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秘录_朝山放歌【完结】(166)

阅读记录

  但是,多年没有见到方敬业,穆池成和金天顺又非常惦记这个老疙瘩。于是,哥儿两个商量了一下,离开了仙姑寨,一是去接回穆池成的家人,二是探望一下老三。

  他们从秦岭出来,看到的却不是想象中的太平盛世。两个人打听来打听去,得到的消息是国共两党已经打起了内战,三弟方敬业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剿共”之战中。

  穆池成和金天顺知道鬼子是该打的,国共到底谁对谁错,他们俩也说不清,但哥儿俩都明白一点: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穆池成本想去劝劝方敬业,可走到半路,却对金天顺说:“老二啊!老三年纪不小了,肯定也有自己的打算,我不应该再去左右他。你随我去老家接上你的嫂子和侄子,把我们送回仙姑寨,然后自己去找老三吧!你还年轻,跟我去山里待一辈子,窝囊了。”

  金天顺没有说话,跟着大哥回老家接了人。穆池成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从小受出身书香门第的母亲教导,非常懂事孝顺。穆池成本想让他跟着老二去找方敬业,可儿子却跪在地上,说:“父母在,不远行,何况爹爹身体不好。我愿意跟随父亲去仙姑寨,伺候爹娘。”

  穆池成看着儿子,也没有坚持。一家老小在金天顺的护送下,返回了仙姑寨。

  金天顺看着大哥一家团圆,趴在地上给穆池成磕了三个头,抬起头来,已经泪流满面:“大哥!我就要走了!咱们弟兄三个,这一辈子做兄弟没有做够,下辈子咱还是兄弟。”

  穆池成赶紧把金天顺搀起来,看着他的样子不像去找老三,就问:“二弟,你这是为何?难道不去找老三?”

  金天顺说:“当年跟大哥拉起队伍,就是为了打鬼子,现在没鬼子打了,让我去当兵,我实在受不了那种管束。我还想和原来那样,游荡江湖,蹉跎一生就行了!”

  穆池成也哭了,说:“兄弟,你不想去当兵,就留在这里,咱们弟兄两个天天在一块儿,何必一个人出去风餐露宿?”

  金天顺又跪下磕头:“大哥,您身体不好,我是应该陪着您,可我也有自己喜欢的日子。现在我侄儿在您身边照顾您,他一定会比我更尽心。”

  穆池成知道挽留不住,叫过自己的儿子,让儿子给金天顺磕了头。金天顺又拉住小伙子的手,含泪说:“我跟你的父亲,还有你的三叔方敬业,胜过手足,你给我磕头,我也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不过,我有一件事求你。”

  穆池成的儿子跪在地上,抬起头来说:“二叔您请讲。”

  “我活着漂泊,死了之后却想有一个归宿。如果有一天有人把我的骨灰送回来,你就把它埋在你爹的旁边,也好到那边还做兄弟。”金天顺说。

  穆池成的儿子流着泪点了点头。

  金天顺和穆池成告别后,离开了仙姑寨。情同手足的三兄弟,从此各奔一方。

  ☆、第114章 缘未尽

  之后,金天顺游荡江湖,行医学道,终身未娶。不过,他却收养了一个孤儿,兼做自己的徒弟,就是神仙金木垚。

  到了1998年抗洪时,金天顺年近九十,还带着金木垚在灾区治病救人,终因劳累过度,与世长辞。

  金木垚遵照师父的遗愿,带着师父的骨灰赶到仙姑寨,找姓穆的却没有找到,因为这个寨子所有的人都随太上老君的姓——李。

  原来,金天顺走后,穆池成就让儿子随了仙姑寨的姓,隐去了“穆”字。儿子还有些不理解,穆池成却告诉他,“穆”字招灾,“李”字却能免灾。

  金神仙来的时候,不但穆池成早已过世,连他的儿子都已去世多年,如今已经传至第三代——半脸翁,寨子里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家人本姓“穆”。

  金神仙在寨子里问了几户人家,没有打听到有姓穆的人,却听寨民们说寨子里有个仙姑无所不知。金神仙自己虽不是出家的道士,但对道教却有很深的研究,于是专程去拜望了仙姑。令金神仙震惊的是,仙姑对几十年前的事情竟然了如指掌,并且告诉金神仙寨子里确实有穆家的后人。

  金神仙眼睛一亮,恭敬地说:“老仙姑,那您能不能给晚辈指点指点,帮我完成师父的心愿?”

  仙姑点了点头,说:“我和金天顺老先生曾经有过多面之缘,一定会帮他完成心愿。不过,今天的穆家已是李家,我却不能让李家变成穆家。”

  金神仙非常精明,听完仙姑的话,就明白了是什么意思——仙姑是让她不要再去打扰穆家。

  第二天,金神仙依照约定,又来找仙姑。

  仙姑领着他绕过寨子,来到不远的一个朝阳的小山坡,山坡上零零散散有数个用石头垒起来的坟头。

  仙姑辨认了一下,指着其中一座看上去有些年月的老坟,说:“这就是穆池成老先生的栖所,这布置与仙姑寨的习俗不同。你看,脚蹬东南,斜子抱孙,侧前方这个是老先生的儿子,旁边这个是空的,依照穆老先生遗愿,是留给他的二弟,也就是你的师父金天顺的。”

  金神仙抱着师父的骨灰,看到从未谋面的大伯的墓寝,百感交集。

  他将骨灰放在空墓前面,然后整理了一下衣服,走到穆池成父子的墓前分别磕了三个响头,跪在前面大致讲述了师父这些年的经历,又说道:“伯父,师父于数十日前驾鹤西游,今日晚辈我奉师父遗命,护送师父与伯父团聚,以慰伯父、师父在天之灵。”

52书库推荐浏览: 朝山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