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医生_王小枪【完结】(55)

阅读记录

  看。

  《水浒》中,有一个泼辣的女子,也是以卖药为生,但她的药经常会羼杂在

  一些牛肉和酒水中,吃喝下去往往还会使人知觉全无,也可以勉强算是麻醉科的

  同行。不过她将人麻醉之后的手术比较特殊,只管开膛,不负责缝合,这个人叫

  作孙二娘。

  时至今日,她的徒子徒孙照样行走江湖,招摇撞骗。以那些给别人吸迷烟,

  喝含有迷幻色彩的饮料的人为例,现在也着实不少,光我听说过的案例,就有不

  下十个。有的是被人骗走钱,有的是被人拐卖到外地,如此种种,不一而同。

  我有一个朋友在刑警队工作,有一次抓了几个孙二娘的徒孙,审讯的时候在

  问到他们为什么这样干时,有一个可能是吃了糨糊的家伙后悔地说道:“早就告

  诉他们应该扮别的,他们几个傻子一直扮算命的,我靠。”

  这个家伙到底傻不傻,得通过智商检测才能认定,我不能给他轻易地下结论,

  这个问题也不在本期话题研究之列,但那些经常乔装打扮成算命先生到处骗人的

  “伎俩”,还是值得人们警惕。我听说过最“巧妙”的一次诈骗,是几个“托儿”

  设计成医生和病人,竟然穿着白大褂大摇大摆地走在一家市级医院的门诊走廊之

  中,最后经过“N 簧”的配合,假装某“医生”有高级药物出售,遂使几个在走

  廊内等待挂号和就诊而围观的患者上当受骗。

  纵观骗局,骗子们“忽悠”老百姓的中心思想只有一条:其实还是“小便宜”

  的问题。骗子们一路从巧舌如簧忽悠到一夜致富,总会拉扯到各种各样的“天上

  馅饼”,叫别人相信这是一次上天的垂青。于是,被忽悠的人们便象范伟的那条

  腿,拐着拐着就真的拐了。

  尽管大家都没有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但必要时的割舍,还是非常非常地

  需要。

  /* 36 */第三部分生活真相第36节 高烧103 度

  去年年底,一种比S.H.E 都流行的感冒病毒席卷了中国北方地区,因为那段

  时间我正在没日没夜的工作,加上没怎么预防,也被“流行”了一把。那段时间

  感冒的人极多,见面无不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仿佛多年没见一样,还透着相思

  无用抱头痛哭的意思。

  感冒最常见的就是发烧。通常来说,体温超过37度多就得吃药,如果再往上

  走,一直到41度,估计就得上医院打点滴了——标题是美国某自白派的女诗人曾

  经留下的一首诗的名字:《高烧103 度》。我不懂诗,所以不能对它所蕴涵的东

  西妄加评判,只能肯定这个温度要是真的成立,估计这个患者就离外星球不远了

  :这种体温,一定不是咱们地球上的。

  不过后来得知,有些地球人的体温也可以达到这个高度:他们大多都是新新

  人类,大多有不错的收入,对自己的信仰有着偏执狂般的坚决,他们所喜欢的东

  西非音乐即时尚,要么就是红得发烫的明星——人们给他们起了一个名字,叫

  “发烧友”。

  我最早听说“发烧友”这个词语,是在一家香港杂志上,该杂志的王牌栏目

  是一个称作“发烧友”的版块,每期都会上大量让发烧者们“感冒”的稿件,总

  之不管是怀旧还是时尚,都有发烧的味道,拿在手里都觉得有些烫手。

  据我分析,烫手的感觉是因为上面登载了发烫的东西,不管是山芋还是别的

  什么,总是会让温度直线上升,像屁股着了火的猴子一样往上蹿,至于是否能蹿

  到103 的高度,反正也差不多了。

  为这个温度提供柴禾的,无疑就是发烧友了。当然,真正的发烧友还是值得

  我们替他们再火上浇油一把的,但那些仅仅把“发烧”当作时尚的“发烧友”们,

  那些不是为音乐而烧而是为了音响而烧的“发烧友”们,就实在不值一提了:伊

  沙曾说:尔等非“友”。

  应该说明的是,只要是高烧,就得想办法降下来,否则脑子就烧坏了,到时

  候别说音乐,估计连音响都不认识了;反过来说,一辈子不发一次烧也不见得就

  是好事,就像很早以前,在我们还是小孩子时,因出麻疹而引发的“高烧”,那

  时候如果一个孩子迟迟不出麻疹,反而会惹得家长着急。所以,该“烧”还得

  “烧”。我的意思是,该烧就烧吧,哪怕真的到了103 度,只要你的生命中可以

  承受之重。

  对于这些发烧友的日常体温,我只是有些渴,只是想说:不管是华氏还是摄

  氏,如果这对于你们来说是正常的标准的话,那么就请为我在额头上烧壶开水吧,

  谢啦。

  自觉自救

  人类发明了手机,是为了叫彼此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与方便;请原谅我来用废

  话来解释这个人人都懂的基本功能,但对人类来说,它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切;比

52书库推荐浏览: 王小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