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路公交车闹鬼的事件(上过报纸的)
186路公交车闹鬼的事件(上过报纸的)可能是02年吧,天津市区到大港的公交车186出过这样一件事。当时是晚上,是末班车车上有司机,一个老头和一个女孩(可能还有别人记不清了)。老头可能是太累了就坐在座位上低着头忡盹(打瞌睡),女孩坐在他旁边。车开到一半时又上来三个人,上来后就坐到最后一排去了。车又开了一会儿老头突然抓住女孩的手,说她偷了他的钱。女孩说没有,老头就是不依不饶。两个人就大喊大叫起来老头让司机把车开到附近的派出所去。司机急着回家不想去就让老头和女孩在路边下车了。车走后女孩害怕的问老头想干什麽?老头说:“闺女,你谢谢我吧。刚才你没看见,新上来的哪三个人不是走上来的是飘上来的。“女孩将信将疑。果然第二天报纸报道有一辆186路公交车栽入公路边的水沟里但是车里没有人,司机和乘客不知去向
广州鬼公路
广东206国道日前发生一宗既离奇又可怕之交通事故,某年的7月17日晚上7时许,江西新世纪汽呒痪F宁都有限公司的一辆大客车,当
车行至206国道兴宁市下堡镇地段,当客车加速超车时,突然有后排的乘客惊叫,有人的头不见了 !全车人一看,果然有一女子的头颅不见了,仅留下一具无头身体躺卧在床位上惊恐无比的司机与众乘客急忙往回搜索,终於在一山坡路上发现该女子掉下的头颅。 事故发生后,兴宁市交警部门立即赶至现场,经初步勘查认为,这宗罕见的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司机在山坡路上为超越同向前行车辆,加速向左超车,正好死者当时因晕车而将头伸出车外呕吐,因此被路边「向右急转弯,危险!」的立柱交通标志杆迅速割掉头颅。据了解,206国道该路段此前曾发生过多起交通事故,这条鬼公路被司机称作「鬼门关」。
☆、029
1995年11月14日深夜,夜已经很深很冷,风也很大。
一辆公共汽车缓缓驶出圆明园公交总站,慢慢地停靠在圆明园南门公交车站旁边。这已经是当晚的最后末班车了。
车上有一位年龄偏大的司机和一名年轻的女售票员,车门打开后上来四位乘客。一对年轻夫妇和一位年纪老迈的老太太,其中还有一个年青的小伙子。他们上车后年轻夫妇亲密地坐在司机后方的双排座上,小伙子和老太太则一前一后的坐在了右侧靠近前门的单排座上。车开动了,向着终点站香山方向开去……
夜色显地更加的沉静,耳边所能听到的只有发动机的轰鸣声,路上几乎看不到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因为11月的北京深夜十分地寒冷,更何况是在那么偏僻的路段。(那时的这条路段的确十分的偏僻)
车继续前进着,大概过了两站地。刚刚过了北宫门车站也就是300多米,大家就听到司机突然大声骂道:*的,这个时间平时连个鬼影都看不到。今天真他*的见鬼了,靠!还不在车站等车。这时大家才看到,100米远的地方有两个黑影再向车辆招手。就听售票员说:还是停一下吧!外面天气那么冷,再说我们这也是最后末班车了,(注明:那时的圆明园——香山路段也的确就这一趟公交车,而且那么晚了,出租车司机根本不会跑那么偏僻的道路)
车停下了,又上来两个人。不,确切地说应该是三个人。因为在那两人中间还被架着一个,上车后他们一句话也不说,被架着的那个人更是披头散发一直垂着头。另外两人则穿着清朝官服样子的长袍,而且脸色泛白。大家都被吓坏了,各个神情紧张,只有司机继续开着车向前行驶;这时只听女售票员说:大家都不要怕,他们可能是在附近拍古装戏的,大概都喝多了,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大家听她这么一说,也都恢复了平静。只有那位老太太还不断的扭头,神情严肃地看着坐在最后面的三个人,车继续前进着……
大概又过了三四站地,路上依然很静,风依旧很大。更不要提又有什么人上车了,那对年轻的夫妇在上一站已经下了车;司机和售票员有说有笑地聊着天,就在这时,那位年迈的老太太突然站起身子,并且发了疯似地对着坐在她前面的小伙子就打,口中还叫骂着说小伙子在他们上车时偷了她的钱包。小伙子急了,站起身对着老太太就骂:你那么大的年纪了,怎么还血口喷人呢!老太太也不说话,用两眼怒瞪小伙子,并用左手用力抓着他的上衣领子就是不放手。小伙子急的满脸通红,就是说不出话了。老太太开口却说,前面就是派出所了,我们到那里去评评理!小伙子急说:去就去,谁怕谁啊!
车停下了,老太太抓着小伙子就下了车。他们看着已经远去的公共汽车,老太太长出了一口气。小伙子不奈烦的说:派出所在哪里啊!老太太却说:派什么所啊!我救了你的命啊!小伙子不解的说:你救了我什么命令啊!我怎么了,不是好好的吗?老太太:刚才后上车的三个人不是人,是鬼啊!小伙子:你是不是神经病,我才真见鬼呢!小伙子说完扭头就要走,老太太:你不相信也可以,让我把话说完啊!小伙子站住身子,老太太接着说:从他们一上车我就有疑虑,所以我不断回头看他们。说来也巧,可能是因为从窗户吹进的风,让我看到了一切。风把那两个穿祺袍的人下身吹了起来,看到他们根本就没有腿!小伙子瞪着一双大眼吃惊地看着老太太,满脸冒汗,说不出一句话!老太太说:楞什么啊!还不赶快报警!
52书库推荐浏览: 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