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躯体内的所有器官全部消溶,互相混杂在一起难以辨认。食肉的幼虫会伴随细菌侵蚀肌肉,而皮肤的腐烂与否取决于环境的温度。随着腐烂过程的持续,最终,尸体会全部腐烂,直至消失。
尘归尘,土归土,尸体归细菌。
这段从网上摘下来的尸体腐败过程没有提到尸水,尸水是在死后三四天流出来的,这主要还是看天气,这次提到的村里那个死者其实死了才三四天,不过天气炎热,尸体腐败程度严重,轮到村们去抬的时候只能趟着尸水,停尸的时候都能闻到一股恶臭,尸水不仅有毒,而且异常的有味道,粘在身上很久都洗不掉。
正常腐败的尸体和在水里捞出来的尸体不一样,我想主要讲的是鬼事,浮尸更恶心,不做赘述。
有种说法是人死后八到十二个时辰不能碰,不然死者会很痛苦。据说是因为这时死者的灵魂正在脱出体外,有老牛扒皮之痛,一点点碰触都会使人受极大痛苦。我们这里倒是已经不像以前那么讲究了。要是按照旧风俗,人死后十二个时辰之后装殓,棺材不能立刻下葬,要在西屋停七天,这叫头七。头七那天不能大声说话,晚上不能出屋,因为头七这天死者会最后回来一趟,怕惊扰死者。头七过后就可以下葬,要烧化香蜡纸马,有的人家儿女子孙多,要抬着供桌去坟地。在坟地烧化纸马之后,坟头上载上一颗柳树或柏树,为的是安魂。所谓坟地,其实就在庄稼地里。一堆小土丘连成一片,这都是先人坟地。每年清明,中元,忌日,冬至都要上坟,烧完了纸要拿一张纸用土压在坟头上,不然过不了几年这坟就找不到了。一般来说,死去的第一到第三年上坟规模很大,尤其第三年。之后就每年烧点纸就可以。
社会发展了,人们也没力气去研究那么繁文缛节的信条了,我们这里基本上头一天把死人的寿衣穿好,鸣三声炮几次,守灵两天,烧马之后第三天就能出殡下葬。我们村离市里比较近,真正住在市里的人们死了,还不让放炮,只能在村镇里用大喇叭放哀乐,听到的就来帮忙,听不到就打电话,联系不上的就不管了,不像我们这,有的人下地听到邻村里有三声炮响起来就会说“又死人了?”。
现在停尸守灵的时候比较乱乎,什么人都有,大家搓麻将,推牌九,玩扑克,亲人在房里守灵,有时候怕人气惨淡,本家出钱给输钱的人,这是比较热闹的白事,说明死者善终。
大堂前竖起一块屏风,中间摆上死者的照片,尸体就放在屏风的后面,.不可以让周围的猫呀、狗呀的和死者靠近,因为他的那口阴气还在,只要和这些人养的畜牲(因为是人养的多少也有点阳气,和灵气)靠的太近,要小心到他那里,要是它们这些畜牲的气对他吹两口就会引起一件严重的事情----------诈尸!
普通人听到诈尸都能想起林正英演的电影,其实诈尸真实存在的,不过现在放在透明棺材里出现诈尸的几率很低,而且诈尸也不像电影里那么夸张。古人及民间称:人死时有时胸中还残留一口气,如果被猫狗鼠什么冲了就会假复活,动物灵魂附体到尸体,即平常说的诈尸。但是这一口气完全不能支撑起生命,只会像复活的尸体野兽般的乱咬。最后那口气累出来倒地,才算彻底死了。
科学解释是人死亡以后,身体电场(生物场)已经不存在,但是由于周边猫、狗等(如有毛皮动物产生的电离子)会对死亡的身体有作用,会引起死者的某些生命特征反应。诈尸不同于复活,诈是一种乱。复活指本人复活或他人灵魂上某人尸体。
我这有趣的传说是我妈给我讲的,说以前人死了守灵的时候发生过诈尸,死人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站起来了,慢慢的站到打麻将的人群后面围观,这时候有人发现了,但是不能声张,死者已经不知道自己死了,要是大声吵闹吓到了死者还不知会发生什么事,必须拿跟绳子小心套住死者的腿,往后轻轻一拉,死人就会自动往后躺,然后找人把尸体抬回棺材就行,我妈说这件事的时候好像很久之前诈尸很稀松平常,还有我们村有人晚上开车从后视镜看到前几天死了的人站在马路旁边,当时我们好多小孩子都吓呆了,当事人却没什么感觉,只是说很正常,没准是想起了什么回来看看。
关于诈尸感兴趣的人自己从网上查查1995年的哈尔滨猫脸老太太事件,那个事被人传的沸沸扬扬。
停尸中还有很多的风俗禁忌,但是我们这边都失传了,我知道的也就只有这么点。接下来说出殡前的烧马,第一次听说烧马这件事是上初中的时候,缝清明鬼节我们宿舍里的孩子作死讲恐怖故事,本来都说的很离谱,谁也不信谁,后来就说到了烧马。
烧马在我们这是出殡前一天就做的,在别处可能是头七过后,死者回家看看,断了想念才上路。到头七那天晚上,很多男人抱着纸马和死者生前喜欢的东西去村子的西边,点火烧完亲人要围着火堆转三圈,嘴里念叨着“走吧,走吧”,无论发生了什么,回家的路上谁也不准回头看,要是有人不小心回头了,等过路口的时候有车可以说跟着车走吧(这是不是等于开车路过的人躺枪了?),否则回到家,等于没有把死者送走,或者是送走了魂又跟着亲人回来了,这件事我求证过我爸,据我爸说没那么严厉,只是有血缘关系或者死者生前比较喜爱的人不能回头,是为了断去死者的念想,让死人安心走。
52书库推荐浏览: 鬼事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