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之魔_[美]丹·西蒙斯【完结】(90)

阅读记录

  “为什么会点不着呢?”我蜷缩成胎儿的姿势,忍着抽痛的头疼,挤出了这句话。

  “我……不……知……道。”让-克洛德咬牙切齿地说。狂风一刻不停地猛烈吹动大帐篷的帐篷壁,我们四个人只能死死抓住圆顶的木梁,盼望在我们的体重和逐渐松弛的力量的作用下,大帐篷能够屹立不倒。与此同时,J.C.在外面挥动着他的小钢管仪器,低声低语地把结果告诉帐篷里的我:气压低得吓人,而且还在下降,傍晚外面的气温居然低至零下39摄氏度。我们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我们的身体、帐篷和恐惧,狂风从上方猛烈吹向北坳脚下这片“有遮挡”的区域,我们凭借这三个因素以身测试风速,不过这风肯定达到了飓风的速度。有些时候,风速肯定达到了时速100英里,甚至更猛烈。

  我强迫自己坐起来,看着已被拆散的普里默斯炉黄铜零件,只见它们此刻在唯一一个手电筒的微弱光亮和就快熄灭的酥油蜡烛烛光的照耀下微微闪着光。

  我觉得这世上再也没有比瑞典造的普里默斯炉更白痴的机械装置了。

  理查买的几乎全都是1925年的最新款炉子,不过对这些炉子进行了改造,使之适用于高海拔地区,一些改进是根据乔治・芬奇提出的意见做出的,其实这些炉子和1892年时的早期压力炉非常相似。在我们穿越锡金和西藏地区的时候,一直使用储备品里的普里默斯炉做饭吃。从来都没有点不着的时候。

  J.C.再次把炉子燃烧头举高,冲着光亮处,确认有没有堵塞的情况存在,这时候我慢腾腾地摆弄其他零件。

  这个简单的小机器是1925年产黄铜普里默斯炉210型,这种新型炉子有固定的支架。它的点燃程序与多年来我在徒步行进和登山途中用过的其他款普里默斯炉完全一样。在我曾经去过的任何海拔高度,普里默斯炉一直都挺好用。

  首先,人们使用设置在主燃料箱里的抽运机制给燃料箱加压。压力增加了,主燃料箱里的煤油就会顺着连接燃烧头的管道上升。为了给这些喷烧管预热,人们需在环绕喷烧管的内置酒精杯里点燃少量甲基化酒精,也就是普通的酒精。

  从今天下午到现在天都黑了,我们把这套程序做了十几次,结果全是徒劳。

  一旦这些喷烧管达到了足够的高温,就有一股浓烈且几乎看不见摸不着的热煤油气体喷雾从燃烧头的中心喷嘴里喷涌出来。当空气和这种气体混合在一起之后,即便是珠峰上的稀薄空气也一样,炉子那简单且结实的出火环就会迫使煤油气体进入火环之中。从技术上来讲,并非是煤油点燃了普里默斯炉的蓝色火焰环,而是煤油喷雾产生出来的等离子煤油气体将之点燃。火焰环燃烧头总是发出特别大的声音,很多登山者和露营者都管它叫普里默斯“咆哮者”。确实,普里默斯炉融化冰雪烧制饮用水,熬制热汤,煮炖食物,还能给设立在高山上冰雪和岩石之中的冰冷帐篷增加热度,这期间炉子会发出阵阵轰鸣声,对于筋疲力尽的登山者而言,没有比这更令人感觉安心的声音了。

  此时此刻……什么都没有。

  “我们可以用小酒精炉做些茶,或许还能烧汤,”我说,“再加热一些沙丁鱼。”小酒精炉是专为高山帐篷准备的,主要用来做热茶,不过都是被当作帐篷里的备用炉子。

  “所有包裹里都没有酒精炉。”让-克洛德说。我们交换了一个内疚的眼神,我知道我们都有同样的愧疚感,这是因为,对于我们向着这座高山的第一次真正徒步行进,我们没有仔细监督该带哪些装备,没有监督好夏尔巴人,也没有监督好我们自己。

  “这么说只有普里默斯炉了。”我说。

  我傻兮兮地把那个黄铜罐在两只手里倒来倒去,却没有找到任何孔洞或泄漏的地方。其实这个圆罐子一旦有裂口,煤油就会喷洒出来,所以这怎么也算不上我所做过的最聪明的分析。仿佛被催眠了一样,我数了数,这个金属罐的一侧居然嵌印着11种语言。现在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只过去了八年,这家瑞典公司就把这种炉子卖到了至少11个国家。如炉子上及附属卡所写,该公司名为斯德哥尔摩B.A.亨杰斯公司。那张附属卡是为了给“普里默斯炉的实用配件”做广告的,比如说带喷嘴的酒精罐:型号1745;清洁针盒:型号1050;当然还有挡风板:型号1601。

  这款普里默斯炉只有一块三角板作为“挡风板”,可每次试着点燃炉子的时候,J.C.都把身体蜷缩在炉子周围挡住吹来的风,所以说挡风板不是问题所在。从技术上来看,按要求,我们只能在帐篷外面使用普里默斯炉,可压根儿就别指望在撕扯着我们帐篷入口的强风下把这东西点燃。

  “没问题啊!”让-克洛德一边检查每一个被拆开来的配件,一边说,这些配件包括用来加热和熄灭火焰的燃烧头喷嘴、储备帽磁头归位轴套、燃烧头收集器套管、出火环、密封腈、燃烧头里的铅封,还有加压泵皮带。

  他一边喘着气,一边嘟囔着,使用带在身边的为数不多的工具——螺丝刀、小扳手和一些探针——把炉子重新组装好,再一次尝试点燃炉子,还是不行。

  “煤油罐里的压力上不来。”他终于说道。

  “怎么会呢?”我使出浑身力气说出这句话。一旦用泵给普里默斯炉加压,压力上升,煤油就会被推入小管子里。我每次这么做都能点燃炉子。

  让-克洛德摇摇头。

  诺布・切蒂充满歉意地小声说:“在攀登东卡拉山口的时候,那里距离康巴镇还很远,那旺布拉把他背的东西掉到了一个陡坡上。大人们一个都没看到,因为那旺和驮装备的骡子一起走在后面。有一个普里默斯炉摔到了大块岩石上,被反弹起来,向山下滚了好几码远。那旺布拉把它和其他东西都捡了回来,重新打包好,没有把这个意外告诉帕桑医生、理查大人或布罗姆利夫人。”

  “那是好几个星期之前的事了,”我说,“那之后,我们肯定有使用过那个……这个……普里默斯炉。”

  “或许没有,”让-克洛德疲惫地说,“在每个扎营地点,我们都习惯使用相同的几个普里默斯炉。这个炉子是从预备在山上使用的储备品中拿出来的,是几个1925年款适用于较高海拔的炉子中的一个。”

  “你能修好吗?”

  如果我们被困在这里几天,那么我们是死是活,就全看他能不能把炉子修好了。热汤和茶极为重要,可现在迫在眉睫的一件事就是融雪煮饮用水喝。

  “煤油罐没漏,”J.C.说,“我刚才把加压泵拆开,把加压泵和皮带检查了十好几遍。我看不出任何地方有问题,也没发现有损坏的零件。可是这东西他妈的就是用不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几个人一句话都没说,不过这寂静中充斥着飓风越发狂野、越发大声的嘶吼,我们每个人都紧紧抓住帐篷底布或帐篷壁,以免我们被风吹走。

52书库推荐浏览: [美]丹·西蒙斯 丹·西蒙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