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授熟练地打开顶门石,咿咿呀呀地推开门扇。火光忽明忽灭,照出一条真正的墓道。
斯文·赫定、王家维、李隆盛、小郡王、秦北洋五人闯入墓室,剩余人等包括汗血马和卡佳,都留在外面等候。唯有九色紧跟主人,寸步不离,头顶雪白鹿角,吐出琉璃火球照明。
瑞典探险家对小镇墓兽感到不可思议,秦北洋默不作声,小郡王炫耀地用英语说:“这就是中国的镇墓兽,千变万幻,威力无穷。”
“这些年来,我有听闻‘灵魂机械体’,也听说法国军方改造过中国的镇墓兽,乃至于巴黎和会期间,在凡尔赛宫酿成一场大灾难。”斯文·赫定半蹲下来观察九色的鳞甲,“我却从未想过亲眼目睹活的镇墓兽!”
探入一间宽敞的墓室,琉璃火球照亮天花板,竟是矿物颜料绘满的幽蓝色波纹。所有人高仰脖颈,只见波纹中描绘着水草、水鸟、鱼虾……
“消失的罗布泊大泽。”李隆盛看出端倪,“为何要画在墓室上方?因为古时候,我们的头顶就是大湖之底。”
他用德语又说一遍,斯文·赫定点头用德语回答:“不错,如今尚存的罗布淖尔,相比两千年前的罗布泊大泽,不过是个小湖泊罢了。”
墓室中堆满了陪葬品。首先是绫罗绸缎,考古队不敢使用明火,而用马灯照亮,辨认出长乐大明光锦、延年益寿长保子孙锦、世无极锦等汉墓中常见的纺织品。
两千年的时光凝固在壁画中,既有汉画像石的苍凉悲壮画风,也有西域本土的原始风貌,更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的希腊化健陀罗艺术。
秦北洋发现壁画还有情节,开头是一条蛇和一只雉鸡在交配,违背大自然的邪恶,具体景象不可名状矣。背景下着大雪,恐怕在正月。第二幅,不知是蛇还是雉鸡,生了一粒小小的蛋,引来满天雷暴。这蛋竟然不碎,埋入黄沙之中,沙土变成盘卷的蛇形。第三幅,沧海桑田,包裹着蛋的黄土变成石头,向着苍穹飞升,月光下蛋壳碎裂,竟然变成一条龙,坠入沙漠中的茫茫大湖……
“这就是英卡所说的神龙?”
李隆盛和秦北洋并排站在壁画跟前。
龙,自从五千年前的红山玉龙起,不仅是华夏汉人的图腾,也为许多不同民族所信仰。
灯火渐渐照亮整个墓室,传来小郡王的惊呼:“一艘船!”
大家围拢过来,几块长条形木板,船头船尾高高翘起,绘着五彩斑斓的龙纹,不就是楼兰人的独木舟?
“不,这是雕刻成船型的木棺。”
秦北洋想起在北极历险,维京人陵墓的火山口上,由海盗船改造的棺材。
斯文·赫定拎着一把考古镐,正要亲自打开楼兰船棺,脚底却被绊倒,摔了个狼狈的狗啃屎。
李隆盛急忙把他搀扶起来,却发现绊倒瑞典人的是一条大蛇。
不,比蟒蛇更粗壮,简直水桶般的身体,覆盖黑色的坚硬鳞甲,缠绕盘踞在船形木棺周围,就像一圈圈螺旋形,火光照耀下甚至让人产生密集恐惧。
秦北洋把头凑过去,闻出一股腥臭之气。鳞片微微动了一下,就像会呼吸的皮肤,惊得大伙儿纷纷后退。
这是一条活物。
第317章 神龙出世(二)
龙?
但它动弹不得,只能翻翻鳞片,绵长粗壮的身体,连蠕动都做不了……因为没有水,它被困在这里,也许困了两千年,就像罗布泊大泽的干涸。
李隆盛再次想起英卡所说的楼兰神龙,双膝下跪,在这条干涸了两千年的龙面前。
神龙快要死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小郡王冒出来一句,“各位爷!咋们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怎能见得神龙渴死呢?不如给它一点水儿,看看能不能救活它?”
李隆盛及时做了翻译,瑞典探险家点头道:“不错,我们北欧人也相信龙。尽管龙是恶的化身,但如果能救活这条龙,展示给科学界,就是自《圣经》以来,开天辟地的大发现呢。”
刹那间,斯文·赫定脑中闪过来自祖国的诺贝尔奖。
他打开身上的水囊,毫不犹豫地浇灌到龙鳞之间。就像滴入阳光暴晒下的沙漠,立刻丝丝升起青烟。他又粗暴地夺过李隆盛与小郡王的水囊,要知在大漠中旅行,这是无价之宝,却被他无情地挥霍在这条奄奄一息的龙身上。只要能救活神龙,哪怕派骆驼去罗布淖尔买水都在所不惜。
水,生命之源,缓缓渗入神龙的鳞片与肌肉。鳞片抖动的频率加快,整条龙身剧烈起伏,散发某种热量……
秦北洋有些疑惑,如果世上真的存在龙这种生物,跟蛇一样属于爬行动物。爬行类、两栖类还有鱼类都是冷血动物,没有恒定的体温,必须根据环境变化。而在这幽暗冰冷的地宫,神龙为什么会发热?
除非——它有镇墓兽的灵石?!
热量传遍整个地宫,脚下亮起一道道赤色光环。秦北洋胸口的和田暖血玉也热了,九色的鹿角开始长大,他瞪大双眼暴喝:“全体退后!”
头顶的罗布泊大泽水纹荡漾,犹如回到两千年前的湖底,阳光穿过万里黄沙,直射幽冥般的水面以下。成群结队的鱼儿游荡,各种形状的水怪们出没,似是贝加尔海豹之类的水下哺乳动物……
52书库推荐浏览: 蔡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