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摇摇头说道:这个地方不需要开鬼眼也可以看见东西啊。
我爸听到到我的话,苦笑着说道:你还是开鬼眼看看吧,有些东西就在你的身边呢。
听我爸这么说,我倒是有着十足的好奇,当我开了鬼眼,不得不说,我被四周的东西吓哭了。
那个时候,我突然也是想起了穆隐到底在唱什么歌。
第一百三十九章 玄学说
那个时候,我突然也是想起了穆隐到底在唱什么歌。
一首葬歌。
我立马开了我的鬼眼,看到了我的四周全部是阴魂。不仅如此,这些阴魂就好像是在跟着什么人一起走着。想起来穆隐唱着的是葬歌时,我算是突然想起来这些阴魂为什么会跟着我们走了。
我们继续走下去,到底的地方就是阴阳交界地。我不知道穆隐到底是想要干什么,如果将这些阴魂待到阴阳交界处的地方,我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我相信穆隐想出来的,反正不是好事。
我继续跟在穆隐身后,我想要知道他到底在闹什么名堂。不过穆隐就好像是没有任何会关注我的意思,继续唱着他的葬歌朝着前面走去。
等我们所有人又一次回到了那个天地都是同样昏暗的地方。我见到那些阴魂在穆隐的指导下,全部朝着那扇青铜门跑去。它们接二连三地撞向青铜门,就好像是要非要砸开这扇门才可肯罢休一般。
穆隐站在门口,满脸愁容看着面前的大门。就好像他是知道最后会将这些阴魂如此利用,不过他的愁容不是为了这些阴魂而展开。而是为了那扇大门。
我还记得上一次进入这扇大门,是嬴政用我和董卿子的七窍玲珑心才能打开。而这一次,穆隐就准备用这样的办法打开这扇门?我不得不怀疑这种办法是否有用。
所有的阴魂一个接着一个撞到门上,等到他们刚一撞上去,等待他们的便是灰飞烟灭。我看得出穆隐的表情渐渐从忧愁变成了紧张,我不知道如果这样的办法打不开这扇门,我们还有什么样的办法可以打开。
阴魂散发出的阴气让我十分不舒服,不仅仅是我,就连我爸他们也是皱着眉头,看得出来也是在强忍着那阴气。所有圈子里的人自然是对这些东西有着强烈的反抗,阴气,谁喜欢啊?除了阴魂还能有谁喜欢?
我看得出我们所有人都是在强忍,不就是为了穆隐那破办法?当我见到那扇青铜门慢慢打开后,别提我有多么激动了。
而穆隐就好像干完了一件大事,他软绵绵地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我不得不怀疑,他是不是死了?穆隐躺在那儿,我们所有人都不敢上去问他到底是怎么了。
“穆林,你给我过来。”等穆隐躺够了,他便是叫了我一声。
我不解地走过去,陪着穆隐蹲下问道:你是想要干什么?你别告诉我就这样你就要死不活了啊?是那些阴魂去撞开的门,不是你打开的。
穆隐没有理我,而是问了我一句:什么是玄学?
我算是真的觉得穆隐绝对是脑子傻了,现在是连我们学的东西他都不知道了。我摸了摸穆隐的额头,不烫啊。很正常。
“你回答我就醒了……我现在脑子有些乱……”我看得出穆隐的眼神有些迷离,就好像是有需要什么东西集中他的精力才行。
我本来还想在和穆隐随便说一下,可是我是真害怕穆隐会出什么事,索性没有心情和他闹着玩了。
“玄学的历史来源有两说,不过我们比较圈子里比较赞成第一种,故事要追溯到四千六百多年以前。
话说盘古开混沌天地,女娲娘娘炼五色石补天之后,我们的祖先--黄帝公孙轩辕在一个不可思议的情形下诞生了……
后蚩尤作乱,黄帝得天神相助,授以天书破蚩尤妖术,擒杀蚩尤统一天下。传说中的天神就是九天玄女--女娲娘娘。黄帝平息战乱以后,命仓诘造字,将九天玄女所授天书内的各种秘术记载下来,此书就是后来被江湖人视若瑰宝的《金篆玉函》。
黄帝留下来的秘籍,在周朝被姜太公在昆仑山得到,他利用秘籍上的方术助周伐纣,使周朝有八百年的统治。
战国时又传到鬼谷子--王禅老祖手中。他将秘术传给徒弟--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而使其徒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将相之才。
到了汉朝,张良于黄石公处得秘籍,旺汉四百年。《金篆玉函》就这样在神奇的方式下一代一代的传承,到了三国时代传到诸葛亮手中,辅备夺得三分天下。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期间虽然也有得到《金篆玉函》者,但大都不全,如诸葛亮得到是道术,郭璞、杨筠松得到的是堪舆术(阴阳风水)。在宋朝得到《金篆玉函》的是一代鸿儒,著作等身的旷世学士朱熹。迨及明朝,刘基(字伯温)得到《金篆玉函》,助朱元璋创立大明江山,后全身而退。《金篆玉函》经过四千年的流传,期间内容有散佚增删,或有分歧而产生了很多流派。大致分为:山、医、命、卜、相,统称为玄学五术。”
“玄学的发展你还记得吗?”穆隐继续问道。
“正始玄学以王弼、何晏为代表,为玄学发展的第一阶段,由汉末才性问题的讨论演进到玄学本体论的范围。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用道家思想解释《周易》。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为“三玄”,是魏晋玄学家最喜谈论的著作。他们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是世界的本体,“有”为各种具体的存在物,是本体“无”的表现。王弼还从哲学上探讨自然与名教(一般指以正名分、定尊卑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和道德规范)的关系,宣称名教出于自然,尊卑名分是自然的必然结果,应当反映自然。”
52书库推荐浏览: 巫马桑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