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诅咒_苏太止【完结】(107)

阅读记录

  “就知道你俩得迟到。”

  韩老瞪了我俩一眼,接着讲他的指示,我见韩老没有开骂的意思,不由松了口气。

  老猫正靠在车门边抽着烟,我凑了过去,涛子也跟着我跑过去蹭了一根抽,我发现两个都会抽烟的人是很容易找到共同语言的。

  “老猫,你当兵时参与过救援?”涛子吐出一口白雾,问道。

  老猫点头答道:“参与过很多,像汶川地震救灾这些比较大的场面我也见过,不过最主要的还是水警和海警的抢险,和这次搜救的性质不太一样。”

  “那竹竿呢?真的登顶了两次珠峰?”我问道。

  “登顶个屁,”老猫笑骂道,“他祖上是算命的,他自己也是个算命的,还登顶珠峰?那是公子爷随便跟韩老头他们吹吹,你们还当真了。”

  老猫一副老兵油子的强调,我喜欢。

  这时,韩老停止了他的战术指挥,他冷眼看了看我,又摸了摸他的耳朵,似乎是在说你现在不听,到时候吃亏了没人帮你。

  “走吧,准备进沙漠了,”老猫把抽完的烟蒂扔到地上一脚踩灭,顺便说道,“其实韩老头这人还是有些本事的,你们尽量按他说的来。”

  整队,出发,两辆吉普牧马人一前一后驶向大漠。

  沙雅就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侧,我们开了一会儿就进入了沙漠之中。

  涛子瞪起眼睛,仔细地观察着沙漠公路的两侧。

  “你小子看什么呢?”烧麦笑着问道。

  涛子一梗脖子,理所当然地答道:“找人啊。”

  韩老可能实在看不下去了,不耐烦地说道:“你长点儿心吧,勘探队的人要是都丢在公路边儿上,也就不用咱救了。”

  我们的搜救方向是东南方,所以不能一直沿着沙漠公路走,不一会儿老王就把车开下了公路,想着正东南方行驶。

  这里过往的车陆陆续续不少,而且时不时地有下车观光的游人,韩老说勘探队是不可能在这种地方走丢的,我们至少还得往沙漠深处走一两百公里。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维吾尔语的意思就是“进得去,出不来”,它东西相距一千公里,南北也有四百公里的距离,流动性非常强,要在这里寻人实在是不容易,而且现在正值春季,沙漠里什么样的诡异天气都有可能出现。

  车队一路向前开,我坐的是一号车,负责在前面探路,二号车则是拉开一定距离跟着我们,两辆车上都装着车载GPS,随时跟公司保持联系,我们也人手一个手持GPS,定位精度能到93%,这东西都是烧麦搞来的,据说已经达到了战略级别。

  进沙漠之前我们就已经换好了搜救装备,冲锋衣和防护头套有点不合体,我穿着感觉有些紧,韩老还给每个人配备了两副滑雪镜,一副是平时用的,一副是防风沙的。

  大部分搜救器材都装在二号车里,我们车里是各种饮用水、食品和药品,我觉得这样挺好,万一出事儿了我们这车的人起码不会渴死饿死病死。

  武器的分配也很重要,烧麦带来的那四把疯狗军刀被我和涛子要走了两把,剩下的两把分别在竹竿和沈姐的手里,剩下的人则用的是搜救队的劣质军刀和军工铲,我问老猫为什么不要一把好刀,老猫说他当那么多年兵最趁手的还是枪,说罢若有深意地拍了拍腰间,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向导,韩老从事地质工作多年,而且光塔克拉玛干沙漠就来了不知多少次,以他来看是不用请当地向导的,但是出于稳妥起见,小金在车队进入大漠之前还是带了一位满脸络腮胡子的当地向导过来,但被韩老拒绝了,搜救队现在人多车少,而且有韩老在,向导的作用确实不大。

  随着车队向东南方深入,周围的生命迹象越来越少,基本看不到私家车和探险者了,本来东南方就比较荒凉较难行走,而且又正值春季后期,人少自然正常,除了人之外沙漠上的植物也很少,偶尔能看到灌丛和芦苇,还有一种叫不出来的植物,韩老说那东西叫柽柳。

  沙漠中的温度也是难以忍受的,现在我还在车里,没有太真切的感受,不过毒辣的太阳和昼夜巨大的温差让我想想就头疼。

  车队一直循着坚硬的沙脊缓慢行驶,就是怕陷到流沙中,转弯时也尽量拐得宽一些,沙漠中总有沙坑连着沙坑的地段,这对我们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不过两位司机都是老手,开得非常稳。

  其实进入沙漠最好的方式是用骆驼或者步行,轮式车辆很容易出事,我们这两辆牧马人都是改装过的,抬高了底盘,轮子用的是加大加宽的全橡胶轮胎,专门为了对付沙地路段。

  又开了大约两个小时,我感觉我们已经远离了人类文明,放眼望去,周围只有一片庞大而单调的沙黄色。

  我问道:“韩头儿,勘探队会往这种地方来吗?”

  韩老已经进入了搜救状态,他答道:“还得再往前开,去年下半年时有人在这边接连发现过石油和金属矿,我估计勘探队的人很有可能就是往这边走的。”

  “还得开多久?”我追问道。

  “这个没法说,”韩老答道,“如果天黑前没有发现的话就得等明天了,夜里走路方便,但是不方便搜救,五年前我来过这边,再往前走的话能看到一条小河,我们晚上就去那里扎营。”

52书库推荐浏览: 苏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