是已成婚还是未婚,都明码标价。而他们能做的,就是攒钱,不停的攒钱。

  但这山里面也没有什么别的来钱的营生,他们一年到头辛苦,也不过是靠着土地挣些个辛苦钱罢了。如今这出山的路被封,想来已经有两三年都没有新的女人进来了。

  这样也好。

  何青叹口气:也少做些孽吧。

  这里的男人愿意花钱买,而更偏远更贫穷的地方,也有人卖,两者组成的家庭,基本就和正常家庭一样,就算偶有打老婆的,也还在可控范围之内。毕竟,山里太穷了,好人家的女孩都不愿意嫁过来。

  就单纯说这些事,大家你qíng我愿,相互之间也和和美美,尽管悖逆人权,好歹日子还算不错,何青还真没有立场去多说什么。

  她之所以厌恶这里,不是因为单身汉们花钱买媳妇的事。而是因为这里的所有人都不把女孩儿当人看。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思想,十分无奈。

  花大价钱娶一个媳妇过来,大家伙都是想过好日子的,所以有部分人甚至十分听媳妇话。但如果媳妇生了孩子,尤其是女孩,那就不一样了。

  对于他们来说,一个没什么用的女娃子,养上一二十年,虽说转手就能卖几万,但山里缺医少药,各种风险也多,不一定每个都能养到成年,这样一算,就很不划算了。

  最重要的是,从二十年前开始,村里的女孩子,基本就没有活过六岁的。

  除了何青。

  关于这一点,她从小到大,都没能弄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在她隐约有记忆的年纪,每年村里有女孩儿降生,家中长辈就会狠心将他们选择一处山dòng扔下。山dòng不知是如何形成的,dòng口斜斜向下,把刚出生的婴孩扔进去,她们会顺着斜坡的角度直接滚下去,直到没了生息。村里人猜测,那里应该是很深很深的,说不定还是什么野shòu的巢xué,毕竟这么多年了,还从来没有填满过。

  也有疼爱闺女的人家。

  可那有怎么样呢?他们辛苦挣过家人,把女儿如珠似宝的疼爱着,不能理解这种野蛮的做法。但小孩子总不能天天跟在身边,慢慢的她们总会死去。

  或生病,或意外。而她们年幼生命的每一次消亡,都会让家人撕心裂肺,悲痛yù绝。

  久而久之,就没有人家再愿意养女儿了。

  毕竟,孩子刚出生时,想要舍弃她,痛苦两天也就罢了。但一旦细心养上几年,相互之间感qíng更深,每天提心吊胆细心呵护着,却还是不能挡住这该死的命运……这种qíng况下的失去,实在是让人肝肠寸断!

52书库推荐浏览: 荆棘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