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怒_屁屁阳【完结】(37)

阅读记录

  “你说的啊,我记住了。这事儿就拜托你了,我等着。”

  图书馆里,张斌辉越查资料,心底越凉。

  对这异能的描述,中国古代文史中有不少的记录,什么力能举鼎、怒而劈山,但那些都是假的,根本是文学描述。要说对特异功能描写最多的,还就是两部名著。

  第一本就是《西游记》,里面神仙、鬼怪、强人、妖精,什么都有。就以那孙猴子的能力来说,以张斌辉现在的认知,最少有几样是能够实现的,他自已就捅破了一座山。

  第二本就是《封神演义》,这本对能力描写更加深动了,它里面甚至涉及到了蚩尤所说的阵法。那“诛仙阵”不就会冒烟吗?跟云雾谷一样。

  但一看这作者时间,张斌辉知道这顶多就是文学,里面的异能不过是作者猜想而已。

  《西游记》是明朝的吴承恩,而这《封神演义》是明朝的许仲琳,按照蚩尤的说法,地球环境只能承受百万人口,而且还不能发展现代科技。

  明朝的情况?肯定是不可能的了。

  再往前,相关的资料就更少了。真要说有代表性的,就是著名的《易经》了。

  就连张斌辉掩饰身份,也用了周易的名号。

  其实我们常说的周易,真正来说,指的就是易经,它是一部集体性著作,周易体系内容本身不成于一时一地一人之手,它是慢慢传承归纳出来的。

  占筮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一个重要侧面,夏商两代已有重要的鬼神观念与人鬼沟通的方法,占筮是人鬼沟通的行为模式之一。

  占筮活动本身有多样性,例如有烧龟壳或烧牛骨,而从其烧裂的纹路中见启示的方法。占者将所欲占之事与对纹路的解释又刻到甲骨上,流传至今,使今人得以研究中国古代文明。

  甲骨文中,记录了这种占筮活动,它一直流传到了我们所知的周朝。经过周人的改良,建立了完整的观念与符号系统——卦爻辞与卦爻象。

  卦,一方面将当时所占之事及其解释以文字记录下来(卦爻辞),一方面建立新的占筮法则(大衍之数),使用新的占筮工具(蓍草)。

  经过历代哲学家的阐释,《易经》终于发展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经典。

  《易经》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是或《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三十一章 招聘会

  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易经》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事实上确实如此。

  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张斌辉装神棍,同样是打了周易的名号。

  《易经》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这正说明了问题。

  所以可以这样说,《易经》在后期,更多的其实是文化,但在早期,里面可能真有东西。张斌辉希望通过它,找到相关的证据。

  但这就难了。早期的易学,全都是刻在甲骨之上,十分零乱,并且不成体系,全靠后人整理翻译,很多其实带上了研究学者的主观思维,其意思或许变了。

  大学的图书馆功能强大,很多的资料完全做成了电子文档。在这里,张斌辉很容易就找到了相关图片。

  这些都是文物的电子相片,被归纳到了《易经》体系,上面全是象形符号。一看到这个,张斌辉的头就痛了。没办法啊,这些知识太过偏门,真心不知道。

  坚持了半个小时,张斌辉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打算。花时间去学甲骨文?效率太低了。何况就算翻译过来,都不知有没有用。还是另想办法吧。

  刚刚步出图书馆,兜里的手机响了,拿起来一看,胡智的,同班同学。

  电话里,胡智显得气急败坏:

  “我说阿辉,你到底是怎么搞的?只有半年就毕业了,你的工作还没着落,不着急啊?”

  胡智是张斌辉的死党,四年大学的最佳损友。两人趣味相投,性格相近,所以他对张斌辉的求职情况十分关心。

  换到以前,不用别人催,张斌辉肯定是急得跳脚。饭碗没着落,换谁也无法安心啊。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张斌辉有了新的奇遇,他的目标、要求已经完全改变。真要说现在他最想的,那就是安安静静地找个地方研究如何修炼。

  但这事没法说啊,修炼的事情张斌辉根本就没打算让人知道,所以只好在电话里托词解释。

  “唉呀,别说那么多废话了。马上来中山路,这里有一场大型的人才供需会,我在门口等你。”

  话音未落,电话已经被他挂了,这胡智就是性急。

  没办法,胡智催得急,别人一番热情,自已总不好意思辜负对方吧?所以张斌辉出了校门,马上打的去了人才市场。

52书库推荐浏览: 屁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