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婆犹犹豫豫地,不过最后还是开了门。我们进去后,发现两间屋子倒是敞亮的很,就是里面水泥地没什么家具,唯一像样点的电器是电视机,估计这地方前几年的家电下乡政策做的还挺到位。
老太婆很节约,只在厨房里点了一个小灯泡,燃着罐装液化气在做饭。她告诉我们,家里的老头子早就已经过世了,一个儿子在大城市打工,另外一个小儿子要留着养老,没让他跑很远,所以在附近的县城里打工,算日子今天刚好要回来。说是没跑很远,这里离最近的小县城坐车也要一天的时间,所以老婆婆的儿子一个月才回来一次。
我用眼神示意伽陵看看周围有没有什么问题,伽陵闭眼侦查了半天,对我摇摇头,告诉我没问题。
作品相关 第661章 讲故事
我看这家厨房积灰,灶台边黑不溜秋,整个家都不怎么干净,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养蛊的人家,家里都是纤尘不染,这家怎么样都像是再寻常不过的人家。
因为路上遇到的事情实在是太多,我不得不提防着点。我现在看谁都像是坏人。
老婆婆安排我和张仪睡一屋子,而伽陵和那个未归的儿子睡在一个屋子里。张仪对于今晚不用睡在外面荒郊野地里很满意,已经一口应承下来。
山里农家的饭菜很简单,一碗不知道什么野菜腌的,味道很咸还有点微微的苦涩;一碗辣子;玉米面糊糊和馒头。我们已经连着好几天没有吃上这种正常的冒热气的食物,一直都是冷的罐头和压缩饼干,再烤点鱼、鸟之类的。所以尽管老婆婆提供的食物味道不怎么样,我们都吃得蛮香。
老婆婆长得不好看,不单是现在不好看,年轻的时候也不好看,豁嘴、小眼睛、没鼻梁,也许年轻的时候可以说的上很丑,不过现在不能算丑,因为岁月抹去了同龄人的美丽,留下时光的痕迹,所以人老了,再美、再丑都变得差不多。
她的儿子出去打工,回来的时间没有准头,老婆婆又不会用手机也没联系她儿子。我们吃了饭,又觉得现在睡觉实在太早,便围着老婆婆聊天。我在屋子里稍微观察了一下,这山里人家屋中有不少灰尘,物品的摆件也很正常。
张仪好奇地问丑老太婆:“听说这里以前有赶尸的,阿婆,你见过没有啊?”
原本以为赶尸是解放前的事情,现在早已没有了。没想到老婆婆一口就承认有,说:“没错,现在还有。”
张仪听了瞪大眼睛,很感兴趣地问:“我在书上看到过,赶尸的要贴朱砂画的黄符,练三十六种功法,还要带黑猫的。”
“不是普通的土黑猫崽,眉毛上必须要长白色毫毛。叫做‘尸猫’。这种猫崽很少见,所以老么贵了。”老婆婆说。
“阿婆你给我讲讲你们的赶尸吧”张仪对于神秘事情既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又有天性里的好奇。
山里大概没有多少的来客,而张仪又是很天真可爱的模样,老太婆的话匣子便打开了,絮絮叨叨的说起来赶尸的来历。
她小时候听村里的老人们说,相传在数千年以前。大苗的祖先阿普,就是苗语里的公公的意思。阿普在中原大战,最后杀的血流成河,还是不幸战败。战败后要往深山里撤退。活人可以带走,可死人带不走。阿普就让手下的大巫师想办法,大巫师就让阿普在前面拿着阴锣赶路,而他在后面驱动尸体。大巫师向神灵祷告念咒,对着尸体大声呼喝,尸体应声而动。
各个版本似乎都有些不一样,但是核心没有改变,那就是其中都有古苗的祖先--阿普。
张仪急着问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
听老太婆说,后来的后来,苗族迁移到了湘西一带。这地方贫瘠,人们大多狩猎、采药。这些地方多是崇山峻岭,气候恶劣,山中的瘴气很重,恶性传染病时常流行,生活环境很糟糕。在当地的人除了苗人以外,还有不少生活穷苦的汉人。那些死在湘西的汉人几乎没有一个是有钱的人,但是汉人在传统上和苗人的观点很相近,都是要让死者的尸骨还乡。运尸还乡的观念很重,客死他乡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十万大山中,那些山路极为崎岖,即便是再有钱车马也很难进去搬运尸体。于是就有人用大苗人的赶尸来搬运尸体,赶尸也从苗族传到部分汉族人手里。
张仪听得是津津有味,而我却是心中一惊。一个年迈的村妇居然会知道这么多有关赶尸的传说,而且讲起那些赶尸的事情语气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娓娓道来如同说故事,这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太婆能有的样子。
人心险恶,还是小心为上。
我正在思索着,张仪又问老太婆,知不知道大阳山抚仙湖在哪里?
老太婆摇摇头回答,不知道。
张仪问她,听说过,阿普老司没有?
出乎意料,老太婆说她小时候听说过阿普老司,说阿普老司就是苗族最神秘的黑巫师,苗人称作的老司,就是他们的头人。
不知道大阳山抚仙湖却知道黑巫师,其实也正常,毕竟人名比地名更加容易让人口口相传。谁小时候没有听过大人讲故事呢,也许在大人的故事里阿普公公,专门抓会吃小孩的妖怪。
老太婆很热情,告诉我们炉灶上的热水是不开的,可以用来烫烫脚,能消除旅途的疲劳。而她还要等自己的儿子。
52书库推荐浏览: 宓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