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睡袋轻轻放好,两个人披着外套就钻出了帐篷,一旁的北佬孙半眯着眼睛,并没有睡死,不过,他可懒得动了。
叔侄俩沿着三足鼎立的三道帐篷转了一圈,又把之前王馆长手里那个望远镜握在手上,这才走到了一片最高的冰面上。
万籁俱静,天空一片蔚蓝,被外国人称之为牛奶路的银河此刻格外纷繁灿烂。少许的清风吹在脸上,虽然有些冷,但多少还算是让人很清醒的。
张义满拿着望远镜,朝着远处的平原林地看去,又回过头看了看之前走过的那片湖,停顿了大概半分钟后,悠悠地说道:“这里风景不错啊!”
我去!张如铁还以为堂叔看出了什么名堂,搞了半天,竟然只别处这句话,这让他有些恼火。不过那是堂叔,他当然不能说什么了,只好平复下心情,对堂叔道:“要不,把望远镜给我看看!”
张义满把望远镜递给了张如铁,然后用肉眼看着近处的山峦来。张如铁则是拿过望远镜后,盯着另外几座同样高度的山峰仔细地看了起来。
这是一连串的山峰,一座山与另一座山之间相隔不算很远,看上去更像是处在一道平行线上。只是有几座要高一些,有些要低一些。本来这也不算什么的,但张如铁沿着没做山顶白雪皑皑看过去之后,竟然有种感官上的错觉轰入脑海。
山峰与山峰之间,在他用望远镜的注视之下,看上去更像是一条银色盘龙。而之间脚底下绕过的湖面,更像是这条银色盘龙守护着的一颗明珠。
抬头在看看头顶的群星,张如铁终于很快找到了北斗七星的位置,也终于算是定位好了正北方向的位置。
“果然是被带迷路了!”
张如铁自言自语道。
“看出来了?”
张义满问道。
“嗯,这方圆百里,都是风水宝地啊,要葬帝王,也不知道能埋多少啊!”张如铁一边说着,一边指着群山道:“这里山峰相连,一路东西纵横,咱们站的位置,正处于山脉的东面。我们这几天一直往东南方向走,没想却绕了个大弯,绕到了正背面了。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咱们现在有可能已经在国境线外了。”
“国境线外?也就是说,咱们不在华夏了。”张义满有些怀疑道。
“嗯,咱们有可能已经直接绕过鸡头,直接插入外兴安岭了。”
大兴安岭跟外兴安岭,在历史上本属于我国领土,但是前清朝时期,帝王的慷慨条约,加上后来的沙俄条款,慢慢一步步地,外兴安岭成了人家的远东领土。黑龙江以外,几座连绵起伏的丛山峻岭,反而成了两国分界线了。
“如果真的是歪打正着的话,咱们这两天一直朝北走,现在真有可能已经到达别国领地了。不过这森山老林,看样子也是无人区,根本就没有军队跟边民出入。咱们这几座山,说不定还正是国界山呢!”
“等明天一早起来,看看有没有国界碑就知道了。这种鬼地方,随便进来个人,估计也只能困死在这里咯。”
张如铁看着眼前的群山,突然有种无可奈何之感。本来是要尽快返回帝都,接过竟然越走越远了。不是说边境线上狠繁华吗?人呢,人呢?
“这前清王朝随意就将自己的江山拱让给别国,怪不得会覆灭得这么快,这么好的风水龙脉,竟然说砍掉就砍掉了,真是丧权辱国啊!”
张义满发着自己的牢骚,随口向张如铁问道:“你说,这个地方,会不会埋有前朝王公大臣,或者什么蒙元帝国的可汗将军之类的。”
“不好说,这样的地方,按理说是个风水宝地,葬天子,葬大臣都实打实足够。但是,这里毕竟不是人类长期频繁活动的地方。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这里基本都是被原始森林覆盖,所以,很难说。”
第532章 转山
“尤其是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黑龙江大兴安岭以外,包括库页岛这些地方,全部都便宜给了老毛子。这对于我大好河山来说,无异于是壮士断臂,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
虽然张义满比张如铁年纪上涨了不少,但要真正要论懂的知识累积方面,这个年少的侄儿反倒是超过张义满不少。其实,这也不能怪张义满读书少,谁让他出生在他那个年代里。
那时候,家里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谁还舍得让小孩去读书。加上那时整个国内环境都还没兴起读书有用论,所以张义满能勉强混到个初中毕业已经很不错了。
张如铁虽然只念过中专,而且还是辍学,但好歹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知识分子了。要知道,这个时候,高考大学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几,而且都还是包分配的,这个年代的中专,已经顶的上之后几十年的本科生了。
在相对的历史环境下,不同的学历代表着不同的文化教育程度,但同时又不完全是。如果拿张如铁的学历来看,即使是在他那个年代来看,也只能算是勉勉强强,刚好够糊弄人的。但衡量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总不能单单根据一纸无关痛痒的学历证书不是。
就眼下所有人中,王馆长是自修到大学本科水平,据说业余还报了个工商管理mba,兰心更是实打实的香港科技大学文学学士。可这又怎样,张如铁对于历史的熟悉掌握程度,一定是这帮人中最出类拔萃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东郊府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