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巷,地处汴梁城最繁花地段,却又因小巷曲折幽深,里面又全是达官贵人的高门大院,安静到几乎可以倾听到花开花落的声音,属于汴梁城内的高档住宅区。
当初租适合大家联络、隐藏的居所之时,方圆之大费周章,几乎走遍整个汴梁城,才找到这个既处闹市、又不容易被人发现影踪、且四通八达、进退便利的小巷来。只是这栋房子的租金高昂得惊人,不是一般穷家小户所能承担得起的。屋主就是《水浒传》中有记载收集二十万金珠宝贝贿送当朝宰相蔡京的大名府贪官梁中书。方圆之历史知识渊博,对每个朝代的宏观与微观的脉络都有非常清晰独到的了解。因此,自他穿越宋朝之后,混迹官僚与商贾之间,可谓如鱼得水。总是能在事态发展之先就道破天机,几乎为百发百中。这为他赢得了个“世外高人”的尊崇地位。在汴梁,不仅宋徽宗本人对他极为欣赏,就连整个朝廷大小官员对他都很信服。但凡遇着些想不开破解不了的难题,就会带着厚礼上门求见。而他有求必应,是以人缘极佳。
方圆之在汴梁行走多时,大街小巷无处不曾留下他的足迹。他看见了大宋朝完美的躯壳之下,一颗腐烂发臭的心脏。皇帝老儿宋徽宗的荒淫好色、疏于政务;奸臣蔡京父子与其他大臣互相勾结,欺上瞒下,权倾朝野等等表象,令方圆之获得的直观映像就是:整个大宋朝已如一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柑橘,徒留其表。方圆之联络当初一起穿越宋朝的原班人马商议后,共同商定尽早从掏空宋朝经济及诱使他们生活愈加腐败入手,加速北宋的灭亡。
------------
第七章 :遥远的传说:八十二、人肉炸弹
为了行事方便,在京城经营多年并取得巨大成效的方圆之毫不吝惜地租下这栋房子。能歌善舞的章张和柳亚男就是他们准备的“人肉炮弹”。这栋有着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庭院式深宅,就成为着力培养“人肉炸弹”的场所,准备投宋徽宗所好,给他及整个北宋朝野来个爆炸式的震撼。
应该说,方圆之的确是个有才干的人,眼光精准。他聘请的司马台是当时大宋朝名噪各大教坊的第一歌舞教习。就连艳名远播、宋徽宗爱愈珍宝的名妓李师师都是他的女弟子。司马台精通乐理及所有的乐器,尤其是那一管玉箫,吹奏起来可以荡人心魂,可以诱哄得天上的星星都掉泪。他教习的歌舞亦是一流,编排出来的舞蹈总是能令所有人拍案叫绝。在从音乐学院毕业出来的专业人才章张的眼里看来,他编的歌舞不仅有古文化的灿烂悠远,还莫名地揉入了许多现代甚至后现代的元素,绝对的超前,简直令人匪夷所思。就连大咧咧的柳亚男都发现了这点。某日司马台授课完毕,长袖飘飘地绝尘而去的时候,亚男就望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地说出了那么一句话:“好奇怪的人!宋朝的舞蹈,怎么揉合了现代芭蕾的调法?刚刚第二段春思里不就加入了现代芭蕾中的小跳一号及五号吗?还有那堪称芭蕾舞难度的极致——单脚旋转32圈名叫“挥鞭转”,不分明是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裙天鹅舞中的招牌动作吗?奇怪!宋朝人怎么会的?究竟是现代人抄袭了古人的创意,还是司马台穿越过现代?”
章张虽然没有接话,可心里仍然认同亚男的这些观点。但相较来说更为细心的她来说,她能从司马台的音舞中悟出更多属于后现代范畴的东西,即使对她这个音乐系的高材生来说也是没接触过的内容。因此,司马台留给她的,不仅是外衣白衣胜雪、相貌超凡脱俗的映像,更多的是一种猜不透、摸不清的谜一般的因素。
但这些并不妨碍她对司马台心生好感,总是一下课就期盼着再次上课,上课时又经常是心猿意马。因此,习舞之时反而没有非科班出身的亚男快。她总是第一时间就能心领神悟,并很快就跳的像模像样。相形之下,章张就显得笨了许多,总是逼得司马台皱起好看的剑眉,走到她身边手把手地教。越是这样章张显得越笨,她非常享受他立于身旁扶着她手臂或是小腹处纠正、示范舞姿时的静美时光。他长长的发丝不经意间飘到她脸颊的时候,他有如兰花般芳香清新的气息,他温热的掌心等等,这一切都令她心醉。因此,在司马台面前,她愿意做一个永远的笨学生。
司马台何其敏锐之人,几乎于一眼之间就洞悉了她的内心。面对章张的小把戏,他不揭破也不纵容。手把手教过两次之后就只淡淡地说句,自己细心领悟,然后如云一般逸去,洒脱而从容。习练歌舞刚满一个月的时候,方圆之为二人举办过一次小小的聚会。宴请当朝重臣有如蔡京、高球、王黼、周彦邦等人到燕语坊喝了顿花酒。那日众人酒至半酣,二人在方圆之的示意之下闪亮登场。她们穿着自己设计的裙赏,揉合了古典与现代礼服的精华部分,露出了可以露的部分,又把关键部位用鲜花和褶皱巧妙地遮挡了起来。大胆而显得奇异的服侍,令在场所有男人瞠目结舌,眼睛里都伸出一把刀来,似欲割碎她们身上的衣裳。
那天献舞很成功,两人合力跳了一曲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在清越嘹亮的乐曲声中,舞出一段如仙似梦的意境。结尾的时候,两人突然打破司马台事先编排好的舞步,加了小段现代热辣的伦巴进去,越发引得在场的官员们心醉神迷。章张和柳亚男,因此声明鹊起。每日倒也有不少人慕名求见。但两人不耐烦见大宋朝这些迂腐而脑满肠肥的政客,大都挡驾不见。这一来,为她们树敌不少。
52书库推荐浏览: 老琚啊老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