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雨歇了口气又说道,“其实,这是一种自然现象。金殿本身就是一座庞大的导电体,雷雨前夕,带电荷的积雨云向金殿移动,当达到一定距离时,云层与金殿的电位差增大,使空气电离,金殿上的电荷与云中的电荷间频频闪击,火球滚动,于是就产生了‘雷火炼殿’的奇观。当然,砖家们也都是只是猜测,他们都没见过,就给定性了。这‘雷火炼殿’属于千古奇观了,在世界范围内都再没有听过。明朝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巅峰,不知当年的工匠花了多少心思才巧妙的设计出了这样的效果。现代的人一直在努力,可直到今天都没能让这一奇观重现世间。”
“重现?”周欣听得不解。
“是呀,这雷火炼殿,在民国初年后就逐渐消失了。民国初年,在金殿两侧和后面又修了三幢建筑。这三幢建筑物粗俗简陋,三面包围,破坏了明时专门设计出的美,使金殿黯然失色。也许不只是美,别看这只是伫立在山顶的一座铜殿,但武当建筑本就注重天人和一,也许铜殿与山顶环境之间,存在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微妙联系,今天的建筑学也许还解释不了。据说修了那三幢建筑以后,金顶上屡遭雷击,可说来也奇怪,雷击的是这三座新建筑,而金殿却岿然不动。于是人们说这是大帝打扫门前,不要它们在这里碍手碍脚。虽然这说法只是玩笑,可这客观的自然现象当时却令人惊讶不已。”
“解放后,政府为了金顶避免雷击,保护文物,于1958年在金顶上安装了避雷针。可想不到,这样一来更糟糕,不仅被雷击的次数反而增多,损坏了父母殿,而且连金殿本身的‘须弥座’也多次被被雷损坏,你们看那基座,很多破损都是近代直接被雷劈的。而且从那之后,‘雷火炼殿’的奇观也因此完全消失。科学避雷却遭雷击,这也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不过据说之后这几十年里,雷火炼殿还是出现在一两次的。你见过吗?”乐雨问向水静。
水静摇摇头道:“完全没有。听说有人在1986年见过一次,不过那会还没我呢。”
就听乐雨又说:“为了恢复金顶奇观和防雷,丹江口市在1980年又一次对金顶实施了新的科学避雷方案,安装了避雷网、避雷针。这一次,防雷问题解决了,但金殿的辉煌和‘雷火炼殿’还是没有出现过。其实中国古代的建筑工艺非常之高超,未必就比现在全盘西化接收过来的差多少。只是随着一次次的战乱出现了一次次的断层,太多东西都已经失传了。就如这以天雷洗圣殿的壮举,怕是如今建筑师都做不到。”
一行人又在金顶上呆了一会,这才想起没有看到先来的郭凡成和肖青。水静说他们可能在太和宫,于是众人便下了金顶,今天便住在太和宫,之后什么时候想上来都行。石井真拨打了郭凡成的手机,约了地方汇合。众人来到他们两个说的转运殿,没想到又在狭小的砖石殿内看到了另一座铜殿。
乐雨介绍说:“这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座铜殿,铸造于元朝。当时曾置放在天柱峰顶,也被称为金殿。永乐大帝大修武当时,朱棣嫌其规模太小而另铸了一座金殿,下旨将元代铜殿转运至小莲峰保存,同时建一座砖石殿加以保护。因为这座铜殿是从天柱峰上转运下来的,所以这座殿房被称为转运殿。从字面上看,转运,有‘时来运转’的意思。于是有意无意之中,来武当的人都愿意沿着砖殿和铜殿之间仅能通过一人的间隙转上一圈,据说能够解除厄运,转来好运。当然,类似的转运传说到处都有,大家别在意。不过想转就转一圈吧。”
“明朝在山顶修了座铜殿,为什么元朝也要修一座铜殿放到山顶?有什么意义吗?”周欣扑闪着大眼睛问乐雨。
她无意中的一句话倒是提醒了石井真,他想起了东厂资料里的一段文字:永乐14年……仿其形……帝赐金殿于金顶……。难道记载中的仿其形,仿的就是这座铜殿吗?可没什么特别的呀,这种小事,也会被记在东厂的秘档里吗?石井没说话,等着听乐雨的回答。
就听乐雨说道:“这个,呵呵,我还真不知道元朝为什么要修铜殿。但这铜殿并不是官方修的,而是两个道士云游四方,一个一个铜片化缘化来的。你们细看这铜殿,几乎每一片铜瓦、每一个部件上都有刻字。大多就是元时捐资的善男信女们的留字。”
“还有真!”周欣指一侧隔扇门上的繁体字念道:“大元国湖北道武昌路归厚坊奉道弟子熊克紹,同室李氏妙清、男……男文郁合家眷等,喜舍资财,铸造铜隔一扇,于武当山玄帝升天处大頂上铜殿,永充供养,作今生之果,为后世之津梁。恭愿家眷等,常居吉庆,永处福龄者。大德十一年中元吉日。化緣米道兴、王道一題。武昌路梅亭山炉主萬王大用造。”
“这里也有!”石井真在一边说,“长河船居奉道佩箓嗣法弟子程道衡,同室卢氏妙真,家眷等喜舍资财,铸造銅瓦一片于玄天上帝升天处武當山大頂上铜殿供養,作今生之善果,为后世之津梁,恭愿家眷等常居吉庆者。还有这里,大元国江河往来船居奉道信女苏氏二娘,喜舍己财,铸造铜瓦一片,于玄天上帝升天处武当山铜殿大頂上供養。作今生之善果,為後世之津梁,恭愿家眷等常居吉庆者。”
52书库推荐浏览: 熊猫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