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镜鉴记_赤军亚古【完结】(31)

阅读记录

  刘鉴心里一跳,还以为王远华的做法又有变数,但随即想到宋礼乃是二品大员,又圣眷正隆,王远华应该不敢伤到他身上。于是他急忙弯腰搀起宋礼,安慰说:“大人何必如此,折杀下官了。有话请尽管说。”

  宋礼虽然站了起来,可是两腿仍旧在打哆嗦,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的。他欲言又止,只是不住拿眼角去瞥捧灯。

  刘鉴会意,叫捧灯出门去守着,别让任何人进来。捧灯前脚才出去,宋礼后手就又把门给闩上了——可见他慌张到了什么地步。

  闩好门,宋礼大步来到桌边,好象想找点水来喝,可是只有笔洗里还剩下点污水。他叹一口气,舔舔嘴唇,从怀里掏出一片瓦来递给刘鉴——也真难为他能把那么大的瓦片揣在怀里,换是个瘦子,肯定穿帮。

  “镜如,你、你看这瓦片可有什么不妥吗?”

  刘鉴伸双手小心接过,见那是一片明黄色的琉璃瓦,入手沉重,做工十分精细。他看了看正面,又翻过来看看背面,实在看不出有什么不对。但宋礼为官多年,想必无数惊涛骇浪都闯过来了,为了片瓦惊慌到这种地步,其中定然有些怪异。于是他便转过身去,避着宋礼,口中轻轻诵念:“上清流霞,晖真吉旦,紫云映灵,扬精交焕……”用的是一套上清观法,把眼睛一抹,却见那瓦上隐隐带着一股怨气,盘绕不散。

  刘鉴转回身来,皱着眉头说:“这瓦上果然有些凶险,然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宋礼叹了口气:“不止这片瓦,我才从造殿处回来,这一整批瓦,只要上了殿顶,肯定隐隐地现出一个字,拿下来就没了。我已经叫瓦作停了工,但这事若传到上方耳中,只怕我等性命全都不保!”

  刘鉴原以为是和王远华有关,但听这话头,却又似乎是别的事情,心里奇怪,就吸一口气说:“大人莫慌,还请你备细讲来。”

  宋礼从袖子里掏出块手巾来抹了抹脸上的汗,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哎呦,腿都木了……咱们自从在通州分手之后,没多久我就南下去黄河边上接船,那是装运了京城烧制的砖瓦来此,为营造行在大殿所用,才回来没几天——这些贤弟你就算不知道,也能够算得到。”

  刘鉴应了一声,宋礼又说:“这大殿如今已经到了铺瓦的时候,却出这一桩掉脑袋的大事……瓦片只要朝殿顶上一放,就会现出一个字来……”

  “什么字?”

  宋礼支吾着回答:“总之是大逆不道罢了。”

  刘鉴右手在袖中掐算,随口说:“那却是四个字了。”

  宋礼沉下了脸:“你还来打趣我!”

  刘鉴急忙赔笑:“下官不敢……大人,那字可是竹为头,厷为足么?”

  “果然被你算到了!”宋礼脸色大变,站起身来。

  刘鉴心说:“这还真是桩掉脑袋的大事儿……”

  且说当今是永乐天子在位,这位皇帝雄才大略,威震四方,文治武功都迈盖前代。虽然建国还不到五十年,然而大明朝四海升平、官民富足,大有盛世气象。只有一件事,却是深深刻划在朝廷脸上和百姓心里一道无可回避的疮疤。

  什么疮疤呢?原来永乐爷的宝座不是好来的,乃是从侄子建文皇帝手里生给抢过来的。

  有一个人狠狠地揭开了这道疮疤,那就是儒林领袖、“缑城先生”方孝孺。想当年建文皇帝兵败自焚,永乐爷杀进南京城以后,召这位方先生来起草即位诏书,可是方先生竟然穿着一身麻衣丧服就来了,并且痛骂不绝。永乐爷好生抚慰,把纸笔给他,结果他拿过来写了一个大大的“篡”字。

  永乐爷带兵的大将出身,心肠狠、脾气暴,哪儿受得了这个,指着方先生鼻子威吓说:“就不怕我诛了你的九族?”可方先生也是硬脾气,一梗脖子:“有本事你诛我十族呀?”还说:“哪怕你杀人再多,万世之后,也逃不脱这个字……”

  据说当时姚广孝曾经劝永乐爷:“您消消气,别和他一般见识。只怕杀了此人,天下读书的种子就都绝了。”可永乐爷气极了,根本不听。方先生想用个“篡”字给他盖棺定论,这可是触了真龙的逆鳞,永乐爷脾气一上来,百辆大车都拉不回头。

  永乐爷下令杀了方先生,还派兵去抄了他的家。可是按照古法,最高的刑罚也就是株连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和妻族二,现在永乐爷和方先生怄气,偏要诛他的十族,官员们可就犯了难了,最后那一族哪里找去?想来想去,竟然把方先生的门生弟子全都逮来砍了头,这才勉强凑够十族。

  这时候距离方先生十族被诛不过才短短三年,这个“竹为头、厷为足”一出来,宋礼立刻就想到了南京城外那累累的尸骨。他在官场打拼多年,这点政治觉悟还是有的,赶紧命令瓦作全面停工。好在“篡”字笔画太多,见到的那几个瓦匠都不认识,宋礼只推说样式不合格,铺上去的,找批文盲全都给撤了下来。说也奇怪,那瓦片一离了殿顶,上面的字就都消失不见,一放上去,却又显现出来。挑着不同筐里的连试了十多片,莫不如此,这可把宋礼给急坏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赤军亚古