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此一来也就是说,整个这个蜂巢型的青铜器上的每个大缸里都应该有一具这种尸体才对。我不禁感叹,用手电照了照四周,却猛然发现,这些大缸中的一部分已经被打开过了,我和东子游过去一看,里面空无一物,那种淡黄色的液体也不见了。
我忽然有种异样的感觉浮上心头,暗自寻思:“看来救了老陶头的那个碳化人应该就是从这些空缸中出来的,然后被水流卷了上去,碰巧穿过了日本人炸出的口子,卡在了什么地方,这才救了老陶头—命,也算是这老头命不当绝了。”
刚想到这里,我猛地一颤:“这些碳化人本是死物,绝不可能破缸而出,那这么说来,这些缸肯定是被人打开的,而这伙人又会是谁?理论上说日本人可以做到,但是从鬼子的信中我们得知,他们并没有在此久留,更别说有时间去撬开青铜缸了,其次是1947年的探险队,但是从很多当事人提供的资料来看,他们的路线好像和我们截然不同,不过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毕竟当初的随队记者和国民党的那个老秘书给我们提供的情报都不完善,好多地方他们不是不知道就是讳莫如深,所以我们并没有掌握当时探险队准确的行动路线,因此他们到底来没来过这里,目前谁也说不准,至于第三种可能就是当初守卫这里的西燕人,他们倒是有可能发现这里,但是他们为什么要把这里封死?这些碳化人到底是做什么用的?还有这巨大的青铜器,绝不是一般小国可以建造的,它的作用又是什么?”
我心里有无数个问号同时出现,事情发展到现在,好似一团乱麻,无数的疑团同时向我们扑来,那些鲜卑人到底在这号称中华龙脉的太行山中隐藏了什么秘密?这大山下面到底埋着什么东西?而那片神秘的密林中的古城和整件事情又有什么联系?
我发现我完全无法给自己解释通,一时间也有些茫然,我看了看时间,发现下来已经有十几分钟了,这里的情况已经基本摸清,必须赶紧离开了,否则苏桥桥的氧气必然会坚持不住。
我分析了一下现在的形势,目前来看,必须要找到出口游出去,但是以我们现在的氧气储备,想要在这潭底全面搜索是不可能的,这潭底面积巨大,尽管能见度很高,但是我们的照明设备根本没法看清远处,因此视线可及范围之内如果找不到出口的话,从潭底脱困的想法基本上是痴人说梦。
第二条路就是顺着日本人进入的路线游出去,但是我看了一下自己的氧气表,我们已经没有足够的氧气来完成这段路程,而且我们还要带着苏桥桥,她的氧气现在已经基本耗尽,这条路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我无奈地抬头看了看上面,看来我们只有华山一条路了,就是径直游上去,回到刚才的深坑里,这条路当初日本鬼子走过,最终全军覆没,只是不知道我们会不会重蹈他们的覆辙,但是事到如今,我们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了,只能硬着头皮往上冲。
不过还没等我们付诸行动,就听到周围的水中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好像是金属之间摩擦所发出的,同时水流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我立刻反应过来,可能又赶上那旋转水流了,看来这水流是间歇性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我们刚才的注意力都被这巨型的青铜器吸引了,竟然忽略了这个问题。
我心里着急,但是现在后悔却为时已晚,这种水流我们刚才已经见识到了,尽管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是一旦遇上,很难摆脱。事态的发展果然不出我所料,一两分钟之后,我们就被完全卷入了水流之中,上次遇到水流的时候,我们被迫把登山绳剪断了,现在事发突然,也没有工夫再取出一条,所以我们几个一下全都被冲散了。
虽然我们准备不足,但是自从苏桥桥的水肺出现故障之后,我始终注意着她,防止她缺氧窒息。所以这次水流一出现,我第一反应就是冲着苏桥桥刚才的位置胡乱抓了一把,本来像这种水中救生应该是抓头发或者是背部,这样的话施救者不会被被救者撕扯,导致一起溺毙。但现在我也顾不得这么多了,不管是头发还是裤腰带,只要能抓住就算是成功,也不知道是我的运气背,还是她的运气好,反正我就凭着直觉顺手一划拉,正好抓住了苏桥桥。
在如此混乱的情况下,能一下得手,实属不易,我正有点小自豪,就看到苏桥桥的手用力地抓住我的手腕,嘴里狂吐气泡,不知道在挣扎什么。当时情况混乱,我是绝对不能放手的,一旦我松手,想再抓住她,几率和在月球上遇到凤姐相差无几。
尽管我不清楚苏桥桥这是怎么了,但是为了保险起见,不让这丫头挣脱,我又加上了几分力气。这一来,苏桥桥挣扎得似乎更厉害了,我心中暗骂:“这死丫头,真没有眼力,我要不是为了救你,才懒得管你。”
不过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充分印证了“好心没好报”这句俗话的正确性,苏桥桥又挣扎了几下无果后,突然用力一挺身子,就向我这边扑了过来。这一来可把我吓了一跳,本来我单手拽住她已经很难掌握平衡,只能期盼水流快点过去,我们再想办法脱身,可她这么一弄,我顿时也失去了平衡,被水流卷了进去。
可能有过落水经历的人更能体会我此时的状态,如果一旦被水流卷入,就会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其实跟水里的石子没有什么区别,人力是无法和水力抗衡的。苏桥桥扑过来之后就紧紧地抱住了我,这会儿我倒是不担心她会被冲走了,反倒要考虑一下自己怎么脱身的问题。
52书库推荐浏览: 胡诺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