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神经_茅十七【完结】(12)

阅读记录

  但是在王母娘娘看来,被她玩弄过的沙僧早就没什么价值,顶多不过是一堆药渣而已。为了封住沙僧的口,她肯定要惩罚沙僧。而在玉帝那里,看到自己最信任的保镖居然给自己戴上了绿帽子,他的怒火可想而知。而且玉帝更害怕的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愤怒的沙僧很可能会把自己和嫦娥等女仙的关系一股脑全抖出来。于是满怀仇恨和恐惧的玉帝亲自动手,将沙僧重责八百,贬到流沙河这样一个毫无人烟的地方,每过七天就将飞剑来穿沙僧胸胁百余下,提醒他不许泄漏机密。可怜的沙僧,就在这样人不人鬼不鬼过了好几百年,才碰到唐僧一起去取经,最后终于获得了西天的绿卡,摆脱了王母与玉帝的魔掌。

  一千多年来,因为担心王母玉帝的打击报复,沙僧始终没有向别人提起此事,而天庭的新闻媒体更是一字不提。所以在《西游记》中,我们只能看到一个晦气色脸的苦力形象,没有人知道,他曾经是如朝花般灿烂的天庭里最后一个处男。“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幸好千年之后神经考古学派的诞生,沙僧的这段情史才终于真相大白,不知沙僧对此是否能感到一丝欣慰呢?

  沙僧自述修仙经历时曾说:“皆因学道荡天涯,只为寻师游地旷。”当我将这篇文章发在天涯的时候,沙僧你在看吗?

  金公羽:

  我也附和一篇关于老沙的早年文章如何?见:

  这老沙在《西游》中名沙悟净,昵称沙和尚,尊称沙僧。本姓查,西域乌斯藏国(疑为今新疆乌孜别克地区)人士,早年出家学道,功成飞升,任灵霄宝殿御林军将领,名号是“卷帘大将军”,所使兵器是一杆禅杖,名曰“趁心降妖杖”。在王母诞辰之宴会上,因好奇心重,加之有酒,失手将如来送给王母的寿礼——“佛光七彩玻璃夜光杯”当场打碎。王母不悦,天帝震怒,判罚革去仙职,下凡重修。这还未了,另加每周生受一百零八下“飞剑穿胸”之刑,十分惨苦,直至观音菩萨寻找取经人,才有望得脱。老沙本就不够精明,又因长时间惨遭“飞剑穿胸”之刑,伤心过重,故而心眼更笨,以致取经路上,出力多而用心少。

  当时跌落凡尘处名曰流沙河,故观音菩萨剃度老沙时,指河为姓,叫做“沙悟净”。名作悟净者,表为与悟空悟能等同宗派,实为谐音,曰:苦难本“无尽”,只要皈依佛门,则福法“无尽”矣。有人问,唐僧西行取经的第三名协助人,观音为何找笨人老沙,而不找能人如二郎神者呢?据《三界密本(即西游)》暗示,唐僧一家遇匪,父亲被杀,身怀六甲的母亲被掳入山寨,迫为“压寨”。唐僧出娘胎才半天,只得用一木盆装着,抛入江中,由其自寻生路。唐僧命不该绝,巧得一寺院长老捞救,收入寺中抚养,取名“江流儿”,自幼出家。所以,天意使然,观音寻找取经人时,由于“江流儿”的“流”字,故而路经“流”沙河,而老沙因而得机会脱难。有此际遇,故老沙一路随行取经,为唐僧挑担拉马,忠心耿耿,任劳任怨。

  话又说回来,老沙原来的名号由来,可是有一定的来历。老沙初时得道飞升,天帝看他生得一脸忠厚,沉默寡言,最合当随身待卫,以免宫内秘密外泄。所以特由一般初入道的小仙中,超拔他担任内卫大将军,实为专守大殿与内宫之间的侍卫门官,所以有“卷帘”之名号。

  我们中国的帘字,另还有三种写法:簾,薕,巾+廉,分别指竹草布三种材质的帘,天宫之帘当为“珍珠,玛瑙”作材料,当另有特别的意义。帘通代作内外分隔之界限,以遮蔽眼目,提高隐私度也。在民间,大家闺秀之房,必设珠帘;小民之女室,再穷也需挂个竹草之帘;当然,粗汉大男之居,则大可门户洞天,一如日常之赤膊开怀。在官方,主要是指职位之亲疏机要,源起科举制度。旧时乡试、会试的考官,统称帘官。帘官又分内帘和外帘,在外提调、监试等谓之外帘官,在内主考、同考谓之内帘官。帘官之“帘”,正取于门之帘。原来,贡院内有至公堂,堂后有门,主考、房官、内提调、内监试、内收掌等官员,在堂内保管、批阅试卷,并居住其间。考试前三日,这些官员由至公堂后小门进入,监临随即封此门,并以帘相隔。这帘成为一种界线。帘内的考官称为内帘官;帘外的考官,包括监临、外提调、外监试、外收掌、弥封、受卷、誊卷、对读等官员,称为外帘官。门闭帘隔,内帘、外帘,被分别限定了活动空间,各司其职,帘内帘外不得随意往来,内外公事要隔着门槛交洽。这些是说科举考试的官制,而一般的官制则帘字改称作幕,心腹者称幕僚,虽下官也可亲厚;其他称同僚或大僚,虽同年亦要避讳。天帝亲封老沙任职“卷帘”,守内外之要冲,足见其倚重和信任之高。然一时失手之过,处分却又奇重,真乃伴君如伴虎也。

  老沙在《西游》中,十足一只大笨鸟,沉默寡言到令人几乎疑心他的城府极深,有如“大奸似忠”之嫌。人的七情六欲本来多寡一样,因一时之控此纵彼,所以有敏呐智愚之分。上世敏则后世呐,前生愚而下生智,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老沙学道聪颖,所以得道;成仙后克意寡言,以致跳级升职;又因为克意,所以酒中便特别放纵,致令失手,终于获罪。接着,老沙又老老实实地助唐僧西行成功,终于得成“八宝金身罗汉菩萨”正果。所以,我国神话多是以劝人向善为主,恐吓禁恶为辅。我想,当今为人,情不可无,亦不应多;欲不应禁,亦不能纵。

52书库推荐浏览: 茅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