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鬼叫门_丹晨(完结)(47)

阅读记录

另外,因雷打而亡者,皆属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烧死的往往皮肉不全,这同样不能赶。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按密宗说法,有二种人没有中阴身(死亡的过渡时期),一种是大善人,其灵魂即刻上天,列入仙班.二是大恶人,其灵魂直堕入十八层地狱,身受诸苦,无有出期.而横死之人大多是宿世恶报,故施术者亦无能为力.

看过本书的朋友麻烦您,轻轻的点击一下加入收藏,这就是对本人最大的支持了。当然如果有鲜花与票票更好,谢谢!!

正文 第四十章 绿毛僵尸(一)

在《驱鬼秘术》中关于僵尸的记载:僵尸分为白僵、黑僵、绿僵、飞僵四种。白僵:也就是正常出土的那些普通的干尸。因为年代永远,尸身上早以没有了一丝的水分,所以干尸的尸身非常的脆弱。有的干尸甚至一抬出来,就以经散架子了,所以轻意不会发生尸变,就算是真的尸变了,其杀伤力也是非常小的,很容易就能将其治服或是消灭。

黑僵:黑僵在出土时一般都是湿尸,也有是干尸的,但是几率极少极少。由于在尸身里积存了大量的尸毒,所以尸体皮肤承暗黑色,一但尸体发生尸变时,存在于尸体内的尸毒就会发生变化,会生长出黑色的尸毛来,这时也就是变成了真正的黑僵。变成黑僵后的僵尸身上的尸毛极为坚硬,而且刀枪不入,杀伤力也极为巨大。一但要是被黑僵抓伤或咬伤人的话,尸毒很快就会传给被抓伤或是咬伤的那个人,如果不极时救治,那人就会因为尸毒攻心而变成僵尸。一般听说哪哪哪闹僵尸了,多半都是黑僵。

绿僵:当死人入葬很多年后,头发指甲还会不断的生长,而且身体表层还会长出绿色的茸毛来,这样的僵尸就是绿僵,也就是民间常说的绿毛僵尸。这样的僵尸一般不会尸变起尸伤人,但是当有绿僵出现的时候,绿僵所在的地区会发生大规模的瘟疫和灾难。

关于绿毛僵尸的故事还真有这么一件。这是在民国时期,南方某个地区的一个小镇上。一群光着膀子着的年轻人,顶着午日的炙热的太阳在挖掘水井.忽然最下面的一个年轻人结结巴巴的喊道:“四……四……叔!下……下面有一口棺……棺材!”

带头干活的是镇上一位赵氏大家族的族长,大家都称为四叔。四叔在镇上德高望重,颇有一些见识,他听挖到了棺材,立刻就让大家停了下来,然后叫了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把那口棺材给抬了上来。这时众人把目光投向了四叔,出了这档子事四叔也有点些不知所措,不知道是不是应该不应该往下继续挖。

在干活的人当中有一个岁数较大的人说道:“咱们挖到棺材也不一定就是坏事,这棺材棺材也有升官发财的意思,也许这棺材里面装有稀世的珍宝也说不定。”四叔听了这人的话便叫了几个胆子大的把棺材打开了。

这棺材里面并不是人们所想的那样装有稀世的珍宝,而是赫然躺着一具身体上长满了绿色绒毛的僵尸!那绒毛湿淋淋的,散发着奇特的恶臭味道。所有人都惊呆了,四叔觉的这事还是通知一下镇长为妙,必竟自已只是个领头干活的,挖出了绿毛僵尸是凶是吉都拿不准,能不能在继续往下挖这还要镇长做主。

镇长很快就闻迅赶来,也看到了这具绿毛僵尸,一时间他也举棋不定。四叔就对镇长说道:“镇长大人,这里挖出了绿毛的僵尸,实在是有些不祥啊,不如另选宝地在挖口水井吧。”

镇长看到这绿毛僵尸也有些丧气,也想换个地点在挖,不过这镇上严重的缺水,全镇两万多人就靠一口水井生存,真地是答到了水贵如油的那种地步。水井的边上一天24小时,每一分钟,都有人在那里等着打水,如今好不容易找到了这处水源,又是在镇中,又怎么能够这么轻意的放弃呢?

他沉思了一会就对手下人说:“去把‘茅山王’给我叫来,让他来看看,在做结论。”镇长口中的这个‘茅山王’,其实就是镇上的一个老骗子。这厮和一个跑江湖的道士学了二个月的茅山术,回来后就说自已以经得了道了,是玉皇大帝派下来救苦救难的了。他在镇上开了一间道堂,专门骗一些无知的人挣一点小钱。

这厮也是真走了狗屎运。头一次出山就让他红了起来,在这个镇上的一个姓张的富豪,他得了一种皮肤病,奇痒无比。他到处求医,银子没少花,但是病一点也没见好。实在没有办法他就找到了这个‘茅山王’。‘茅山王’跟那个跑江湖的道士一点东西都没学到,只学会了装模做样的舞舞桃木剑之类的把戏,不过他记住了那个跑江湖的道士,给人治皮肤病的时候,用过一个小偏方。那个偏方非常的简单,那就是把大葱的葱白捣碎,然后和适量蜂蜜和到一起,敷到患处就可以了。

‘茅山王’就用此方给姓张的富豪敷上了,然后拿着桃木剑装模做样的比划了一番。对姓张的富豪说道:“张老先生,你是被蛇精给缠上了,所以你才得了这种皮肤病,今天我用法术替你驱了此蛇精,保证你三天后就不会在痒了。”

说完接着装神弄鬼的又舞弄了一阵,就在他要‘收功’的时候,突然间!真地就从房梁上落下了一条花蛇!这条花蛇正好落在了‘茅山王’的头上!

这一下可真的把‘茅山王’吓个半死,但是他还算是冷静,没有在张家人的表现出如何的失态。他先让众人回避,然后用桃木剑把这花蛇挑了出去,在用木棍其将打死,这才让张家的人来看。

52书库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