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藏录Ⅰ_熊猫大书【完结】(12)

阅读记录

  “我也不知道,从来没听说过北京附近还有这么个古迹。你看那还有炕和灶台,应该也不会是很古老的原古遗迹才对。不过有一点我很肯定!神话时代的房价也不可能有现在这么贵!”罗瑞一如既往的表达着对现实的不满。

  陆林说:“不知道那是你们孤陋寡闻,这叫石崖居!已经开发成旅游区了。”

  “你怎么知道?!”两个还在感叹的人扭头问陆林。

  “别光看洞,你们看边上。”

  两个刚才一直专注看着一间间石室的人,这才发现山体右侧刻着“石崖居”三个大字,还有山脚下用现代技术凿刻出的石头台阶和两旁的金属栏杆。在大山深处人迹罕至的荒芜古迹,突然发现现代文明的痕迹,让人既扫兴,又觉得踏实。扫兴的是自己并不是唯一到这里的人,踏实的是这里还是文明世界,这里很安全。

  “干什么的?!想逃票吗?!下来!!!”山丘下传来一声喊。

  冲他们喊的是一个带着眼镜的年轻人,三人用眼神商量了一下,顺着斜坡下了山。

  “我是这的导游,你们是来玩的吗?是就掏钱买票,现在是淡季,一会我专门给你们几个解说。进来吗?多实惠呀!放到旺季,专属导游很贵的!”一阵清冷的山风吹过,四周除了他的声音一点动静都没有。看着一个游客都没有的景区,年青的导游说到最后自己都没了底气。

  罗瑞掏出工作证:“你好,我是野生动物园的,刚才在追一只跑到这边来的猴子。它可能跑进你们景区了,方便让我们进去看一下吗?”

  “不是游客呀?”年轻人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那行,你们跟我进去吧。”

  一个导游,一个动物园的,两个人都靠旅游吃饭,也算是半个同行,没聊几句罗瑞就和小导游熟络了起来。小导游叫潘立国,毕业就被聘到了这里。

  走上古人凿刻下来,现在已经磨得只剩下一个个小坑的台阶,看着一间间错落有致,相互叠压了六七层的石室,一股沧桑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些石室形状不一,看样子工用也各不相同。虽然都很简陋,但石室内有门有窗有炕有灶,还通有烟道,每个石室都有单独的出口,但都交差会集到之字形的石台阶上。

  “这难不成是哈比人修的?!这也太低了吧!”项昊抱怨到,所有石室的层高都不足1米5,他几乎都是蹲着进去的。

  陆林弯着腰在四处打量,说:“哈比人是老外的,他们哪有这么聪明。你看这屋檐上都有个槽子,直接通到屋子里,看形状和大小可能是用来接水的。如果真是,那这些石室的主人当时就用上自来水了。”

  潘立国在边上符合说:“陆哥说的没错,很多专家也是这么认为的,其实这些简单的石洞里有很多建筑上的奇迹。整个建筑无梁无柱,下层房间的空间和面积小,随层数增加空间和面积在慢慢变大。这样的设计能增大下层的承载能力和减小对下层的负荷,这些都极致地利用了力学原理。这些石室的形状和位置也很有讲究,这种错落式的层状结构,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还有像这个屋子里,均匀采暖的火炕技术、双层门窗的保暖技术、防雨水进屋内的排洪技术、防倒烟的双烟道技术,既使是现在的专业看了,也不得不感叹祖先们的智慧。”

  “那这里到底是什么人修的呢?”听潘立国把此地的主人说得如此神奇,罗瑞不禁问道。

  潘立国双手一摊,摆了个很无奈的姿势说:“没人知道!这里从没有出现在任何的史料和文献中,历史上对于它的记载是一片彻彻底底的空白。而且这里从来没有出土过任何文物,你看这些石洞,除了石头和草,干净吧?没有任何一件东西能证明这里主人的身分,露天遗迹不好保存呀。”

  “那总该有个说法吧?比如是什么朝代的?”陆林问。

  “没有,连石室开凿的时间都不好考证,有人说是大概一千年前,唐末到五代十国时期,也有人说是汉代。对石室主人也有两种比较被广泛认同说法。一种是导游词上写的这里曾是西奚族的山寨,一个从东北逃难过来的少数民族。”

  小导游像个学者似的扶了扶眼镜接着说:“但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一来这里的遗迹显示这里的生活方式与史书上对西奚人的记载不同,西奚人断木为臼,而这里用的是石碾子,西奚人煮饭用瓦鼎,这里灶的形状一看就是架铁锅的;二来西奚人是住帐篷的,你相信一个人数很少住帐篷的民族,经过30年的逃亡以后,能有如此的智慧和财力来修建这些堪称当时最高建筑水平的石室吗?三来,你看这些石室,有的上下层之间相隔超过两米且没有台阶,很多地方是要利用山石突出攀爬、利用绳索攀爬和栈道出入的,非常之难。让西奚族的老人、妇女、儿童天天做这些事简直无法想象。”

  停在一间较为宽敞的石室里,三个人都已经捡了个小石墩儿座下,一直这样弯着腰实在太累了。项昊听到这里不由的惊诧:“兄弟,你懂的够多的呀!!那另一种说法呢?”

  “另一种说法是屯兵说,这里是汉代烽燧线遗址。室内有马槽,外面有明显的烽火台遗迹。而且这么大的工程,很可能是古时动用军队力量开凿出来的,用于驻军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熊猫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