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秘符:一个老记者亲身经历的诡异事件_逍遥于津【2部完结】(98)

阅读记录

  终于,薄雾中露出了一个人形的影子,随着它逐渐走出林间,我们终于看清了它的样貌。这是一个直立行走的两足生物,除了脸部之外,全身长满了白色的长毛。它的前额低平,向后倾斜,眉脊突出,眼窝深陷,鼻梁低而宽,下颌后缩,脖子短粗,整个头部向前伸,就像半低着头的样子。这生物的个头不高,也就是一米五六的样子,不过身躯十分qiáng壮,两臂很长,双腿却很短,而且微微弯曲,和上身相比显得有点不成比例。在它的右手里,似乎还握着一块尖锐的石片。

  “老天,山jīng原来说的就是猿人!”田教授一声惊呼。

  坏了!老爷子的这一声喊来得太突然,我们根本来不及阻止。那个白毛怪立刻发现了我们,只听它一声怪叫,转身就向林子深处跑去。

  “快追!千万别开枪!”石聚生大喊一声,紧接着人就蹿了出去。我们见状来不及多想,几个人立刻跟着他一道向前追去。

  谷底不是平地,地面上坑洼崎岖,还覆盖着很多枯枝败叶。我深一脚浅一脚地拼命追赶,好几次都差点儿摔在地上。也不知跑了多久,我前面的石聚生突然来了一个急刹车,猛地停住脚步。我躲闪不及,一下子撞在他的身上。

  “石同志……怎么不追了……跟丢了?”我气喘吁吁地问他道。

  “不是跟丢了。”石聚生头也不回地说道,“它们把咱们包围了。”

  这时徐卫东他们也跑过来了,见我和石聚生停下脚步,奇怪道:“是等我们的吗?我是顾着田教授那个老爷子来着,你们赶紧接着追。”

  “不用追了。”石聚生转头道,“你没注意吗,徐连长,它们已经把我们围起来了。”

  徐卫东闻言脸色一变,立刻拧亮了脑袋上的头灯,向四周望去。果然,在林间氤氲的雾气中,隐隐约约出现了七八个影子,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将我们几个人围在了当中。

  “徐白鬼,怎么办?”沈芳华见形势不妙,开口问道。

  “来者不善,看来只能开杀戒了。”徐卫东咬牙道。

  他话音刚落,后方忽然传出了一声低沉的、节奏分明的声音。与此同时,四周的黑影同时向我们聚拢过来,脚步声响此起彼伏。转眼之间,数个白毛怪同时现身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它们有的手里拿着石块,有的手里拿着木棒,一个个龇牙咧嘴,目光牢牢地锁定在我们几个人身上,表qíng显得相当愤怒。

  眼见局势千钧一发,我有点儿沉不住气了,低声对徐卫东道:“徐连长,要不要现在就开枪?”

  “唐同志,别,别开枪。”田教授喘息着道,“它们是猿人,是人类的活化石。”

  “田教授,现在不是找乐的时候。猿人?那可是上百万年前的事了,您快别开玩笑了。”我一边盯着前方的白毛怪,一边对他说道。

  “我不开玩笑。”田教授焦急道,“从战国时期到近代的两千多年来,史料里关于藏区高原‘野人’的记载根本就没有中断过。而且对它们的描绘基本一致,全身白毛,直立行走等等。我推测咱们面前的这种野人就是三色书上所说的‘山jīng雪怪’,实际上它们就是那种在一百万年前生存过的猿人……”

  “行了,老爷子,您先别上课了。”徐卫东打断道,“不管它们是什么,您不让用枪打,待会儿它们要是攻过来可就拿咱当点心啦。”

  “点心?……对啊!”田教授像是被点醒了一般,匆忙对我们说道,“快开几盒牛ròu罐头扔给它们!”

  我们闻言立刻会意,几个人忙不迭地打开背包,弄开几盒罐头丢了过去。其实谁也不敢肯定这一招管不管用,只能是死马当做活马医了,不管怎么说示好总比示威qiáng得多。

  那些白毛怪也很有戒心,观察了半天之后才有一个走了出来。这家伙蹲在罐头旁边,小心地碰了碰,见没有异常之后才把罐头捡了起来,闻了几下之后,终于鼓起勇气用手指夹出一块牛ròu放进嘴里。片刻之后,它的脸上露出了高兴的表qíng,随即回过头去,向后面的同伴发出了一阵富有节奏的低沉叫声。

  伴随着它的召唤,又有几只白毛怪走了出来,拾起了地上剩余的几盒罐头。它们咀嚼着牛ròu,脸上原先的愤怒之qíng逐渐转变成惊喜之色。

  我们见此终于长出一口气,悬在心里的石头算是暂时落了地。

  “田教授,你刚才说它们是那种在一百万年前生存过的猿人。可按理它们应该早就消失了才对,怎么可能会幸存延续到现在?”沈芳华开口问道。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请教过一些相信‘野人’存在的学者朋友,他们是从地质运动方面做的解释。”田教授回答道,“在地质学上的第四纪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两三百万年前,这一区域还相当平坦,植被茂密气候适宜,所以就有猿人在这里生活。到了一百多万年以前,西藏地区出现了异常猛烈的造山运动,随着高原海拔的升高,气候日趋寒冷gān燥,再也不适合生存。原来在这里生活的猿人被迫要向其他地方迁徙。然而伴随着造山运动,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地质结构,保留下了原先的生态环境,生活在这里的那些猿人就得以在高原上幸存下来。我想这‘恶魔之谷’和这些白毛怪应该就属于这种qíng况。只是由于环境的孤立,它们的头脑和体质没有能够继续发展,基本属于进化停顿的状态。”

  徐卫东听到这里,接口道:“老爷子,您说得有点儿邪乎了,这不太可能吧?”

  “不可能?徐连长,那你知道大熊猫吗?”田教授反问道。

  “大熊猫?这谁不知道,咱们的国宝嘛。”徐卫东一头雾水,不解道。

  “告诉你,大熊猫被称为‘活化石’,就是因为它和猿人是生活在同时代的生物。”田教授教育徐卫东道,“而大熊猫就是在康藏高原复杂的地形中得以幸存,然后才繁衍存活至今的。”

  “原来如此,学生受教了。”徐卫东打了个哈哈,转而道,“那按照三色书上的说法,这些白毛……猿人就是什么佛祖的使者啦,那它们就能带咱去须弥神宫喽?这还真有点儿匪夷所思。”

  “这倒不奇怪。连一些动物都可以给人引路,何况猿人呢?”石聚生忽然开口道,“关键是找到激发它们的那种方法。”

  “什么方法?”我立刻追问道。

  “我还在想。”石聚生思索着道,“应该就像那支法笛一样,是一种能给这些猿人造成固定条件反she的特殊方法。”

  “条件反she?”

  “对。我估计那法笛实际上是模仿猿人觅食的声音而制造的,猿人听到笛声以后,以为这里有食物,自然便会循声而来。其实这就和过去峨眉山寺庙的老僧呼唤猴群供人参观,也要模仿猴子的声音是一个道理。当然,至于多吉活佛当年是如何发现这个秘密的,咱们就不清楚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逍遥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