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郑和被赐姓,是当时无上的荣耀。这也因为郑和本就是朱棣贴身的近侍多年有关。另一方面他也是代表了明朝的皇室。
于是朱棣在准备三年,大造船只后,郑和终于得到了道衍的承诺,带领宝船,驰骋海洋,虽然的他任务是寻找朱允炆,但是通过海洋,去往家族的回教的圣地麦加,也是他平生所愿。
郑和的本性是马,马姓的来源是回民的“穆罕穆德”转姓。郑和的祖先是阿拉伯人,也就是色目人,跟随元朝蒙古大军征战西域,获得军功,在元初跟着蒙古大军进攻南诏国,于是留在了云南。色目人在元朝民族地位排二等,高出北方的汉族和南宋子民。
到了明初,郑和被明军阉割送往南京为奴,做了燕王贴身的近侍。
当时之时,海上贸易已经发达,海洋由阿拉伯人统治。而郑和的祖先就是阿拉伯人,所以家族一直保留南洋海图,郑和也一直奉若珍宝。道衍推荐郑和下西洋,实在是当仁不让的人选。
靖难之役,道衍并未随着大军征战,而是坐守北平。于南军的冥战,都是道衍在幕后,指导青冥卫,而每一个计划步骤,都是道衍把消息传递给郑和。也就是说,郑和就是青冥卫的实际领导者,青冥卫一干术士,全部听从于郑和。
每当战事紧张,而道衍的应策来不及到达燕军,都是郑和当机立断,做出决策,多次拯救朱棣于兵败之中。而且郑和的决断,往往和道衍随后传递到的命令,并无区别。
朱棣夺了朱允炆的皇位,天下平定,道衍就有了收留马三宝为徒的打算。诡道的在席应真之上,已经几十代都是单传,从前的两房传承的规矩,已经名存实亡。这个情况,从隋末唐初就已经开始,当时诡道参与了道教两大流派——铲教和截教,的争端,刚好长房跟随了铲教,而幺房跟随了截教。
当时诡道的司掌是幺房李密,不过最终也不能力挽狂澜,截教败给了铲教,截教的高深术士,在红水阵一战,全军覆没。这个道教之间的内部杀伐历史,后来在明朝被许仲琳写成了小说,把时间放到了西周伐殷的年代,并且极尽夸张以能事,叙述了很多道教从来没有使用过的大阵法。这个小说就是《封神演义》。
李密虽然在铲教截教的冥战中,支持截教,剿杀了诡道长房。但是最终支持李唐的铲教布下了红水大阵,获得了冥战的胜利。
从此,中国道教以铲教为宗,截教就再也不能死灰复燃。终大唐一朝,举国推崇道教,实际就是李唐对铲教的赏赐,只是在武则天时期,大兴佛教。道教才稍稍式微。武周之后,又重新崛起。
而诡道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李密之后,诡道因为支持过截教,也被打压。所以,从唐,至五代十国,到北宋,诡道渐渐没有了动静,悄无声息,只是在民间暗自流传,因为李密当年和长房的相互残杀,让诡道传人记忆深刻,诡道每代只传一个弟子,避免两房相互残杀的诅咒。又加上诡道的门人本领低微,所以诡道已经沦落到民间普通占卜巫师的境地。到了北宋,诡道的流传更加艰难。于是诡道恢复古老的规矩,收了长幼两房弟子。可是诡道的诅咒仍旧不能解除,长幼两房相互交恶,自相残杀。只留下一个年幼的传人,眼见诡道就要断代。
当时斩鬼宗师黄裳,不知道因为什么缘由,破除诡道成见,做了诡道的挂名。并且把自己百鬼修炼的螟蛉交给了诡道,作为镇教之宝。诡道才又勉强流传。可是黄裳挂名之后,诡道的传人仍旧资质平平,由南宋到元朝,默默无闻。
直到元朝后期,诡道终于出了一个高手,那就是席应真。席应真的本领强过诡道之前数代祖师,已经和当时最有名望的道教宗师刘基不相上下。于是有了振兴诡道的心思。
后来的情况也知道,席应真投靠陈友谅,刘基投靠朱元璋。席应真一败涂地,不过他收了几百年不世出的人杰姚广孝为传人,也就是道衍,道衍归附燕王朱棣,才报了师门仇恨,诡道的兴盛,莫过于此。
现在道衍位极人臣,看到郑和也是一个杰出的人才,就要把郑和收纳为徒弟,传承诡道。
可是这个提议,被郑和给拒绝了。
道衍不解,郑和才告诉道衍,自己是伊斯兰开宗大圣默罕默德的三十七世孙,终生不能背弃伊斯兰教。
道衍也就不能强求,只能另行寻找传人,可惜再也找不到如郑和一般的人物,道衍之后,诡道再次重回民间小门派的地位。这也是道衍无法可想的事情。(直到几百年后,古赤萧横空出世,让诡道威震天下,那是后话,在冥战部细细讲述。)
郑和拒绝了国师道衍光大诡道的提议,道衍也并没有为难郑和,仍旧履行当年的承诺,碰巧有朱允炆出逃海外的流言,于是道衍在朱棣的授意下,建造宝船,让郑和下西洋,探海路,回祖先的发源地麦加朝圣。
永乐三年,一切准备充足,郑和率领宝船船队,从海边港口出发,经福建到占城(今越南)、爪哇(今印尼)、锡兰(今斯里兰卡),到了古里(今印度东海岸)。由于航海图并不详尽,郑和无法再向西行。只好班师回朝,回到南京。
与陆路寻找的胡濙一样,郑和也没有找到朱允炆的下落。
朱棣大为不悦,郑和请缨,永乐五年再下西洋。和胡濙的第二次奔赴云南同样道理,郑和的二下西洋,仍然是无功而返。
郑和回报朱棣和道衍,他在爪哇等地寻找汉人移民,遍访朱允炆的下落,也只是听到一些传闻。并且传闻说朱允炆知道朱棣派遣郑和到南洋,已经躲避到了更西的番外之地。那个番外之地,住的全部是肤如黑炭的夜叉修罗后代,不是中土的子民。那番外之地,距离中土几万里遥远。海图上并未标明。
朱棣为了寻访朱允炆下落,调拨国库,再次兴建大船,让郑和三下西洋探出去往番外夜叉修罗的海路。
于是郑和三下西洋。
郑和出发的当日。胡濙也修养好了身体,第三次出发,动身到西南,一方面是为了完成寻找朱允炆的下落,另一方面是他的赤线蛊在脑内发作的日期临近,需要找到解救的办法。
而由于胡濙几年来一直养病,身体孱弱,于是道衍安排其时已经是青冥卫大统领的黄铁俞跟随胡濙,一路照应。
郑和与胡濙寻找朱允炆的下落暂且不提。
道衍身为明朝国师,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布置。那就是扶持张三丰,一统道教,镇压民间教派。
张三丰本是全真道人,本名张君实,当时的炼丹士,在湖北武当山结庐修炼。在靖难之役前夕,胡濙举荐张三丰,被道衍邀请到北平。
张三丰本来已经是全真教派最有名望的道士,而道衍是当朝国师,诡道司掌。两人本来门派各异,但是一见之下,道衍和张三丰十分谈得来。
张三丰当时就答应,着手帮助道衍组建青冥卫,并且运用自己在道教中全真、王屋、崂山的影响,让道教宗派置身事外。
道衍得到了张三丰的支持,所以靖难之役里,道教正宗都没有投奔南京的正统朝廷。道衍的冥战胜利,张三丰实在是功不可没。
52书库推荐浏览: 蛇从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