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变_尚可的天空【完结】(187)

阅读记录

  我好笑道:“放心,这狗没事,就是有些积食。您先把狗食收了,等到晌午再给它,肯定就吃了。”

  大婶有些狐疑,“真的吗?”

  我看着那狗哀怨的可怜巴巴的小眼神,心里笑得肚子都快疼了,面上却一本正经道:“真的,我对狗很熟悉,相信我,没错的。”

  大婶就点点头,看样子是真要照我说的办。我心说,不好意思了小狗狗,原谅我的恶作剧吧。

  这里的人家一般都有船,大婶的男人亲自摆渡把我送过了河。

  临下船,大婶还一个劲儿的向我挥手,说“要是哪天路过这里,别忘了还来婶家啊!”

  “谢谢您,大婶!”我使劲地挥着手,心里温暖极了。多淳朴的民风啊,在这片土地上,就是块石头也能给捂化了。

  直到看着船走远了,我才转身看向都城的方向。

  前方一马平川,视野开阔,绿油油的稻田一眼望不到边。

  真是个富庶美丽的地方啊。美丽的大平原,我来了!

  我感叹着飞速行进,一路连打听带问的,耽误了些行程,等找到都城时,已近晌午了。

  远远的看到高高的城墙上旌旗飘飘,城门上方正中有个大字,猛一看竟不认得,这一惊非同小可。

  我自幼自学书法,自认为对各类字体都非常的熟悉,偏偏这种字体却从未见过,字形非常的古朴象形,是一种从未见过的文字,感觉比篆字还要古老。

  我站在城门下,仔细辨认后,发现它与篆字“郫”极为相似。看来,这种文字与篆字颇有渊源,没准篆字还是从它演化来的呢。若果真如此,现在所处的年代岂不是比春秋时期还要早?

  正好有人迎面从我身旁经过,撞到了我的肩膀,我一转身伸手抓过那人指着城门上的字问道:“请问,这上面写的什么?”

  那人把我上上下下打量了几个来回,象看怪物一样的看着我,“这都不知道?这里是我大蜀的都城郫,上面当然写的是郫啊!”

  说着,眼中露出鄙夷之色,“切”了一声,念叨着“乡巴佬。”便甩袖转身走开了。

  太好了,这已经失传的文字我可有的机会好好学习一下了。

  我恋恋不舍地盯着那字往城门里走,直到看不见了才把脖子转过来。

  这世界真是有趣。我嘴角带笑,漫无目的在熙熙嚷嚷的人流中穿梭,看着街道两旁的物件,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

  真不愧是都城,比我的家乡叶县还要热闹,处处透着繁华。街上的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睱接;小摊小贩占满了街道两侧,临街的铺面也是人来人往,红火得很。

  没想到这千年之前的商业竟如此发达,只可惜身上没带银钱,否则,可以买几件东西做个纪念。也不知道在此地得停留多久,没钱恐怕还怕真是不行呢。

  按时间推算,这个时候佛教还未传入东土,应该没人知道和尚为何许人,更别说化缘了,人家恐怕只道你是个要饭的,世上哪有那么多象大婶一家淳朴热心肠的人啊?所以,得先想办法赚钱养活自己才行,总不能去食嗟来之食吧?

  第一百六十一章 揭王榜

  正琢磨呢,就听见远处传来敲钟的声音,很多人都停住了脚步,然后开始朝一个方跑。

  怎么跟青峰山下张家村似的呢?该不会也是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要召集大家吧?

  管它什么事呢,先去看看再说。打定主意,便跟着众人的脚步随大流地来到一处广场。广场很大,广场正中立着一碗口粗细的柱子,上悬一口刻满回形纹的青铜钟。

  我暗暗吐舌,这还真是一个模式下来的呀!转瞬一想,也对,张家人是蜀人后裔,有古蜀遗风也在情理之中。

  再看钟下立着三个男人,左右两人皆穿黑色束腰紧袖的短打,脚登黑色皂靴,跨步而立,手握腰刀。

  别说,跟张家村村民的服饰特点一样,都是交领左衽,其中两人头顶的发髻也是歪在左侧的椎髻。

  居中一人的地位显然要比其他两人高,头上戴了顶筒状的帽子,头发隐在帽子里,看不出梳的什么发式。也是黑衣打扮,却是束腰长衫。

  此时,筒状帽正下巴微抬,双手背后,一副威风凛凛、不可一视、居高临下的模样。那眼神凌厉如闪电,不怒自威,盯在人的身上就让人心里发毛,遍体生寒。

  看到广场上的人聚得差不多了,筒状帽给旁边人使了个眼色,那人便上前一步,手中擎着一张帛书,高声道:“大家都听好了,蜀王病重,今日张榜,望有能之士揭榜为王诊病。能治好者,必有重赏。”

  此话一出,底下顿时嗡嗡声一片。

  “什么?我王病重?这可怎么好啊?”

  担忧的居多,但人群中也有一些跃跃欲试的,“听见了吗?治好有重赏啊!”“您医术好,要不试试?”

  ......

  一时间议论纷纷,人群中真就有人蠢蠢欲动了。

  筒状帽显然是听到了大家的议论,眉头皱了皱,对旁边人耳语了几句,旁边那人便敲了几下钟,高声喝道:“大家注意!我们说的是治好了重赏,若治不好,耽误了病情,杀!”

  人群立马安静了,刚刚还想上去的几人都退回到人群里,一个个一副劫后余生的表情,估计是在后怕,也在庆幸,多亏动作慢了点,好玄没偷鸡不成蚀把米,否则岂不是要枉丢了性命吗?

52书库推荐浏览: 尚可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