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阴间的快递_孙铭苑【完结】(551)

阅读记录

  芦苇随风飘荡,有田间耕作的农民往家走,戴着草帽,谈笑风生。

  “芦苇好美啊。”陈清姿感叹道:“这地方是不是就是《诗经》上写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好笑地说道:“伊人是你么?你哪儿有这么美啊。”

  陈清姿怒目喝道:“豆芽!!”

  我见她又要扭耳朵,于是立即跳起来,赶紧往前跑了。

  闫至阳在我身后喊道:“当心,别靠湖泊太近!这地方沼泽很多!”

  我停下来笑道:“好了猪婆,咱们不玩了。”

  陈清姿也停下来,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说道:“豆芽,你觉不觉得这地方缺点什么。”

  “缺什么啊,风光很美,附近就是扎龙村了。”我回头看着那村子,瞧见村落很不错,大家住的挺敞亮,大瓦房,还挺新。

  “是缺点东西。”闫至阳走过来说道:“我记得以前这儿曾经是白鹤的聚集地,曾经是一道风景线。没到春夏的时候,这儿经常飞来许多白鹤嬉戏。湖面上随处可见鹤群。可现在却一只也没有。”

  我笑道:“然而这也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人家找到更好的地方了呗。”

  陈清姿说道:“不对,不只是白鹤,这附近水鸟都没有一只呢。”

  我们四个停在湖边远望过去。确实,什么鸟都没瞧见,四下里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过芦苇的声响。

  我们正在湖边观看,就听身后有人远远地喊道:“干啥呢干啥呢?!你们四个,别靠近那湖!”

  我回头一看,就瞧见俩扛着锄头的大叔站在距离我们有几米远的乡村小路上。

  闫至阳一看来了人,便招呼我们过去看看。于是我们四个三五步地跑到俩农民大叔跟前。

  “你们是外地人?”大叔打量了我们几眼,问道。

  闫至阳笑道:“是啊,我们是杂志社的。”说着,立即将手中的假名片递上:“我是主编,这是我们的几个同事,本来听说这扎龙村风光挺美的,想顺便拍几张鹤群的照片回去呢,结果来了一看,什么也没有啊。”

  大叔看了看名片,也不知道是不是认字,但是听说是记者编辑,便似乎顿生佩服之情:“哦哦,这样啊。我们这村子不行了,唉,三年都没见有什么鸟来了。”

  “那鹤群都去哪儿了呢?”我惊讶地问道:“这地方湖泊,芦苇,都在,气候也不错,为什么白鹤就不来了呢?”

  另一个大叔说道:“这说来就话长了,你们看到湖边儿那附近有个封土堆没有?”

  封土堆?这不是古墓的叫法么?

  于是我顺着大叔手指的方向一看,果然在湖边不远处看到一处凸起。

  大叔说,这封土堆原本是一座古墓,国家来发掘过。但是在国家考古队到来之前,早就有人盗过墓了。

  据说三百年前就有人盗过,然而三年前也有人盗过。可三年前盗墓的人,后来下场都挺惨。

  我问大叔怎么知道那些盗墓的后来咋样了?大叔说,因为盗墓的就是他们扎龙村的叔侄三人。

  闫至阳此时突然问道:“这三个盗墓的是不是都姓黄?”

  大叔惊讶地问道:“你咋知道他们家都姓黄?”

  闫至阳笑道:“没什么,我们在这儿就认识一个叫黄老太太的人。好像她早就去跟着侄子到南方生活了吧?我们是认识她。这不就顺口说出来了。”

  东北人比较豪爽热情,听我们说认识村子里的人,立即热络起来,说这都快吃晚饭了,于是邀请我们去家里坐坐。

  想起要调查的事情,闫至阳便答应了,立即带着我们回了这大叔家里。

  这是一户普通的农家,大叔家姓马,说是年轻时候移居到扎龙村的。

  但是黄老太太一家是很早就在扎龙村住了。她的本家侄子侄孙是土生土长的扎龙村人。

  马大叔家里不大,老婆孩子共四个人。大儿子已经在镇子里上高中了,住校生。小女儿还在上幼儿园。所谓的幼儿园也就是村子里简单的一个小园子,基本就是家里人农活忙的时候,找人照看一下孩子也就是了。

  到了马大叔家里放下行装,闫至阳立即识趣地给了马大叔几百块钱,说是既然来了,想拍点风景照片再走,否则就是白来一趟,这几天住您家里,吃饭住宿的钱我们照旧给。

  马大叔推脱了一番,闫至阳执意要给,于是也就收了下来。有钱拿自然开心,没多会儿,俩人就称兄道弟了,抽烟喝酒的,跟亲兄弟似的。

  马大嫂忙着给我们下厨做饭,陈清姿跟厉笙歌也去帮忙了。

  我则凑到桌前,听闫至阳跟马大叔聊天。马大叔说,这附近的墓,国家说是一个清朝格格的墓。

  据说清朝格格死于三百多年前,跟一个清朝武官合葬的,估计是夫妻墓。然而格格尸身没腐烂,武官的尸体早就烂没了。当时还被报道了这一奇闻。

  我问道:“大叔,您不是说这墓三百年前就有人惦记上了么,还有人去盗墓。怎么到了现在还有人去。这墓里还有东西么?”

  马大叔说道:“这你们就不知道了。这个传说是在我们扎龙村这儿挺有名的。据说啊,扎龙村原本就是守墓人的村子。到了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生逢乱世。就有一群逃难的难民到了扎龙村。守墓人的后代于是收留了他们。这就是扎龙村真正的成因。但是外面人都不知道。”

52书库推荐浏览: 孙铭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