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诡记_柳暮寒【完结+番外】(327)

阅读记录

  萍姐指了指这些掉在天花板上的麻布袋,对着二叔道:“东,要不要把这些麻布袋给撕开看看?”姜东示意她先别动,然后又用手电在四周仔细的照了照,并没有发现什么奇怪的地方,然后叫我和刀木禾留下,所有人先退到门口去。

  待到所有人退到门口的时候,二叔便吩咐他们全部把手电照过来,然后我和刀木禾,还有二叔,我们三个人便随便找了一个白色麻布袋,准备将其撕开,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旒。

  众人全部屏住了呼吸,纷纷凝视着我们。我们这边,二叔已经从腰间拔出一把短军刀,刀尖已经碰到了这个灰白色的麻布袋上。只见他手起刀落,速度飞快,眨眼只见,这灰白色的麻布袋已经被我们用刀撕开一个大大的口子。还未等我多想,一个巨大的黑影,猛地从麻布袋里面滚落出来,吓得我直直往后退了一步。

  这时所有的人手电全部齐齐照在地上,这一照不得了,每个人的脸色登时变得毫无血色,手电的光束也开始微微的颤抖,我看的具是一惊,头皮发麻,这他娘的,这。。怎么会是这样!

  只见地面上横躺着一个干尸,这干尸身上像是被人吸干了水分一样!整个脸部已经凹陷,牙齿早已腐化脱落,两个凹进去的眼孔感觉特大,所有的皮肤就像是被人拧干的抹布一样,扭曲盘卷,让人不敢直视。整个干尸的身子缩成一团,手脚由于常年被困在这麻布袋中,似乎已经变形,许多关节也已折断浓。

  我不禁深吸一口气,我他娘的,这布袋子里的居然全部都是干尸,不过这干尸又是怎么回事?这时所有人已经全部进来了,二叔吩咐我们,再撕开几个袋子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毫无意外,我们足足撕开了3个袋子,里面全是清一色的干尸,有男有女,死了应该已经很久了。

  我们望着地上的几具干尸,脑子不由得一片空白,这他娘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只听说过沙漠地区干尸比较多,比如著名的楼兰女尸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可是这大海上怎么也会有有干尸呢?***,真还算是一件奇事了。

  大伙对于干尸应该不算陌生,但是大伙可知道,干尸到底是什么东西吗?或者说,干尸是怎么样形成的?这里我简单做一下说明,干尸,顾名思义,就是干燥的尸体。通常情况下,人体死亡之后,体内细胞会开始其自溶过程,细胞中的溶解酶体释放出各种蛋白水解酶,使生物大分子逐步降解为小分子,这是一个自然过程。但是,但干尸却违背了这一自然过程,没有腐烂,相反却以干尸的形式呈现在今人的面前。干尸的特点是:“周身灰暗,皮肉干枯贴骨,肚腹低陷”。

  干尸的种类很多,比较著名的就是人工干尸,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木乃伊。它们在死亡后都经过处理:剖开体腔,取出内脏,尸体用热溶的松香浇灌,然后用浸透松香的布包裹,出土的木乃伊在颅内、乳突小房内均有松香。此类应属人工干尸。如古埃及法老死后,经人工脱水和用树酯香料处理而制成的木乃伊。除了埃及的木乃伊,大伙可别惊奇,其实在我国,古代的墓葬中也有许多的干尸,这主要由于墓地地势高爽,地下水位低,加之棺和墓内密封程度高,棺不漏气,所以没有受到地下水及湿度的影响。而棺内的*过程和氧化过程耗掉了留下的氧气,形成缺氧环境;加之尸体组织和一些物质的分解产物,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尸体的*便逐渐停止下来。尸体水分渗出体外,被殓装、棺木或棺内存放的灯心草、木炭、石灰等吸水物质所吸收,尸体便逐渐于化而形成干尸。

  这是两种最为普遍的干尸形式了,当然还有一些自然干尸,比如楼兰的美女古尸等等。但是无论这干尸是人工的也好,是自然的也好,成为干尸,这需要极为特殊的气候条件,在特别干燥或没有空气的地方,细菌微生物难以生存,这样,尸体会迅速脱水,成为“干尸”。在地下的棺木中,如果尸体旁边有大量木炭,起干燥作用,且棺木和墓穴用石灰密封严实,外界水汽难以进入。而新疆干尸地处干燥高温沙漠,尸体在自然状态下也能脱水干燥。

  总结一句话,干燥,脱水,不氧化,这是成为干尸的三个决定性要素,缺一不可。可我们眼前的这些干尸可不是这么回事,这大海茫茫,到处都是水,空气极为流通,水分极为丰富,更加不可能脱水,与成为干尸的“三大要素”根本就是背道而驰,压根八竿子打不着一块,所以这里压根不应该出现干尸啊!

  但问题是这里偏偏出现了,而且还这么多,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这些干尸怎么来的?

  二叔拍了拍刀木禾的肩膀,问道:“老禾,这里你经验最丰富,你说说,这些干尸到底怎么来的?”刀木禾似乎极为惊讶,这种惊讶绝不是因为看到这些干尸而吓成这样的,那是一种更加让人胆寒的惊讶,就好像自己是警察,而杀人凶手是自己老妈的那种。是一种不敢相信,甚至不可思议的恐惧。

  这已经是我第二次见到他这个表情,第一次是看到了铁龙号的时候,第二次便是现在。两次的神情一模一样,我心里不禁打定,这刀木禾一定和这铁龙号有莫大的关系。算一算他的时间,他是90年代初期,来到东海边上以打渔为生,而铁龙号消失于1983年左右,这时间上,完全可以猜测他以前是不是也是铁龙号上的人!

52书库推荐浏览: 柳暮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