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秘符:一个老记者亲身经历的诡异事件_逍遥于津【2部完结】(2)

阅读记录

   《上古秘符:一个老记者亲身经历的诡异事件》作者:逍遥于津【2部完结】

  上古秘符·天坑龙影

  《上古秘符:一个老记者亲身经历的诡异事件》以一位经历离奇已经身故的老记者的遗书开篇,通过朋友整理其临终口述的形式行文,叙述了主人公唐增一生所遭遇的各种诡异经历,并展现其揭开这背后巨大秘密和人为yīn谋的惊险历程。在主人公的身边,还围绕着一批目的各异的盗墓人、江湖人乃至考古工作者,各界神秘人物穿cha其间。为了追寻华夏龙脉几处远古的风水镇,探寻传说中的生死界限,主人公和这些人一起在中华大地上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

  小说以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的救援行动为故事切入点,通过一支特殊的“65号救援队”发现诡异的婴儿哭声为悬念源头,描写了主人公记者唐增和伪装成医生的盗墓人沈芳华,以及原为盗墓高手的解放军排长徐卫东一起深入到了一处刻有鬼书的神秘风水镇。在幽深的地下,几人先后经历了汉白玉阶梯、jī血石甬道、沉积岩溶dòng等奇异环境,并遭遇了上古的青铜窨井、琥珀尸阵、千年神鸮、巨型蜈蚣以及潜藏的敌特等前所未见的危险qíng况。在几人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凭借智慧、勇气以及盗墓人的经验,化解了各种危机,并破解了引路棺、定向珠、紫宫北斗星图、间歇泉引流等各种信息,终于来到了风水镇最核心的藏宝地,找到了婴儿诡异哭声的源头,并籍此得知了此处镇物的真面目。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几个人各自心怀鬼胎,真正的序幕才刚刚拉开。

  在此之后,为了深入调查,一行人在一个秘密组织“122”的安排下动身前往贵州省偏远的水族聚居区,那里是鬼书的源头。在水族鬼师的协助下,几人进入当地一个鲜为人知的巨大天坑之中。在遭遇了种种机关和危险之后,一行人抵达了天坑的底部,在此他们又发现了上古的建筑遗存,并找到了天坑和上次那座风水镇之间的联系。然而真相依旧扑朔迷离。而且,几个人都是互有隐瞒,背后都有着各自的目的,一切也似乎是有力量在背后cao纵着。

  【52书库将分享完结好看的恐怖灵异小说以及悬疑推理小说等,找好看的小说就来52书库https://www.52shuwu.com/】

  第一章 神秘遗言

  敬启者:

  如果有人看到这些文字,那么就表示我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我并不长的生命旅程中,曾亲身遭遇了一系列诡异、神奇、恐怖的事件。而且我相信在这些事件的背后,一定存在着一个超乎寻常的巨大秘密。我穷尽心力,甚至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试图解开这个谜团,可就在我认为距离终极答案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上天终于不再给我时间了。

  这个秘密的参与者都已经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了人世,我相信自己现在已经是唯一的幸存者了。而我此刻躺在病chuáng之上,时日无多,很快就会去见那些老朋友了。所以,这个秘密和我的遭遇也本应随着我的死亡而湮没于历史之中,不再为人所知。然而,我却心有不甘。因为阻止我揭开真相的,不只是冥冥之中的天数,还有背后那些可怕的yù望。

  所以,我决定在自己还未丧失语言功能之前,将我的经历口述给逍遥于津先生,让他记录下来并整理成文,留给那些有心之人。另外,为了避免给有关人士带来麻烦,我让逍遥于津先生在记录中全都使用了化名。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因此,如果有人认为我的所见所闻过于匪夷所思,以至于根本无法接受,那么就请把它们当做一个疯子的病中呓语吧。

  最后,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我要求逍遥于津先生必须在我身故10年之后,才可以公开这些文字。即如果有人在2011年之前看到这些文字,那就请不要相信里面涉及的任何内容,更不要试图去探寻什么东西,否则后果自负。

  言尽于此。

  唐增

  2000年9月

  周围一片空旷,暗淡的月光下,眼前的坟堆显得十分突兀、怪异。

  突然,坟墓中发出了婴儿的哭声,这哭声凄厉、诡异,非常瘆人,让65号救援队的队员们后背直冒冷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传说中的鬼婴……

  所有的一切都有一个开端,我的遭遇便缘起于一场灾难。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一个惊天浩劫降临到中国北方的一座名城:一场里氏8.2级的qiáng烈地震在半分钟之内就将这座北方名城夷成了废墟,约70万间房屋倒塌,罹难人数接近30万。灾难场面惨烈到极点,为世界罕见,一时间九州同悲,华夏同泣。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场亘古不遇的大地震在夺去几十万条生命的同时,也把一个隐藏数千年的秘密从深邃的地下传了出来。

  当地震发生后,面对突如其来的浩劫,相关部门迅速作出了反应。几个小时之内,就组织了多批救援队伍赶往灾区进行抢险救灾。

  我叫唐增,这一年我25岁,供职于天津市某报社。我那时刚刚参加工作四五年,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子。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我们单位也接到了任务,就是选派记者和救援部队一道奔赴灾区,并沿途救援附近的郊区村镇,搜救幸存者。我们记者的具体工作,主要就是负责随队记录救援过程,为将来的宣传和工作总结作资料上的准备。

  当时的我很年轻,又身qiáng力壮,选派人员的名单里自然少不了我的名字。于是当天傍晚,我们这些人连同必需的设备——其实就是军用照相机,被一起送到了司令部。到了司令部我才知道,原来除了我们还有一批地方上的医务人员也在选派之列,看来军队里的医疗力量已经满足不了救灾的需要了。很快,我们被告知分配方案是一个排加上一名记者和一位医生组成一个救援队,而我被分在了65号救援队。

  司令部cao场上人头攒动,停满了运输卡车,我按照编号在穿梭的人群里跑着找了好几圈,才找到自己要坐的那辆。我赶紧脚蹬车帮,准备上车,这时一只大手从车里面伸了过来:“快点儿吧,就要开车了。”我抬头一看,是一个穿着军装的黑脸大汉。我向他一点头,把手伸了过去,他一下子就攥住了我的手腕,像拎麻袋一样把我拽上了车。

  真不愧是军人,我这150多斤的体重,在他手里就跟没分量一样。我打量了一下这个当兵的,他少说也得有一米八二,身材极为魁梧,眉宇间透着沉稳老练,绝对是个老兵。(唐增注:后来经过很多事之后,我才知道此人真实的身份并不是军人。)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表格,看了看我脖子上挂着的相机,说道:“你叫唐增吧?”

  “对,我就是唐增。”我答道。

  “唐通讯你好,我叫徐卫东,是咱们65号救援队战士排的排长。”说着便又向我伸出了手。我赶紧迎上去和他握手,再次感受一下他热qíng的“力度”。

  “他们就是我手下的战士,和咱们一起参加救援任务。”徐卫东向旁边挥了一下手,9个小伙子齐刷刷地从车厢凳子上站了起来,一起向我敬礼致意。这些战士看上去有的岁数比我要大,他们这一敬礼弄得我十分不好意思,赶忙也向他们点头鞠躬致意。

52书库推荐浏览: 逍遥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