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所在的行星,便处于这样的特殊三体系统中,并且正是处在这个系统引力平衡的中心点上,所以,这颗行星不会被拉入三体中任何一方的轨道中,不会绕这三体中任何一方作公转,只是在这个引力平衡点上静静的作着自转!反而是这三颗恒星形成的三体互旋运动,倒有点像绕着这颗行星作公转!
也因为如此,这颗行星同时被三颗恒星的光所照射,整个表面都被光芒覆盖到了,没有任何一处有黑暗的时刻,所谓的‘日不落’也就是如此了……不过,虽然是‘日不落’,但用肉眼看的话,这里也不是全天候都是可见的!
因为这里虽然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没有光与暗的交替,但是却有直光与曲光、同步与异步的光线交替!
我仔细的检测过这三个恒星释放出的光子,发现它们释放出的光子与太阳所释放出的并没有什么差别,之所以会产生出曲与直、同与异的光线交替,主要原因不在于恒星,而在于所处的这颗行星本身。
这颗行星的表面有着一种奇怪的气态物,不仅分子的形状像一根根微型的晶丝,而且还带有周期性的磁场变化——每当这种气态物的磁场变强成,其晶丝般的分子便会悬浮起来,按着磁感线的方向,根根首尾相接进行排列,形成出无数肉眼不可见的弯曲晶线,就像是一根根微型的光纤,光线在其中穿行,就像是在光纤中传输一般,会因为“全反射”效应,不能穿透晶线作直线运动,而只能顺着晶线的弯曲线路走。
当这种气态物的磁场分布很有规律时,磁感线都是同步平行弯曲的,顺着磁感线排列的晶线都是同步弯曲的,因此使的光线也只能跟着同步弯曲;而当这种气态物的磁场到了分布凌乱的时段,每调磁感线不再同步平行时,光线便跟着变成异步弯曲了;只有在磁场减弱消失,“晶丝分子”纷纷下沉,不再悬浮于空中的时间段里,光线才能正常的直线传播。
说来也怪,这种气态物所带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其周期变化的规律,刚好和恒星光线相交替的时间相吻合——当轮到另一个恒星的光照射这片地域的时候,空气中,这种气态物所带的磁场刚好也轮到周期转换了——这才造成了恒星交替,光线的属性也跟着交替的假像!不过,我一直没有找到它们之间吻合的缘故!
……
读取到这里,这段信息也结束了,吴云斌舒了一口气,心道:原来,造成曲光的原因竟然是如此,只是因为“全反射”的效应而已!呵呵!“全反射”这种效应并不罕见啊!包括光纤在内,几乎所有传输光信号的线路,利用的都是“全反射”的原理……没想到,如此常见的效应,竟连阐提都没有猜到,看来,他的思维也有盲点的时候!
唏嘘了一阵,他接着继续读取下一段:
“探测分析完这片星域的光线情况,我调整了一下四季轮盘,将探测的重点转向了这颗星球的内部。
经过我仔细的测绘,我发现,这颗行星的内部情况很特别,与绝大部分固态行星的情况都不太一样——它像是没有经历过演变融合一般,只是由六块‘岩饼’组合拼叠在一起,每块‘岩饼’之间依然泾渭分明,并且,这种分明的界线就在纬度上——南级尽头到北级尽头有180个纬度,而这六块‘岩饼’,每一块的厚度刚好是30个纬度,因此,南纬60°、南纬30°、赤道、北纬30°、北纬60°这五条纬度线,刚好就是这六块‘岩饼’之间的分隔线!
而且,有趣的是,这六块‘岩饼’的拼叠,是按照颜色深浅从南至北进行的——颜色最浅的淡灰色‘岩饼’处在北极位置;北极往下,处在北纬60°至30°之间的,是稍深的土灰色‘岩饼’;再往下,处在北纬30°至赤道之间的,是比稍深还略深的银灰色‘岩饼’;继续往下,处在赤道至南纬30°之间的,是比较深的青灰色‘岩饼’;再继续往下,处在南纬30°至南纬60°之间的,是颜色更深的银青色‘岩饼’;最后,处在南极位置的,是颜色最深的深银色‘岩饼’!
并且,这六块颜色深浅不一的‘岩饼’之间,还有着一个规律——它们都能释放出一种能够影响人脑思维速率的斥力,而且,是颜色越深的‘岩饼’释放的这种斥力越强,对人脑思维速率的影响强度越大!不知道当初是如何拼叠在一处的?”
……
嗤嗤!
这段电波碎点信息到了这里,也结束了!
吴云斌又是叹了口气,心道:看来,我经过的土灰色荒原与银灰色地域的分界线,就是百花苍云所说的“岩饼”之间的界限了!没想到,这个星球竟是由六块“岩饼”拼叠而成!不知道这六块“岩饼”是经历了怎样的一番运动过程?
第157章 高能级粒子,反向时间轴
第四十六章 反向时间轴,镜像宇宙
将已读取的信息稍作整理后,吴云斌发现,百花苍云记载的可读信息只剩下两片了,于是又沉下心,打算一股劲将这最后两片可读信息读取完。
这两段信息中,第一段还是与时间之花世界的探索有关,刚好与上一段信息相接,记录的是这颗星球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只见百花苍云在其中记叙道:
“了解了这颗星球的大体状态后,我花了更长的时间,对它的形成与起源、以及与三体系统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的探测!
我发现,在这个三体系统的外围引力圈上,环着一圈密集的陨石带,其中的陨石大小不一、呈碎块状,不知道是不是一些大型行星毁灭后形成的;而在这圈陨石带外面,更有极为庞大的暗物质云团存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整个三体系统都处在这片暗物质云团的包围之中。
不过,三体系统与这片暗物质云团并非一体——暗物质云团与三体系统之间不仅存在着极强的相斥作用,而且二者的运动轨道与运行速度也截然不同。三体系统现在之所以在暗物质云团内部,是因为二者的运动轨道刚好有一个交叉点,而三体系统的运行速度又极高,在交叉点与暗物质云团相遇的时候,正好能够克服掉二者间的相斥作用,闯入暗物质云团内部,形成了现在的状态!
现在,三体系统还是在暗物质云团中高速穿行着,到了一定时期,就会从暗物质云团中穿行出去,之后各奔东西,直到运动到二者轨道的下一个相交点,才能再次相遇!
这种相交相离的过程如果完成一个轮回,按照多四季的角度,可以归于一个四季——如果以现在的相交时期为春季,那么这一次相交之后的相离则为夏季!
我现在还无法推论出,在相离的夏季中,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只弄清楚了这个世界的形成,与春季的这种相交状态密切相关——因为暗物质云团与三体系统相斥,三体系统闯入其中后,受到了极大的挤压,系统外围的陨石群中,有那么六个块头小的陨石块克服不了这种挤压,运动轨道被挤向了三体系统内,与此同时,三体系统本身的引力也对这六个陨石块进行了巧妙的拉扯,最终,在这种合力引导下,这六个陨石块不断被加速着向系统中心运动,并在系统中心相遇、碰撞……而结果,是产生出了极其可怕的冲击与高温,在这种冲击与高温下,这六块陨石不仅本体被冲压的更扁,变成了一块块饼状的岩块,而且,它们的表层也都被高温所融化,表层与表层的相互接触面被融在了一起,冷却后,凝固形成了我脚下的这个整体的星球。
52书库推荐浏览: 鸿钧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