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件?”杨聪和古青松露出一幅惊讶的表情,而杨叔似乎也一脸好奇,但眼神里却看不出什么变化。
我从口袋里掏出那枚25美分硬币,放在桌子上。
“就是它”
“什么?”三个人都是一呆,杨聪更是惊讶出声。
紧接着我就将自己如何发现反光点,如何出现光幕,又如何从龙头找到龙尾,最后怎么发现的前两件东西,怎么差点卡了手臂才把这个小硬币给摸出来,直到杨聪两个到来。
“坏了”我忽然想到一件事,见三个人都看着我,抱歉的一笑,接着说“刚才来的匆忙,不记得把窗台上的水晶体放回去了”
“没事,王伯看到会放回去的,爸,咱们打开看看?”杨聪终于忍不住了
“杨伯,如果不方便的话,我先回避一下”古青松试探地说
“没什么不方便的,东西是木兄弟找到的,你又不是外人,杨聪,先把信打开,看看老祖宗有什么话留下。”
杨聪一听,迫不及待的将信打开,然后递给他爸,我们三人的三双眼睛就转而盯着杨叔和正在看的那封信。
我试图从杨叔的脸上提前发现什么,没想到杨叔表情先是有些惊讶,紧接着摇摇头就把信递给了我,我看完就递给了杨聪和古青松。
信的内容是清末古人的语法,字体也不敢恭维,但内容却着实让人难以置信,以至于杨叔看完都摇摇头。
这封信疑似当年东王杨秀清写的,语法也十分拗口,特别是还夹杂着些对杨家后世子孙的教导,我就暂且将其中主要部分转述一下,下面记述的就是疑似杨秀清在被所谓的使者附体后,在自己的身体里用思想与使者进行的一番对话(这事本身就令人有些难以置信,也怪不得杨叔摇头)。
因为很多话杨秀清本人难以理解,所以就据实记录了下来,希望能给后人以启示。
杨:“敢问您是仙还是怪”
使者:“都不是,只是一个过客。”
杨:“那您肯定就是过路的散仙”
使者:“随你怎么想吧”
杨:“我还活着吗”
使者:“活着”
杨:“是您救了我”
使者“不错”
杨:“那为什么手脚不听我使唤”
使者:“因为被我借用了,不久会还给你”
杨:“这也能可借可还?”
使者:“可以,你们的身体很奇特,只不过你们还没有认识到。”
杨:“那我现在在哪里?”
使者:“你的大脑里,不过我控制了主程序,而你被暂时封存”
杨:“那是什么?”
使者:“不懂就不必多问”
杨:“弟子诚心向仙,求仙人指点成仙之道”
使者“我的职责不允许,而且你的能量也不够”
杨:“仙人能否指点一下我的前程”
使者:“你们的生命匆匆不过瞬间,谈什么前程”
使者:“不过,我借用你身体时,多少逸散了些能量给你”
杨:“我能用来干什么?”
使者:“这确实是个问题,以你们现在的文明程度,的确很难使用。”
杨:“求仙人另外恩赐”
使者:“有一部书,是你们的先人创作,我感觉颇为有趣,就将书的内容暂留在你脑中,待我离去时会将书收走,那时你学会多少算多少”
杨:“好、好,谢谢仙人,是不是修仙的仙书?”
使者:“不是,你们中有人称为《武穆遗书》”
.........
对话部分基本就这么多,至于信的其他部分,读来也没有什么价值,也就不再赘述。
这段对话把屋里的人看得一头雾水,但至少明白了一点,太平天国初期,东王杨秀清堪称用兵如神,正是这个土包子竟然打得清军落花流水,以至于清军将领都不得不赞服,说“于行阵机宜,山川形势,颇能谙习。虽不读书,罔知兵法,然皆谲诈机警,逞其毒焰,竟能成燎原之势”。看来答案就在这里了,至于后来的军事失误,说不定就是杨秀清兵书没有学全的缘故。
等大家都看过了信,自然各人心中都存疑问,但当时并没有多言,因为还有一幅画没有打开。
杨聪和古青松一人一边,将画卷展开来,只见的画卷长11米,宽33公分,不知何人所画,画中的峰峦旷野,丛林村舍、渔舟小桥,或雄浑苍茫,或推洁飘逸,都展示了江南翠微杳霭的优美风光。
我跟杨叔站在画前,足足10分钟,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杨聪更是探过脑袋不合时宜的说了一句“好画!”
结果被杨叔横了一眼,向古青松眨眨眼,赶紧改口“好一张藏宝图”
四个人都盯着画卷研究了半天,还是古青松先开了口
“杨伯,杨聪把先前的事都跟我说了,我觉得咱们这么看着这幅图瞎猜地方,也不是个办法,毕竟古人画的东西不像现在的地图,但我想至少这幅图的作者是对着实景绘的,说不定他所处的方位就是我们要找的地方”
52书库推荐浏览: 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