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后一种文官墓就要复杂的多了,因为文官墓里机关最多,危险也越大。举个例子,好比说秦桧,诸葛亮,这样人的墓就叫做文官墓,倒不是说他们是文官就要叫文官墓。文官,指的就是一种危险性跟多疑性……
王蒋干朝手掌吐了口唾沫,从包里拿出那把斯特林冲锋枪,看架势是准备把那悬尸射下来一具看个明白。
我立刻拦住了他,看着那棚顶的悬尸说:“这些东西应该就是普通的死尸,不会起尸,凡事留一线,万一他的魂魄没散,你就惨了。”
见我阻拦,王蒋干也就没再动手,只是笑了笑,把那枪挂在了脖子上。
也就在这个时候,顾辛烈脸色突然一变,看着头顶上的那些悬尸,突然喃喃的说了一句:“守墓尸奴!”
“什么?”王蒋干没听清楚,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我想起来了,这些悬尸,是守墓尸奴……”
“什么是守墓尸奴?”我心里微微一抽,有种不太好的感觉。
顾辛烈咽了口唾沫,拧着眉毛说道:“这是西周的一种比较少见的陪葬法,叫守墓尸奴,就是在墓主入棺之后,把九十九个奴隶用被血液浸泡过的铜锁缠住脚吊在墓顶,活活饿死。这样,这群奴隶死后就会变为恶鬼,处在高处监视这个墓穴,也就是说,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看守这座古墓……”
顾辛烈的语气有些颤抖。
听得他这一番话,我的头皮又开始发麻了,王蒋干更是打了个冷颤。
我抬头看了看头顶的那些尸首,喃喃道:“难不成,这些悬尸,正在监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这话一说出口,我们三人脸色皆是一白。
也就在这个时候,呼的一声,从我们旁边的墓道之中,竟然吹过来一阵凉风……
我下意识的向后退了两步。按道理来说,在这种墓穴之中是不可能有风存在的,我们打的盗洞离这里也极远,而且,这么深的盗洞,也绝对不会有风能够灌入这墓穴之中。
随着这阵风吹过,一阵锁链响动的声音立时在上空响起,我猛然抬起头,心里想着,这悬尸不会砰砰砰的一个个全都摔下来,然后全都诈尸变成粽子吧。
让我感到庆幸的是,在这阵锁链响动的声音过后,这些尸体并没有发生尸变,而是仍然静静的悬在那墓顶上。
顾辛烈皱着眉头看着棚顶说:“小心一点,这守墓尸奴似乎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我不明白顾辛烈说这句话的意思,但还是本能的对墓顶上悬着的这些尸首感到有些畏惧。
见这些尸体没有什么变化,我们三人也将注意力从上方转移开来,四处打量着,开始寻找起耳室的出口。
这耳室很大,我们三个人找起来还是有点麻烦。因为,这墙壁上很可能会有些机关,要是一寸一寸的摸过去,恐怕要摸上几年。
我伸了个懒腰,扭了扭有些僵硬的脖子,正欲继续寻找入口的时候,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一个漆黑的东西,我下意识的伸手一接,再一看,脑袋突然嗡的一声,直接瘫坐在了地上。那天上掉下来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一颗人头……
第73章 积尸地
“啊!”
我惊叫了一声,直接将手里的的人头扔了出去。
听到我的叫声,顾辛烈跟王蒋干马上回过头看向我,顺着我的目光看到了地上的那颗人头。
这守墓尸奴的眼睛应该很大,大约有一般人眼睛的两三倍大小,这从那头颅夸张的眼眶就能看出来。
我觉得有些瘆人,没敢继续看那头颅,转身又继续打量起这耳室墙壁,看看周围有没有什么难以察觉的机关。
这时,王蒋干蹲下身摸了摸地上的沙土,转过身看向我和顾辛烈,惊声说道:“顾少,林爷,这不是耳室,这是墓里的积尸地!”
听得王蒋干的话,我眼皮不由得一颤,立刻又仔细打量了一下周围的环境。
我们先前认为这是耳室,完全是因为它紧贴着墓道,可经过王蒋干这么一说,我才发现并非如此。
这墓主很是狡诈,用守墓尸奴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意图让我们迷失在此地,被生生困死。
其实这里,就是个积尸地!
这积尸地,说白了就是陪葬地,涉及到古代的殉葬制度,殉葬人有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在我国古代,这种制度最早始于殷商时期。
中国古代,历来是帝王为九九玄子之上,庶民为一二草莽之下。奴隶则不能混为一谈,在那个时代,奴隶的地位甚至还不如家畜。
一般来说,战国墓的积尸地都在古墓的右侧,用以填缺墓内阴气。
因为,春秋战国时,以左为尊,这墓葬自然也沿袭了这一传统。积尸地内陪葬的奴隶往往都靠近墓穴最边缘,这里也是整个墓阴气最重的地方。如果不出所料,我们脚下的泥土中,肯定埋藏了无数尸骨。
想到这里,我有些紧绷的神经渐渐缓和下来,既然知道这个地方是积尸地,那就没什么好怕的了,只要仔细寻找一番,找到这墓穴之中的“嵌道”就可以脱困而出了。
这“嵌道”一词最早出现在《葬书》之中,在古代的墓葬结构中,积尸地必然连着“嵌道”,而嵌道又必然连接着冥殿或者是偏室!
52书库推荐浏览: 时白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