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老人像是整理了一下思路,幽幽地说道:“事情是这样的……”
“那是1943年的夏天,日军在进行一次围剿当地抗日力量的行动中,尾随一支抗日游击队,误入了太行山腹地的一片原始森林。由于对于地形不熟,外加上抗日武装常年采用游击战法,因此,装备先进、编队作战能力极强的日军和游击队打了个平手,一时谁也消灭不了谁。”
“就这样,他们在丛林当中展开了追逐战,一打就是几天几夜,但最终因为地形不熟,日军没能追上游击队,只得返程。由于追赶心切,日军太过深入,想要走出这片大森林就变得非常困难,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军的军事能力很强,但还是迷了路。”
“在迷路的途中,这支日军意外发现了一个城市的遗址,而且他们惊奇地发现,遗址中似乎有人活动的迹象。日军很紧张,他们认为这很有可能就是游击队的据点,但是这么大一片遗址,里面的游击队兵力肯定不少,综合权衡之后,他们决定放弃进攻计划,先撤出之后,再调集大部队围剿。”
“当时他们也很害怕,担心游击队会追击,所以留下了简单的路标之后,匆忙撤退,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担心成了多余,游击队并没有组织反攻,而是任他们逃了出去。”
后来日军费尽力气,终于逃出了密林,但是不知道他们在林子里遇到了什么,整支部队在没有被游击队阻击的情况下,损失惨重,只有小部分生还。之后他们向总部汇报了这次发现,日本华北方面军总部相当重视,决定派大部队进行围剿。就这样大批日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这片深山密林。但奇怪的是,当他们按照标记重新返回之后,却意外发现,遗址不见了,就像根本没有存在过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总部高层震怒,如此兴师动众却扑了空,而且据这里的情况看,根本不像出现过大型遗址的样子。起初,他们怀疑负责追击的日军这么说是为了推卸纵敌逃生的责任,可后来经过反复调查,所有参加过上次行动的人的口供都出奇地一致,而且言之凿凿,并没有说谎的迹象。
这样一来事情就变得古怪起来,日本人做事情相当执着,可以说是有些一根筋,为了能把这件事情调查清楚,众多日军在密林当中进行了仔细地搜查,结果仍然没有找到游击队和遗址的影子。
但是,没有找到却并不一定表示一无所获,日军工程兵在搜寻的时候,发现在那片遗址所在地附近,存在强烈的能量场。日本是个能源缺乏的国家,他们对于能源有种近乎疯狂的贪欲,这个消息一出,日本军方高层极其振奋,指示:挖地三尺,要弄清楚事情的始末。
不过由于不清楚这巨大的能量来自哪里以及形成的原因,工程兵担心造成破坏,承担责任,所以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很好的保护。因此,工程兵只能小心翼翼地进行探察,就这样弄了一个多月,至于他们发现了什么,老人说自己就不太清楚了,而且,第一批误人丛林的日本兵到底遇到了些什么奇怪的事情导致损失惨重,也无从知晓,但听说第二批日军也同样受到了重创。这一切让整件事情显得迷雾重重,但据老人推测,那个日本武将应该把具体的细节汇报给了毛人凤。后来,因为日军战况不佳,对于这些虚无缥缈的事情也就没有心情开展了,从此以后,那片太行山中的密林又重新归于平静,所有的线索也都随着日本的投降灰飞烟灭,直到几年后,那支保密局派出的科考队的到来。
第三章 重访
视频到了这里就停止了,我们也只是听了个似懂非懂,事情的轮廓已经有了,但是太多的西街还不清楚。挺苏桥桥提到,她朋友说,据老人家回忆,当时国民党当局以及毛人凤都倾向于走考古路线来调查这件事情,而不是用高科技的手段,这和日本人的路子不一样。Ⅴ9⒉
其实对于我来说,我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方式,可能是出于职业的习惯,多年来我一直奉行一个原则,想要调查清楚真想,首先要做的就是身临其境,实地调查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具体到这件事,要把调查清楚苏桥桥他爷爷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的想法是同步进行。我对苏桥桥说:“你看这么办行不行,我们把事情细化一下,首先我们必须要先找到那片密林,其后才是进入密林中寻找那个时隐时现的废墟,这样我们才能具体展开调查。前两步是我们行动的基础也是关键,如果连地方也找不到,调查根本无从谈起,所以第一步我们要分头行动,咱俩应该先到太行山沿线的一些可疑地区走一走,大体探寻一下这片密林的位置,然后再制订进入废墟之后的搜寻计划。”
苏桥桥想了一下,觉得有道理,很干脆地说:“好,就听你的,明天就动身。”
我点头,转身对雁雁说:“我们最多一个礼拜就回来,大家分头行动,你去准备一下装备,登山、穿林子、照明的设备都要配全,然后你去通知东子、乾坤、刘胖子、五哥还有王师爷,告诉他们有笔大买卖,让他们一个礼拜之后去我家‘攒局’。”
雁雁点头答应,我转身对苏桥桥说:“苏小姐,那咱们就按约定行事,明天早上我来接你,咱们一早出发。”
52书库推荐浏览: 胡诺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