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她回答说,很失望的样子。
我也很失望。但是还是很庆幸。
我把整个过程对满脸疑惑的樊华说了。
清云却惊呆了。
“你们暂时不能去医院了。”樊华说。“太危险了。”
“小军醒了没有?”我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我很想从他那里真的他们一行究竟发生了什么。
“醒了。但是他却不记得整个过程了。他只记得从哈尔滨下飞机的情况。但是却记不得下飞机以后发生的任何事情了。”他明白我问这话的意图。
“太奇怪了!”我越发地觉得这件事情的麻烦了。
我忽然想起了那位历史学家。
我忙问是否找到了了他,但是樊华却直摇头。
“放一下吧。或许我们可以从其他渠道找到突破口。”我想了想,说。
“你找哪个中医专家就是为了找突破口?”樊华问。
我摇头说:“不是。我只是想从中医中了解人的身体与灵魂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中医难道就知道了?”他疑惑地问我。
“不是。我是想了解我们祖先是如何理解我们这具躯体的。”我回答说。
“为什么会是在这时候想到了解这个问题?”清云也很奇怪。
我也说不上来。“我就是忽然想起了。”我说的是实话。
幸好樊华心情很好,因为他儿子恢复成了正常人。所以他很乐意满足我的一切要求。他居然选择了警备区的一处疗养院。
这是一个别墅区。环境优美、幽雅、幽静。
秦川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当然有王院长在陪他。
我发现这个秦川看上去年龄并不大,他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干净”。
很多人要经过精心的打扮、梳理才会给人以干净的感觉。但是他不属于大多数人。因为我发现他的穿着和打扮都很随意。但是很“干净”。
我忽然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我看到了他的眼睛。他的眼睛很清澈,眼球上没有一丝的脂肪。
不是深邃的眼神,是清澈。就如同深山的一汪泉水。
大家入座以后王院长就把我们一一向他介绍起来。
“你们想听我讲什么?”介绍完毕后秦川问。
大家都看着我。
第十六章 《黄帝内经》
“我想了解中医对人体的系统描述。”我说,却自己感到有些词不达意。
“你这个问题可大了。”他微笑着说。
“《黄帝内经》是怎么描述的?”我忽然想起了这部经典的中医巨著。因为据我所知,这部医书可是中医的百家之源。但是对于中医来说,我完全就是一个门外汉。
门外汉问的问题也是很肤浅的,更何况我还是带着迷信的心思在问。只不过他不知道而已。
“我想知道的是《黄帝内经》对生命的最原始的理解,他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一些信息。”我又补充问道。
“《黄帝内经》是古老的中华文明中一部伟大的奇书,它运用医药学、哲学、预测学、餐饮养生学、阴阳五行等学说,对养生、保健等关涉生命之道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黄帝内经》始终是中国医学的理论典范,它改变着中国人的生命质量,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观念。作为中国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是中华医学文化的奠基之作,被尊为‘医家之宗’,与《伏羲卦经》、《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古三坟’。”秦川于是便开始讲授起来。
“《黄帝内经》一共十八卷,其中九卷名《素问》;另外九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黄帝内经》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生病,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对人体及疾病的影响及疾病的预防,反对迷信鬼神。《黄帝内经》内容十分丰富,《素问》偏重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原理,以及人与自然等等基本理论;《灵枢》则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等。二者之共同点均系有关问题的理论论述,并不涉及或基本上不涉及疾病治疗的具体方药与技术。因此,它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薮,是历代医学家论述疾病与健康的理论依据,尽管医学家学说各异而有争论但鲜有背离之者,几乎无不求之于《内经》而为立论之准绳。这就是现代人学习研究中医,也必须首先攻读《内经》的原故。因为,若不基本掌握《内经》之要旨,将对中医学之各个临床科疾病之认识、诊断、治疗原则、选药处方等等,无从理解和实施。”他继续介绍道。
“《黄帝内经》反对鬼神之说?”我大失所望。
“是的,”他回答。“《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就是一个阴阳结合的整体。人的生、老、病、死都是有迹可循的。相传还有一部《黄帝外经》一共有三十七卷。可惜失传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力争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