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不来?可是那些头发能出来,刚才差点没活活把我勒死。”我说,我的手臂上现在还有很深的勒痕。
“方才,它是感受到了人身上的生人气所以才勒你,幸好你身上的活人气不足,否则你早应该给被它勒死。”哑巴说。
齐雨箬捏住棺材缝隙探出的如同黑色触手的头发,那几丝头发立刻缠上了他的手指,他用打火机烧,火一碰到头发,它就融化烧断缩回去不少。他抬头看看周围,说:“一山双穴有点意思。”
“两个墓相距不远,这里的主墓室不在正东,而是偏南靠近之前我们遇到虫子的那个穴位,可能是夫妻双墓。”哑巴淡淡道。
齐雨箬说:“这是一座山中的两个并排的陵墓,这种一山双陵,在汉代才有啊。想不到你爬错了盗洞居然误打误撞到了这里。”
老周在一边拿着矿灯一阵乱扫,说:“还真和刚才那个不一样,大了不少。”
这种夫妻合用一处风水穴眼,却分葬两个陵墓的汉代最多。到唐代虽然也是开山建陵,但是妻子死后也不能在旁开一新墓葬下,而是直接和丈夫共用一个主墓室。至明清,封建礼教更加严苛,如果妻子死在丈夫后,那就只能葬在外面的偏坟,这叫卑不动尊。
墓葬的现象是基于人有灵魂,并且灵魂不灭。古代人们相信人死去只是**的离去,灵魂还存在世间,所以墓葬的一切是为了死者死后的起居做准备的。
陵墓在历朝历代的发展中出现了三种形式:第一种叫“方上”。早期的一种陵墓封上形式,是以挖坑筑石为墓,用黄土层层夯筑呈覆斗形而为坟,当时陵墓呈方形,因为秦汉时期以方形为贵。第二种是以山为陵。它是利用地形,以山峰作为陵墓的坟头。像秦始皇陵这样大型封土不仅费工,而且不安全,以山为陵则可以少花人力并可利用山岳雄伟的形势来体现帝王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宏大的气魄,而且还可以防止盗挖。唐代帝陵一开始就采用了这一形式,安葬李世民的昭陵就是这样。第三种是宝城宝顶。
帝王陵墓在秦、汉时期盛行“方上”封土,唐时“以山为陵”,北宋又恢复了秦汉旧制。元代是不建陵寝的,比如成吉思汗陵就是以马踏平坟包。明清时对陵寝制度又做了一次改革,改的也更加的复杂。
因为最早的陵墓都是覆斗型,所以盗墓又称之为倒斗。
齐宇围着棺材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决定开棺。他的理由很简单,棺椁虽然被打开,但是棺材没有,说明其他人知晓这粽子厉害,所以里面的东西一定还在,说不定有大量的玉石陪葬。
我心想,真是贼不走空。他这么推断也有道理,晋代以前玉器多为王公贵族的丧葬、祭祀用品,寻常人很少用。所以,里面的东西一定多为玉质且价值不菲。
简单来说,玉器的发展时代为:神玉、王玉、民玉。汉代正巧属于典型的王玉时代,随葬的王陵中都有大量的祭祀品玉,特别是在棺材里面,在这老粽子的身边一定有不少的无价之宝,可惜晚来了,除了尸变的棺木以外,余下的东西都被人搬空了。
齐雨箬有些不甘心的说:“天上又掉下一大块阴沉木,我们是捡还是不捡?”
“当然要捡。”老周毫不犹豫的说。
“没错。即便是这里头的粽子厉害,我们没把握全部拿到它身边的明器,但是阴木棺材总能撬一块带走吧。他说。”
老周和齐雨箬商量着怎么开棺,这个事情不是我能管的,不可能让他们冒着危险下来一次什么都不拿就光陪着我找我爸爸的线索,我不理他们由着他们对着棺材垂涎三尺,围着团团转。
“咯啦啦”,齐雨箬那边传来了电锯的声音,他们打算用锯子在棺材的盖板最薄的地方开一个小孔,这样在下面一直“咚咚咚”敲打的老粽子出不来,最后用特制的“探阴爪”把粽子身边的东西一样都勾出来。
齐雨箬挥着“探阴爪”在旁边看老周打孔,他手中的“探阴爪”只有巴掌大小,有点像是那种在古装电视剧里面看过的“飞爪百炼锁”,就是一般的窃贼用来翻墙头,一端是带着锋利的弯钩,一端连着铁锁。
我看到哑巴在看那具和他有些相似的尸体,就走了过去。他半蹲在地上,在小心的看着那些赤色蜈蚣爬来爬去。
我不知道这有什么好看的,但是哑巴看的很起劲,干这一行的人都有些怪癖,也许哑巴这家伙看似冷冰冰的,有恋尸癖也说不准。
他用小铲子翻过了这具尸体,尸身下面压着一部手机,我猛然发现那是我们家的手机,这只手机还是我给我爸爸买的。手机的款式很老了,因为我爸不太会用智能手机,嫌用起来麻烦,所以就叫我给他买一个简单点的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就行。
可是这种功能简单的手机已经淘汰,选择的余地非常有限,所以颜色上也比较尴尬,我去买的时候只剩那种大红色。好在,他不介意颜色,一个按键老式直板手机用了三年多。
这手机我父亲总是喜欢没事反复的玩,他因为不怎么会玩游戏所以我在手机里面给他装了一个特别简单的《捕鱼达人》。怕他带着不方便,我还给他编了一段彩色绳子用来挂着。总之,我是绝不会认错。
52书库推荐浏览: 宓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