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秘录_朝山放歌【完结】(161)

阅读记录

  “缠头苗?缠头苗是什么?”我一点儿都不懂。

  “苗族的一个分支,据说,是蚩尤真正的子孙。”方歌如同在讲神话。

  “他们三个也要去吗?”我问。

  “他们三个不能去,穆大哥留下照顾他们。就你和我去。”

  “呵呵,又像老君台那样?这次我肯定不会再去了。”我笑了笑,毫不犹豫地说完,转身就想走。

  方歌上前一把,拉住我的衣服,说:“晁山,你身上有秘密,活我要看着你活,死我要看着你死,直到做完我们的事情。”

  我转过身看着她,怎么也想象不出她会说出这么一句话。

  “对不起!”方歌很快恢复了常态,接着说:“也许,我给你讲一讲整个事情的经过,你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这样说。”

  ☆、第110章 坳口之战

  方歌让我坐下,娓娓道来,讲了下面的一段故事。

  1937年,日本鬼子从东北侵入中原。三位血性汉子为保家卫国,仿效桃园三结义,结成了异性兄弟,拉起了抗日队伍。

  老大穆池成,1889年生人,是方圆百里有名的大户;老二金天顺,1909年生人,是一位游走各地的江湖郎中;老三方敬业,1915年生人,原是穆家请来的教书先生。三个人本来都有各自的生活,也不在同一个年龄段,然而共同的仇恨却让他们攥成了一个拳头。

  尤其是老大穆池成,虽然家资殷厚,且已人过中年娶妻生子,但面对日寇入侵仍然血气上涌,他散尽家财,和两个兄弟很快拉起了一支三四百人的队伍。开始时,他们和鬼子干了几仗,还算互有胜负。后来,随着鬼子的全面入侵,周围的正规军队越来越少。穆池成的队伍孤军作战,在一次与大股鬼子的遭遇战中,吃了打败仗,弹药用尽,损失将近一半。穆池成没有办法,率领队伍退到了秦岭之中。弟兄三人打听了一下,听说陕西刀客出身的杨虎城主张抗日,就又拉着队伍投奔了陕军。

  他们后来才知道,此时的杨虎城将军,已经因西安事变“被”出国考察了。

  不过,陕军对待三兄弟还不错,封穆池成为独立团上校团长,派驻商州,并且给了一些枪支弹药,只是队伍还是剩下的那不到二百人。

  穆池成、金天顺、方敬业三个人想方设法,又招了百十人,一心想着和鬼子再干一仗,报仇雪恨。

  可是,日本鬼子并没有进攻陕西。三兄弟好几次向长官请战,想出陕西打鬼子,可是都没被批准。

  终于,就在他们三个憋得几乎嘴唇起泡的时候,来了一次打仗的机会。陕军得到情报,有一小股日军,从河南辗转经秦岭,已经进入了陕西境内,看样子是要刺探陕军的军情,为进攻陕西做好准备。长官命令穆池成带领独立团的精干力量,东入秦岭,务必歼灭这一小股鬼子。

  穆池成跟两位兄弟一合计,这情报好像不对呀!鬼子再怎么不了解中国地理,也不会走秦岭刺探情报,更不可能取道秦岭进攻陕西,路途艰险易中埋伏不说,深山密林的进去不容易,想走出来更难。

  不过,军令如山。三个人挑选了100多人,出了商州,按照情报中给的大致目标,经丹凤向商南开进。

  终于,在一个上山采药的老药农的指引下,他们在一个山谷的谷口,找到了那伙儿正在吃饭的鬼子。

  穆池成一看,鬼子确实是一小股,充其量也就半个小队,三十来人。

  兄弟三个长时间没有正儿八经地打仗,一见鬼子兵这么少,头脑一热,就犯了轻敌的毛病。穆池成领着这一百多人,既没有组织战术,也没有去占据有利地形,仗着人多一拥而上,就冲了上去。

  这一开仗,三兄弟就发现了问题:这股鬼子不同寻常。虽然鬼子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不过一点都没乱,且战且退,迅速退进后面的树林,一具尸体都没留下。

  而且,他们还发现,这伙鬼子的装备跟一般的鬼子完全不一样。大家都知道,二战时期,由于资源匮乏,日本鬼子为了节约子弹,基本上是不用冲锋枪的。可穆池成却发现,眼前的这伙儿鬼子,几乎是人手一把冲锋枪。

  三兄弟一看情况蹊跷,就没敢往树林里追,而是堵在了坳口。

  穆池成在坳口把队伍散开,追怕中了埋伏,不追又怕鬼子逃掉。就在犹豫之间,鬼子却冲了出来,发动了反攻。

  这一下,鬼子的战斗力显露了出来。鬼子一个冲锋,没见有多大损失,三兄弟这边却多了十多具尸体。

  鬼子退去之后,穆池成赶紧修筑工事,将进攻的态势变成了防守。手下这些人,都是跟随穆池成出生入死多年的兄弟,穆池成把他们看的比自己的命还重。一瞬间的工夫,就死了十几个,穆池成痛断肝肠,后悔自己小瞧了这几十个鬼子。同时,他也觉得奇怪,这股鬼子战斗力怎么会这么强?再怎么看也不像是侦察兵啊!

  更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在冲锋陷阵的鬼子里,竟然有佩戴少佐军衔的。树林里还有鬼子没出来,那后面坐镇的军衔岂不更高?这伙鬼子到底是干什么的?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鬼子又发动了几轮进攻。穆池成的队伍虽然仍有伤亡,不过由于做了准备,相对于第一次,损失要小了很多。

  一直到天黑,双方都僵持在一起,穆池成不敢贸然进攻,鬼子捞不到什么好处,也不怎么出来。

52书库推荐浏览: 朝山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